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与左翼文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407197
  • 作      者:
    杨胜刚著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杨胜刚,湖北孝感人,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后,广东金融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小说、中国左翼文学等。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与批评》《南方文坛》等学术刊物发表文章四十多篇,参与编撰《文艺生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演变》《中国当代文学史》《大学语文》等多部,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通过对左翼文学在三个历史阶段与中共革命关系变迁的细致考察,确认了左翼文学的发展态势:左翼文学在其不长的历史过程中始终以中共革命的基本理论作为其理解中国和展开革命想象的基本图式,整体上能与中共革命的意识形态发展相配合,与中共在20世纪30年代的革命实践形成呼应。由于左翼文学是在国统区展开,中共自己当时亦面临着极为峻急的政治局势,所以对左翼作家实施强有力领导的有效机制并未形成,使得中共在当时领导左翼文学的方式与建国后“党管文艺”的机制有所不同。这让左翼作家能在更宽广的意义场域从事左翼写作,左翼文学虽然受到中共政治革命的牵引,但整体上并不限于对政党政治理念的传达,在此之外还发现和表达了更多的东西。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左翼文学作家目光向下,突入到广大底层的生活现实,发现了中国民众的生存真相。左翼文学与民众的苦难保持深切联系的反复言说,使之所透发出深沉的人性和人道光辉,显示出“为政治”写作的精神风貌。

展开
目录

引 言// 001

 

 

第一章 国民革命与革命文学

第一节 国民革命历史规定性的形成 // 008

一、中共“国民革命”意识形态的建构 // 008

二、国民党对“国民革命”思想的接受和扩散 // 019

三、中共退隐于幕后的“国民革命”政治实践 // 024

第二节 左翼文学发生期的形态——革命文学 // 031

一、20世纪20年代中共党员对革命文学的提倡 // 031

二、何为“革命文学”? // 034

三、“革命文学”:讲述别样的中国故事 // 038

四、革命文学:意识形态化的开始 // 043

五、“混合型”革命文学 // 053

 

第二章 革命的巨大转折与无产阶级文学

第一节 中共革命意识形态的调整 // 057

第二节 党对文艺运动的介入和革命文学论争 // 060

一、中共对文艺运动的政治介入 // 060

二、革命文学论争对革命意识形态的呼应 // 069

第三节 “革命遗事”讲述与“革命理论”演绎 // 095

一、“革命遗事”与国民革命 // 096

二、“革命理论的拟人描写” // 101

 

第三章 中共无产阶级革命对左联和左联文学的牵引

第一节 左联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110

一、左联成立是否接受了党的指示 // 111

二、中共党组织对左联的渗透和在左联中的运作 // 118

三、左联与党组织的松散关系 // 129

第二节 左联前期的写作对中共革命的追随(1930—1931) // 144

一、左联前期党派色彩浓重的言论 // 144

二、左联前期政治立场鲜明的文学活动 // 149

第三节 向文坛自身回撤的左联后期文学(1932—1936) // 155

一、回撤的因由 // 156

二、烈度与热度的消减 // 163

 

第四章 政治意识形态之外的道义书写

第一节 将自我“奥伏赫变”——知识者的革命叙事 // 172

一、革命压倒了一切? // 172

二、青春迷思与转型焦虑 // 181

三、以“志士精神”为旗 // 188

第二节 代底层发声和抗辩——工农革命叙事 // 193

一、无“诗意”的苦难实录 // 194

二、反抗与暴动——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幻象 // 203

三、素朴:一种穿透现实的力量 // 213

 

结论 左翼文学:“为政治”的文学

一、非党派性的左翼文学 // 220

二、“为政治”的左翼文学 // 223

 

参考文献 // 22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