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唯识思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268744
  • 作      者:
    (日)高崎直道等著
  • 出 版 社 :
    贵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唯识思想/现代世界佛学文库》第一章从瑜伽师的由来,一直写到世亲为止的文献与思想的形成过程。第二章是唯识系统的文献介绍(解说),并且也涉及到考据问题。使用的资料大多数是西藏的典籍,这是唯识研究的重要基础,不宜忽视。第三章以“摄大乘论”为中心,描写三性说和阿赖耶识。有关“识”的意义,依他起的特性,阿赖耶识的中性的性格等,皆曾论及。
  第四章探讨“识转变”思想的来源及其转变的究竟意义,着者从“有部”“经量部”的“相续转变差别”的思想,发展到唯识三能变为止的思想史,作一有系统的陈述,并且对“识转变”也作一哲学性的阐明,值得参考。第五章三唯识的实践,从瑜伽实修的五阶梯谈到菩萨道的成节,最后在“言词的哲学”一节充分发挥了着者的思想深度。第六章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是《唯识思想/现代世界佛学文库》精彩的部分,为唯识知识论的深入的研究,此章的理论精细而不乏味,值得精读。
  第七章中观与唯识,描写中观与唯识的表里关系,在通过中观的否定思想之後,还是要有唯识的妙用表现,真理才能具体陈现,唯识思想的高价值,在於“无之有”的“智”的活动。能达到这境界,中观思想才有其内容和实用的价值。着者对此问题有相当清楚的解析。
  第八章是以四智说与密教五智说为中心的成佛论的探讨。第九章是中国唯识思想史的大观,对於要了解中国唯识思想史的人,此章有扼要的提示。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瑜伽行派的形成
序 唯识学派的传统
第一节 瑜伽行派——唯识思想的承担者
第二节 唯识观——瑜伽行派的实践目标
第三节 解深密——瑜伽行派的立场(一)
第四节 摄大乘——瑜伽行派的立场(二)
第五节 大乘的阿毗达磨——瑜伽行派的立场(三)
第六节 识说——唯识的理论
第七节 瑜伽行派形成史

第二章 瑜伽行派的文献
第一节 文献的范围与问题所在
第二节 先行经典与《解深密经》之成立
第三节 归属於弥勒造之论典
第四节 归属於无着造之论典
第五节 归属於世亲造之论典

第三章 唯识说的体系之成立
第一节 唯识说的开始——《瑜伽师地论》与《解深密经》
第二节 《摄大乘论》在思想史上的意义
第三节 三种唯识理论——阿赖耶识缘起说、三性三无陆说、影像门的唯识说
第四节 最初期唯识说(《解深密经》)的三种理论的意义
第五节 “识”——vijnana与vijinapti
第六节 《摄大乘论》的三陆说与vijinapti(识)
第七节 染净二分依他起性
第八节 依他起性、阿赖耶识的中性性格
第九节 其後思想之展开

第四章 世亲的识转变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就广义上的转变而言
第三节 到形成“识转变说”为止之过程
第四节 识转变的意思

第五章 唯识的实践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瑜伽的五阶梯
第三节 菩萨道的成立
第四节 言词之哲学

第六章 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
前言
第一节 “唯识”之认识论的侧面
第二节 无相唯识派与有相唯识派
第三节 无相唯识说与有相唯识说

第七章 中观与唯识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中观思想
第三节 发展到唯识思想
第四节 唯识思想的转迷开悟之根据

第八章 从瑜伽行唯识到密教
第一节 成佛论之一般性契机
第二节 从业烦恼论来看佛教的诸学说
第三节 从瑜伽行唯识到密教
第四节 结论

第九章 地论宗、摄论宗、法相宗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地论宗、摄论宗、法相宗略史
第三节 地论宗、摄论宗、法相宗的教学
第四节 《成唯识论》的世界
第五节 关於唯识说的大乘性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