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太上感应篇集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30756
  • 作      者:
    (宋)李昌龄,(宋)郑清之等注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太上感应篇》,作者不详,宋代李昌龄、郑清之为其作了评论注解,自此在民间广为流传,自古以来被誉“劝善第壹书”。此书总计一千二百余字,融汇儒道两家道德思想,意在劝化各个阶层的人“积德行善,慈心于物”。《太上感应篇》所传注本甚多,本次出版的《太上感应篇》除将《正统道藏》所收李昌龄、郑清之注本收录外,还补以《正统道藏》未收的名家注本,如清代惠栋的《太上感应篇笺注》等。

展开
作者简介

(宋)李昌龄,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展开
内容介绍

 

《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壹善书”。此书源出于《抱朴子》,后经宋代李昌龄、郑清之等先贤发扬光大,流通于世,影响深远。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太上感应篇卷之一

李昌龄传 郑清之赞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传曰:一念未起,则方寸湛然,有同太虚。 何者为善,何者为恶,及一念才起,趣向不同。 善恶既殊,祸福即异。 此太上所以言:祸福无门,唯人自召也。 大抵一念起处,即祸福之门。 篇中之言,皆其事也。 昔卫仲达初为馆职,被摄至冥司。 冥官命吏呈其善恶,二录比至,则恶录盈庭,而善录才如箸。 小官色变,索秤称之。 既而小轴乃能压起恶录,地为之动。 官乃喜曰:君可出矣。 仲达曰:某未四十,安得过恶如是之多乎? 官曰:不然。 但一念不正,此即书之,不待其犯也。 仲达曰:然则小轴中所书何事? 官曰:朝廷尝大兴工役,修三山石桥。 君上疏谏止之,此谏稿也。 仲达曰:某虽言之朝廷,初不从于事,何益而能有如是之力乎? 官曰:朝廷虽不从,然念之在君者已是,向使听从,则君善力何止如是,将见乘此而立获度世矣,尚安得而摄君乎? 奈何恶念太多,力已减半,不可复望大拜。 后果止于吏部尚书。 呜乎! 仲达之恶,止是空有其念,尚至一日一损,尽合作宰相之福。 况本自獧薄,而又多直犯者乎? 于此益知,一念起处,信为祸福之门也。 是故赵康靖公概,尝置瓶豆二物于几案间。 每一念起,必随善恶以豆别之。 善则投一白豆于白瓶中,恶则投一黑豆于黑瓶中。 初则黑豆绝多,既而渐少,久而善恶二念都忘,瓶豆二物亦俱弃而不用。 此盖消磨,至于莹彻,无复可以记别者也。 嗟乎! 世人方寸之间,波澜万丈,尚何望如赵康靖之至于莹彻乎? 将见损福,如卫君也。

赞曰:福本自求,孽由自作。 同出念虑,分为善恶。 吉凶感召,影响酬酢。 毋待已形,所贵先觉。 致力于斯,俯仰无怍。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传曰:善恶之报,而以形影为言者,谓作善得善,作恶得恶,亦犹形之必有影也。 昔曹彬忠诚事君,谦恭自处,不急货利,不树私恩,振乏绝,恤鳏寡,喜愠莫见,不以富贵骄人,虽帅师征讨,未尝妄杀。 初破遂州,诸将皆欲屠城,公独执为不可。 及伐金陵,必先焚香誓众:城下之日,无得妄杀一人。 举此二端,馀悉可见。 前后全活,可胜言哉! 又如舍怨而雪昌言,自诬而救全斌,缓决新婚之吏,不伤已蛰之虫,皆盛德也。 是故诸子皆贤,令玮琮璨继领旄钺,少子玘追封王爵,实生光献太后,以至济阴生享王爵,子孙昌盛,近世无比。 然则为善之报,岂不如影随形乎? 闽中国计使薛文杰,常与内枢密吴英有隙。 一日,闽主 使巫徐彦视鬼宫中。 文杰因令以英将反为对, 信而杀英。 时英久典闽兵,军士悦附。 闻英冤死,无不切齿。 适吴人攻建州, 发兵救之。 军既发,乃逗遛不进,必欲得文杰而后行。 不得已,以槛车械送。 军士得之,脔食立尽。

初,文杰之为 造此车也,谓旧制无他苦,于是自出新意,车内皆周植铁铓,铓皆内向,使槛送者居中,不得动转,动即为铓所刺。 其意必有所主,无何未及施用,至是乃身自尝之。 然则为恶之报,岂不如影随形乎?

