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叔同的禅修智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810293
  • 作      者:
    张笑恒著
  • 出 版 社 :
    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张笑恒,图书策划人。用通俗的语言、生活化的案例,阐释有名的生活哲理。主张用圆融的方式,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以求心灵的和谐和生命的富足。
展开
内容介绍
  一首《送别》,被誉为20世纪优美的歌词,它便出自李叔同之手。李叔同在皈依佛门之后,洗尽铅华,笃志苦行,成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师。他被佛教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李叔同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真义,对人生、学业、事业、生活及修养心性诸方面进行分析和指导,启发众人摆正自己的位置。
展开
精彩书摘
  《李叔同的禅修智慧》:
  弘一法师解释说,佛法并不离于世间。佛教的本旨只是要洞悉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教人求真求智,以断除生命中的愚痴与烦恼。修学佛法也并不一定就要离尘出家,在家之人同样可以用佛法未指导人生,利益世间。
  就大乘佛教来说,其菩萨道精神,更是充分体现了济物利人的人世悲怀。凡有志于修学佛法者,皆需发大菩提心,立四宏愿,所谓“众生无边誓欲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以此自励精进。无量世中,怀此宏大心愿,永不退失,只要是济世利人之事,都可摄入佛道之中,佛教哪里又会是消极避世的宗教呢?在生活中,弘一法师也是一位真正做到了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的人。在出家之后,他一方面静心研究佛法律部,著书立说;另一方面则通过不断游历来进行佛法的交流和弘扬。尤其是在抗战期间.他毅然决然地站在了抗日这一边。
  很多人认为,佛教中的出家就是从这个世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寻找寂静清幽之所修行。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弘一法师对“世间”与“出世间”做过解释。他说:“佛教所说的世间与出世间是什么意思呢?依中国向来所说,‘世’有时间性的意思,如三十年为一世,西洋也有这个意思,叫一百年为一世纪。所以世的意思就是有时间性的。从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在这一时间之内的叫‘世间’。”无相禅师在行脚时感觉口渴,路遇一名青年在池塘里踩水车,于是上前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我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想跟您一样居无定所到处行脚,我会找一个地方隐居,好好参禅打坐,不再抛头露面。”禅师含笑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就数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质了,全村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若能找到一个接替我照顾水车的人,届时没有责任的牵绊,我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看破红尘出家了。”无相禅师道:“你最了解水车,请告诉我,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怎么样呢?”青年说道:“水车全部浸在水里。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急流冲走;完全离开水面又不能把水运上来。”无相禅师道:“水车与水流的关系其实就已经说明了个人与世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会被物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假如纯然出世,自命清高,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空转不前的.”青年听后,欢喜不已地说:“禅师您这一席话,真使我长知识了。”佛法也如此,可变化的叫世,在时间之中,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从有到没有,从好到坏,都是一直变化,而这变化中的一切,都叫世。世还有蒙蔽的意思,一般人不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要怎样做人,死了要到哪里去;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宇宙的本性,糊糊涂涂在这三世因果当中,这就叫做“世间”。
  ……
展开
目录
第一课 消弭:先要除去对佛的误解
1.人生为何是苦?
2.出世并非拋开一切
3.“空”非空,即空即有
4.莫要误解佛法
5.空门生活很悠闲
6.信仰佛教,国家就会衰弱?
7.佛教对社会没有益处?
8.佛法是哲学

第二课 戒贪:清心寡欲养身心
1.欲望太多会让人迷失本性
2.克制贪欲,内心才会纯净
3.走出心中的乾闼婆城
4.别因虚妄的东西而错过路上的风景
5.富贵人间梦,功名水上鸥
6.学会知足,在世无恼也无忧

第三课 戒嗔: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1.嗔怒是一剂毒药
2.学会忍耐,心自宽
3.将人间毁誉当做耳畔清风
4.灭一点嗔心,关百万障门
5.努力克服自己的情绪
6.学会修炼“定火功夫”

第四课 戒痴:世事多纷扰,看淡心自安
1.不为空无的事情担忧
2.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体验
3.世事无常,何必执著
4.在人生路上,轻装前行
5.不求完美,有缺憾才真实

第五课 放下:活在当下,顺其自然
1.放下的越多,拥有的就越多
2.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3.不要把执著变成固执
4.高处的苹果够不着,就去摘够得着的
5.任何多余的都是负担

第六课 静心:生活中自有菩提
1.像佛一样静心习劳
2.平和由心而生
3.让人劳累的是心头的重负?
4.不是生活太艰难,是你的脚步不从容
5.静心思考才能得智慧
6.心有挂碍不如定心明志

第七课 慈悲:寄悲悯心千人手物
1.仁爱应摒却私心
2.善待一只蚂蚁
3.为他人提一盏灯笼
4.悯物主心长存
5.怜悯之心怎可图利
6.救苦救难,远胜过个人声名
7.吃素是为了长慈悲心
8.以无所求之心培养善心善行
9.菩萨慈悲,也有怒目金刚

第八课 自省:忏悔是净化心灵的力量
1.时常自省,才能扫却心中的尘埃
2.忏悔,唤醒沉睡中的良知
3.改过自新方为善
4.常常失败常常悟
5.以品德去感召他人

第九课 喜悦:找到心中盛开的莲花
1.快乐不在于环境,在于心境
2.以欢喜心想欢喜事
3.恬静的心态才会开出莲花
4.笑容总在杂念顿起时消失
5.永远保有天真之心
6.心中有佛,处处是佛

第十课 惜福:十分福气,享受三分
1.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
2.一衣一食,当思来之不易
3.厚植善因,必收福报
4.僧侣为什么只穿布做的鞋?
5.人生的美好不只在于有物质享受
6.无论顺境逆境,都懂得感恩

第十一课 修行:在家里也可以
1.扫地亦是修行
2.不可因早晚诵经影响家庭生活
3.在家修行更要自律
4.多学静坐,以收敛浮气
5.做红尘中的真菩萨
6.佛教的简易修持法

第十二课 持戒:提高自我修养
1.学佛者如何改过?
2.十条最应注意的改过迁善主事
3.用自尊增进自己的德业
4.改掉不好的生活习惯
5.切切实实持戒
6.随时随地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第十三课 随缘:咸有咸的好处,淡有淡的味道
1.随遇而安是一种境界
2.万事需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3.一切顺其自然,结果反而会更好
4.天然无饰,便是本性
5.淡看世间风光,枯荣皆有惊喜
6.得不到的就放手

第十四课 宽心:不要让烦人的琐事纠缠身心
1.不受诱惑,心境更开阔
2.珍惜生,却不畏惧死
3.面对挑衅不生气
4.停止为鸡毛蒜皮的事烦恼
5.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
6.要有从善如流的胸襟

第十五课 从容:气显子外,不如内敛于胸
1.心浮气躁百事不成
2.事到临头,要避免惊慌失措
3.逆境知胸襟,顺境晓涵养
4.紧急的事,和缓地办
5.唾面自干,视为高人
6.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不可气急败坏

第十六课 谦卑: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1.世人谤我,只需微微一笑
2.炫耀是做人的最大障碍
3.多一分恭敬,就多一分福慧
4.暂时的忍让并不会让你失去什么
5.委婉含蓄地指出别人的过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