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牯岭创始人李德立的故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285764
  • 作      者:
    慕德华编著
  • 出 版 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牯岭创始人李德立的故事》是一部名人传记故事。
  1895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以具争议的方式获得庐山租借地,从而成为牯岭租地的创始人,是他将牯牛岭改为牯岭,并将其开发成为长江中下游的避暑胜地和疗养之地。在这个故事里,他叙述了获取牯岭租借地的过程及前因后果,介绍了他是如何开发牯岭的。李德立将西方的建筑艺术、环境理念、避暑度假、休闲文化引入庐山,并使其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长河中得以积淀,形成特色的中西文化景观。
展开
精彩书摘
  《牯岭创始人李德立的故事》:
  积极的步骤 在接下来与官府的会面交谈中,我非常坦诚地与道台的代表外事副官进行交谈,他坚持他们先前做过了调查的说法,而我希望他能派人测量我即将要购买的土地并出具一份报告,外事副官答应将办理此事。
  不久,他在道台的要求下拜访了我,并告诉我如果有人愿意出售土地,而我又必须征得乡绅们的同意,就可以买下那块土地。于是我照他的要求做了,把周边的乡绅都邀请到一起,并设宴款待了他们,他们通过二府向道台递交了状子,表明他们不反对我购买土地一事,但要求官府自己承担责任。于是道台安排二府再次拜会我,他向我说明作为官府他们无法给我出具地契,但是又说假如我能说服乡绅们给我出具一份地契的话,假如这一切都准备好了并没有什么反对意见,经他们调查核实后,就可以在地契上盖上官印。我再一次找到乡绅们商量,其中有三人表示愿意承担责任,其他人则充当中间人。一位万姓(译者注:音译人名)的举人是一位官员,是附近村庄所有乡绅的首领,他草拟了一份地契。此时有人告诉我,这位举人那时候是北方某个省份的地方知府或者地方行政官员。他是一位地位较高、官职较大的官员,有权有势,人缘好,是乡绅的首领。万举人愿意担保购地的一切事情并表示愿意承担责任。开始时也有传言说他是一个贫困潦倒,由于经济陷入困境的穷教书先生,为了报酬而执笔书写契约。虽然说为了报酬,代人执笔书写契约有几分可信,但上述与相关的事实是那么真切,证明后者说法完全就是一个谣传。契约一经签署完毕,我便亲自带上它交给外事副官,外事副官收到地契后,当着我的面随即翻阅,他说要带着契约呈交道台。我答道那正是我所期待的,如果官府认为有哪些措辞需要更改,或者认为契约的行文格式需要更改,我都乐意照办。我同时强调参与起草这份契约的主要乡绅们现在仍然在街上,如果他想要召见他们,并就此事进行讨论的话,他们原意随时听从传唤;但二府婉言谢绝了这个提议并说眼下没有这个必要。二府想知道我打算如何处置九峰的那桩购地交易,我再一次重申了此前曾说过的话,即如果官府能在现在的牯岭购地契约上盖章,使那块地归我所有后,我将无偿放弃那份经过讨价还价购买九峰土地的契约。地方官府听到这些很满意,毕竟这使他们摆脱了困境,如释重压。于是,牯岭购地契约被呈交上去,接着道台要求下属所有的民事部门都对所购的土地进行认真的审核,还派人到乡里去调查,以确认确实没有人反对此事。他们的调查结果是人们都赞成这件事,官府对契约的书写格式也较为满意,于是道台亲自将它送到县衙,请求他们也同样在上面盖上印章。契约的执笔人一直住在这里,一直要等到一切手续都办理完毕才会离开。如果官府想要召见他们,就可以随时传唤乡绅并进行询问。没过多久,二府本人亲自将盖上官府印章的契约交给我,一同送来的还有一张税赋单据,我随即完税并拿到收据。与此同时,经我同意九峰购地契约当场撕毁作废。我要准确地说的是县令亲自带着盖有印章的契约,出城将其交给二府的。至此,1895年初,这桩买卖手续全部办理完毕,所有文件均已办理妥当。我随后把这份契约交到九江英国领事那里,领事说这份契约是他职业生涯中见到的表述最清楚的契约。于是,英国领事将该契约在领事馆注册登记。这是一份永久租借契约,上面写明该土地永久租借给英国人李德立,该地是一块荒地,当地人没有使用这块土地,民众对于这块土地产权变更没有异议。
  ……
展开
目录
序一 庐山多灵境
序二

一、牯岭的故事
前言
酷热的平原
购地建房
九峰购地
山顶察看
官府接洽
知县非法操作
北京的指令
道台的回应
积极的步骤
全部过程
公众热点
地名
答谢礼物
勘探道路
出售土地
修建道路
困难重重
乡村布告
牯岭首期工程
惊心的一幕
第一份契约
递交请愿书
中间人被捕
囚徒
半夜秘密审讯
特殊代表
去南方省城
定案
二府之死
组建托事会
价值
发展
边界纠纷
飞速发展
组建市政会
1899年的发展
牯岭面积扩大
扩建牯岭
当地繁荣
态度转变
谣言
良好的效果
牯岭传教工作
托事会
结束语

二、为牯岭而斗争
前言
为牯岭斗争(1892年—1895年)
致尊敬的E·S·李德立牧9币的一封信

三、附录
附一 有关李德立获得庐山租借地的其他证据
附二 戴古臣所述牯岭租借与开辟经过
附三 《庐山导游》之言

后书语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