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如何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在某个瞬间,让思维停顿下来,唤醒内心真实的自己。让《无正见 不解脱》带你体会内观、禅修的奥秘。
本书从当代生活环境的角度,结合作者二十几年禅宗专业教学与个人实践经验,从“如何准备禅修”“如何用心”入手,用现代语境下的语言,为读者系统化地介绍了佛门禅修的核心原理、实操方法。同时,也对如何应对禅修过程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如何衡量禅修进度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介绍。
不随不止
禅修的次第包括三句话,讲的是修行的根本。第一句是断除对过去的攀缘,不随,对治掉举。第二句是向未来开放,不止,对治昏沉。第三句是不随不止,安住于当下。排除掉了昏沉与掉举,能够安住于所缘境,就叫当下。我们的目标是安住于当下,第一句跟第二句是对第三句的引导。这个当下绝对不是平时所讲的当下。社会上认为我们现在在做的事就是当下,或者我们现在专注于眼前的事情叫当下。当意识到所谓当下的时候,其实是意识对过去的回忆,我们并没有办法安住于真正没有妄想的当下,因为我们只能用现在的心。现在的心其实也不算是当下,真正的当下是不来不去、不随不止的,也就是截断妄想,心里又不会死死抓住所缘境,把力气慢慢放松,放松到最后不用力气,妄想来就像浮云一样云舒云卷,无法对你造成干扰。所以,要做到真正的当下,就要断绝对过去的攀缘,对未来开放,在不随不止的状态下,安住于现在心,这就是修止的过程。
第一句,断除对过去的攀缘,就是截断对过去的妄想。这句话听起来很奇怪,我们认为谁也没法打过去的妄想,妄想看上去好像都是现在的,但实际上,现在的妄想很大一部分都是对过去的妄想继续攀缘造成的,是用回忆的方式出现了的妄念。过去的那一念相续到现在的这一念,现在的心起的念是对过去的一种回忆,或者说再攀缘。而其实现行的心并不是回忆的内容,回忆只是一种相似,跟现在的心完全不是一回事。要断除对过去的妄想就是不要再去回忆,也不要再去攀缘。凡是攀缘的都不是现在心,都要把它截断掉,截断以后就叫止。止掉回忆,止掉思想,所有的思维不跟着它跑,切断意识流。用力用强一点就能够屏息诸缘,这个诸缘就是攀缘的意思。不要去抓这个对象,要把它切断掉,不随就是止。如果禅修做不到这第一步,也是修不好禅定的。
第二句,对未来开放。“开放”这个词听上去也特别怪。这句话的意思是叫我们别停在止上,别死攀在所缘境上,想要抓住它也是一种妄想。本来打了一个妄想,当知道它是妄想时也是一个妄想,再用一个妄想去止住它又是一个妄想。所以,知道它是妄想以后还要去断它,就多加了两个妄想。这句话告诉我们,未来全都是我们所谓的展望、猜测,其实人根本打不到未来的妄想。所以,根本不用去断未来的妄想,也就是不需要止。
第三句,不随不止,安住于当下。如果能做到不随了,能止了,没有妄想生起来了,就应该放松力气,不用再死死抓住所缘境。以前大德开示里都是说“不止不随”,其实要倒过来,一定是先止,然后再不止,这叫止而不止。先止住妄想,再放松力气不止,这样才对。当起念的时候就无所住,不住在杂念、妄念上面,心中单念一句佛号,没有异念,这个念佛就叫生其心。念到最后不念了,连这个念也停下来了,念不起来了,心里也不会散乱就不要再念了。因为心已经细下来了,粗念已经被止住了,不念也不会散乱,依然没有离开所缘境,这就是念而不念。
把这三句归纳为禅修的次第,就是说首先做到断除回忆;其次减轻用力,不死抓着所缘境,这时候什么事也不用做,不用断妄想,不用止妄想也不用方法,心住于一个相对安定的状态下;最后安住就好了。如果能这样安住了,就是不用方法,什么也不干,心也不会乱、不会昏沉,还有一种正知力,或者明照。这样的明是一种透彻的朗然自照,这个照是无所遮蔽的,也就是不断的意思。我们关注一切,但是又不止在任何一个对象上面,就是不来不去,因为这时的心完全是本心,自然而然就显现了。修行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并不是太复杂。
从不随,止了,到最后不用力气,不止了,完全处在这样的当下,因此最后一个次第根本是假名安立出来的,并没有真正的当下给你安住。天台宗说空假中,空是静态的,还要出假,是动态的,达到空假不二就是圆融中道。中道是我们要达到的方向,或者指向的目标,目标达到了还要干什么呢?根本什么都不用做了,这样才是当下。
第一章 禅修的环境与注意事项
禅坐的环境和注意事项
禅修的要求
定心的作用
戒、定、慧的关系
如何忏悔
亲近善知识
第二章 坐 法
七支坐法
禅修拳法
用心的方法
第三章 修定的目的
修定的三种目的
教授禅修的不同方法
略说三止
三种观
止观双运
第四章 所缘境
再论定心
凡夫的三种心态
禅宗超越能所对立的方法
三种止
选择所缘境的原则
第五章 禅修的过程
对治昏沉
对治掉举
我见与我执的区别
第六章 三环套:正念、正知、正断
正 念
正 知
正 断
修止的过程就是正念、正知、正断三环相套的过程
第七章 用 心
用脑与用心
心的四种力量
第八章 禅修的次第
不随不止
心 行
从所到能
第九章 禅修中的觉受
世界真实感的由来
加减有无的修法
感觉、错觉与幻觉
八 触
对于感觉与觉受的态度
觉受与证的关系
第十章 衡量禅修的进度
内 住
续 住
安 住
近 住
伏 住
寂 住
最极寂住
专 住
等 住
第十一章 毗婆舍那
毗婆舍那的条件
毗婆舍那的原则
毗婆舍那的过程
三止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