赞曰:理有施报,出于自然。 如种五谷,刈获有年。 如植荆棘,久则蔓延。 易称善恶,必以积言。 勿以其事,责诸目前。

是以大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传曰:按《北帝大伏魔神咒》等经,下方正北,有一大海,秽恶腥黑,莫测边际。 中有一山,高十万六千里,上参碧落,下入风泉,名曰北都罗酆山。 山近水面,有一大洞,名曰阴景天宫。 周回三万六千里,中有三十六狱。 狱中草木,皆禀自然恶毒之气,锋铓风利,甚于剑戟。 主此洞者,名曰太阴天君。 助治四人:一曰东斗,斗中生炁君;二曰西斗,斗中成须君;三曰南斗,斗中司禁君:四曰北斗,斗中司命君。 此洞之外山上,别有六洞。 六天大魔,各主其一,即太阴天君外六曹也。 互相关报,主执罪罚。 六大洞宫之下,又有三小

宫官:一曰天官,二曰地官,三曰水官。 专主刑名之职,最为追呼要司也。 三官之下,又有九令土主,即九州之主也。 五岳府君,二十四炁,乃二十八宿之阴狱。 以至河海掾吏,丘陵溪洞主者,各各秉命,列为属吏。 夫酆都者,天地司过之都司也。 九令五岳者,酆都之子司也。 令狱以下,所有冥曹,又属令岳之子司也。 分司列局,因事授职,千千万万,何可胜言。 不闻岳司,近又置举意司乎? 其司共有五案六员判官,专主关达人之事始,即人之起意处也。 善恶功过,纤悉皆书。 既书达于更生虞公,御史吕公,所主之司,此司得之,又复籍为二簿,达于丰道中岳、定予定夺二司。 定予司,则皆青莲宝座。 定夺司,则皆荆棘蒺黎。 予本二司,亦自绍兴二十八年置,至乾道八年,校幼以善而僧纪福者,四方上有二千八有六人;以恶而将入荆蒺者,四方却有八千七百六十一人。 便可见其为善者少,而为恶者多也。 大抵荆蒺之狱,端为欺诈奸邪者设,行住坐卧,荆蒺蒙缚,极为苦楚。 呜呼! 今日身被蒙缚,岂不亦犹昔日欺诈奸邪,人被蒙缚乎? 若夫灭夺之说,则当随文引证,兹不复载。

赞曰:天地鬼神,森列昭布。 阴诛冥责,列于刀锯。 依过定罪,毫发不恕。 算既可夺,寿岂难注。 不睹不闻,宜益戒惧。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传曰:《道藏·纪算录》云:清斋一旬,增算十纪。 清斋一日,增算十旬。 清斋者,心斋也。 一经减算,即为有过之人。 贫耗忧患,何所不有。 昔奉符令钱若愚,早岁补官,奸险狠愎,在处多不成任。

晚益迍蹇,子女沦丧,触目无聊,因投词于龙虎山,叩头祷谢。 是夕,梦一神叱曰:汝奸险狠愎,夺算将尽,尚何谢为! 未几果卒。 栎阳尉郭鄩,官不得调,奇蹇迍塞,无所不至。 虽至亲密友,亦渐疏斥。 每倦闷间,即见二物,状如猿狖,跳踯其旁。 心大恶之,祛亦不可,避亦不可。 忽一日,乃自言曰:吾乃主世之虚耗者也,君既获罪,故吾得以扰君,今数满当去,可享安矣。 果如言。 此皆减算则贫耗,多逢忧患者也。 呜呼! 与其至此,孰若速自澡雪,无令至此乎?

赞曰:人之赋寿,如木有根。 随其生植,修短所存。 沃以膏润,枝条苾芬。 乃或戕伐,枯悴日闻。 栽培倾覆,天何心云。

展开
目录

太上感应篇 1 …………………………………………………………

进太上感应篇表 1 ………………………………………………

太上感应篇叙 2 …………………………………………………

纪述灵验 7 ………………………………………………………

太上感应篇卷之一 10 …………………………………………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 26 …………………………………………

太上感应篇卷之三 33 …………………………………………

太上感应篇卷之四 39 …………………………………………

太上感应篇卷之五 46 …………………………………………

太上感应篇卷之六 54 …………………………………………

太上感应篇卷之七 63 …………………………………………

太上感应篇卷之八 69 …………………………………………

太上感应篇卷之九 77 …………………………………………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 86 …………………………………………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一 92 ………………………………………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二 98 ………………………………………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三 106 ………………………………………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四 112 ………………………………………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五 117 ………………………………………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六 123 ………………………………………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七 131 ………………………………………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八 139 ………………………………………

太上感应篇卷之十九 147 ………………………………………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十 154 ………………………………………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十一 161 ……………………………………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十二 169 ……………………………………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十三 176 ……………………………………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十四 184 ……………………………………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十五 194 ……………………………………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十六 201 ……………………………………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十七 208 ……………………………………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十八 215 ……………………………………

太上感应篇卷之二十九 223 ……………………………………

太上感应篇卷之三十 232 ………………………………………

御注太上感应篇 238 …………………………………………………

御注太上感应篇序 238 …………………………………………

御注太上感应篇 239 ……………………………………………

太上感应篇笺注 276 …………………………………………………

太上感应篇序 276 ………………………………………………

重刊道藏辑要太上感应篇 277 …………………………………

太上感应篇集注 331 …………………………………………………

太上感应篇集注序 331 …………………………………………

太上感应篇集注 333 ……………………………………………

太上感应篇缵义 440 …………………………………………………

序 440 ……………………………………………………………

太上感应篇缵义 44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