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基础与拓展.第1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716676
  • 作      者:
    荆学民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荆学民,哲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优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与策略体系研究”首席专家。
  
  白文刚,历史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苏颖,传播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讲师。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基础与拓展(第1辑)》以2015年5月16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的“首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论坛”为基础,以我国一个政治传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与策略体系研究”的成果为部分依托,精心遴选了40余篇优秀论文。内容基本涵盖了目前我国政治传播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热点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政治传播研究的状貌和水平,是了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现状和未来的理想阶石。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基础与拓展(第1辑)》:
  意识形态在政治传播中的样态
  政治传播中的意识形态,表现出了它最为复杂的面向——丰富的内涵和形式、复杂的功能和手段,因此,从政治传播中把握和认识当今意识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具有独特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在政治传播中,意识形态成功地转变成一种“外在的”控制手段和工具,具有了多样化的外在形态,拥有了现实的存在特性——实在性,使之不仅成为社会现实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且发挥了强大的政治、社会功能。换句话说,意识形态之所以成为社会现实的构成,是因为其“外化”的“形态”的真实存在,它不再是悬浮、虚无缥缈的东西。更进一步地说,政治传播已然成为现实社会中意识形态外化或形态化的一种方式和机制。没有外化为各种形式的意识形态,我们是无从把握它的实在性和功能效用的。意识形态的外化形式在政治传播中是多样的,与政治传播结构相适应,其多样化的形式分布也具有层级性、结构性的特点。
  关于意识形态的实在性和外化形式问题,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都有过表达和阐述。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思想中包含了意识形态发展的内在张力和转变,他对意识形态的规定,一方面把它作为一种思想意识体系,斥它有虚假性、虚幻性、欺骗性和不真实等特质,从否定和批判的意义上来排斥和贬低它;另一方面又把它作为社会结构的功能要素——社会系统中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并为经济和政治服务,使意识形态具有了效用功能和工具的特征。意识形态在中国的现实境况,恰好也是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一个写照。通常我们会将对手的意识形态斥责为虚假的具有欺骗性的思想观念体系,而对我们自己捍卫的意识形态则努力地从其作为社会结构的功能要素和社会效用来认识和把握,并强调它的重要性。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观点最具代表性,影响也最大。阿尔都塞强调意识形态是作为维系社会运行的功能和结构而存在的,认为它是具有独特逻辑和独特结构的表象形象、神话、观念或概念的体系。在阿尔都塞看来,意识形态具有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功能;意识形态还具有“把个体质询成为主体”(ideology interpellates in-dividuals as subjects)的功能,即把具体的个人建构为主体,这既是它的本质规定性,也是它的主要功能。这种“质询”不是直接造就“主体”,而是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认同”,产生对自我形象的确认,进而形成一种想象的关联,使个体同社会整体结成紧密的关系。可以看出,意识形态在阿尔都塞的解读下,成为一种社会功能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们同化到政治制度的体系中,同化到社会组织的体系中,同化到了既定的话语、符号体系中。
  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的探索,在意识形态的发展史上具有某种开拓性的意义,开启了意识形态功能化、外在化研究的路向。如果说,马克思已经提出了意识形态的现实性问题,而阿尔都塞则将这种现实性具体落实到了社会运行的机制之中。依据马克思的思想,并借鉴阿尔都塞的论点,我们在此提出,政治传播既是意识形态的现实化表征——意识形态的外在样态,同时又是意识形态的外化方式和运行机制,甚至可以说,政治传播过程就是意识形态不断外化的过程。
  ……
展开
目录
首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论坛主题精粹
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研究成果反思与范式选择
政治传播、政治沟通与民主治理
政治传播视野中的习近平对外传播思想研究
中国政治传播的全球意义
意识形态在政治传播中的样态
政治的传播与传播的政治辨析
中国政治传播思维的转变与优化
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变迁与传播
历史视野中的政治家形象
中国政治传播话语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依法治国”话语的跨文化传播
从习近平讲话看政治话语创新

政治传播理论研究
政治形象传播:建构与重构
——新媒体语境下领导人的形象传播策略研究
中国形象研究的现实困境与未来走向
政策解读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评估研究
受众的再现
——法兰克福批判理论中的大众、精英与公民
近三十五年来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发展概览
——“政治传播”主题学术论文数据可视化视角下的观察

政治传播实践研究
论政治传播中的话语构建
——以大跃进运动为例
毛泽东、内部参考与当代中国的政治传播
情感把关与制度管控:朝鲜战争前线的中国战地记者
中国政治动员宣传:从王朝动员、农民造反到中共革命
论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转变的基本逻辑
政治传播视域中的领导人形象及其摄影呈现
《新闻联播》的政治传播模式分析
弥赛亚主义:苏联政治传播中的东正教传统及其转化

政治传播与新媒体研究
新媒体与政治思想传播的三对张力
微传播监视的政治与社会分析谢进川
论自媒体传播场域话语权的颠覆、同构与构连
YouTube政治视频的生产情形
政治传播视域下的社交媒体传播
——以“阿拉伯之春”为例

“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与策略体系研究”成果选粹
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中的政治话语
……
书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