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笔者出版的博士学位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个基本问题研究》探讨了三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是这四方面内容?四方面内容如何为这个目的服务?在该书“后记”中指出,“在此基础上,应继续追问:凭什么是这样四方面内容?一个‘凭什么’就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临着挑战,要求解决认同问题。鉴于此,它成为我的博士后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回应”’。本书的出版,就是该研究的成果。当然这是理由之一,但该理由并没有回答我为什么要持续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后期资助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类别之一,旨在鼓励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潜心治学,扎实研究,多出优秀成果,进一步发挥国家社科基金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示范引导作用。后期资助项目主要资助已基本完成且尚未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的优秀学术成果,以资助学术专著为主,也资助少量学术价值较高的资料汇编和学术含量较高的工具书。为扩大后期资助项目的学术影响,促进成果转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识、统一版式、形成系列”的总体要求,组织出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
第一,对于主客体通过实践相互作用形成的椭网形轨迹,宜作动态理解。这个椭圆玎以想象为,主体和客体可以白由地前后上下运动,主客体之间通过相互不断的实践作用,就出现了无数个椭圆。椭圆的大小与价值大小成正比关系。实践的丰富性意味着生活的无限可能性,价值的多样性意味着生活的丰富性和风险性,人类因此而精彩,社会因此而充满活力。
第二,只有第一象限是正面价值,第二、三象限是负面价值,第四象限则正负不定,这说明,人类要创造m -个美好世界何等困难。人类以创造价值为己任,以追求意义而存在,人类通过主体客体化体现了白身的本质力量,赋予存在以意义,并凭借意义而指引实践。如果人创造不了这样的意义世界,就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如果没有这样的意义世界作指引,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如果以错误的意义世界为指引,就有可能最终走向毁灭。这就是说,主体性这个特质注定了人以追求意义而存在。正因如此,所以要从主体性维度去理解价值,“物的价值因人而异,客体的价值依主体而定,具体的主体性是一切价值的根本特性”。
……
导言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基本观点、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四、本书基础性理论解释模型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当代境遇审视
第一节价值的三个基本问题
一、存在,即价值
二、价值,哲学之王
三、价值观念体系:内在架构与功用
第二节价值重构的多重境遇
一、类的命运与价值构建
二、全球化进程中的价值冲突
三、社会转型与价值重构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目的及其内在逻辑
第一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三大回应
一、类问题的现代性回应
二、对普世价值的超越
三、转型期民族命运的反思
第二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逻辑分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保障性条件
第三章 富强至上与“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采用
第一节首要目标:富强至上
一、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规定
二、洗刷历史屈辱的强烈反弹
三、全球化博弈中的中国命运
第二节 现实选择:市场经济的采用
一、作为中介社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传统发展方式的失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
第三节 冲突的世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张力
一、市场经济运行内在逻辑依据
二、市场经济对上层建筑的挑战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边缘化危机与认同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面临两大思潮的挑战与应对
第一节生存与智慧
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张力
二、“存在一中介一目的一评价”世界
三、作为指导思想之“配当”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面临新儒学的挑战与应对
一、新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轨迹辨析
三、“返本”能否“开新”?
三、政治儒学的用意、内涵与走向
四、引领与对话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面临自由主义的挑战与应对
一、中国自由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轨迹辨析
二、自由主义的世界构建
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性分析
第四节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三个面向
一、重建总体性
二、中介社会的中介手段
三、自主创新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