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唐纳德•戴维森(Donald Davidson)的工作对于分析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贡献主要在于意义理论、心灵哲学、行动、认识论及形而上学领域。本书关注的主题与戴维森的意义理论、心灵哲学及认识论相关,在引言部分首先对戴维森的工作进行了总体概述。我们特别关注他的语义真理论及彻底解释理论,以及他对心理本质状态的解释、他对我们周围事物知识的解释和他对我们自己心灵知识的解释。这为简要概述、并且详细考察戴维森的特定主题提供了平台。
1、真-理论语义学
在1960-1970年的一系列论文中,特别是在1965年的《理论意义和可习得的语言》(Theories of Meaning and Learnable Languages)(戴维森,2001a)及1967年的《真理与意义》(Truth and Meaning)(戴维森,2001c)中,戴维森介绍了一种在20世纪后半叶不多见的关于意义理论的一种新方法,并且他为这种新理论进行了辩护。他的提议是,塔尔斯基所定义的真表明了如何来建构一种形式语言,而这种自明的形式语言真-理论主要用于对“句子意义进行建构性解释”(戴维森,2001a,第3页)。戴维森提议的确切意义在于,不论他是否以一种新颖的方式来追求传统事业(这种新颖的方式即是对真值条件的意义还原),还是他推动了语义目标的变革,一直以来,这些都是存有争议的问题。例如,在本书中加里•埃布斯(Gary Ebbs)对该问题的讨论引用了厄尼•莱波雷和柯克•路德维希2005年著作中的解释,即当对一些话语进行卡尔纳普式解释或参与这种解释时,戴维森是否使用了一种新颖的方式来说明一些话语的意指(相关的意见,也参见2008年索姆斯的著作及参见2011年莱波雷和路德维希的著作)。在最初的情况介绍中,我们将概述莱波雷和路德维希在2005年提出的戴维森方案,之后我们将返回来讨论本书的作用。
戴维森意义理论的出发点是观察到自然语言必须是复合的,这意味着自然语言可以被分成语义上的原初表达式(primitive expressions)和语义上的复杂表达式,基于语义上的原初性及其复合性就可以对自然语言的意义进行理解。戴维森认为,学习自然语言的条件是说,言说者是通过有限的学习来理解自然语言的,并且自然语言是复合的,而且复合的自然语言拥有有限数量的语义上的原初式(戴维森,2001年,第8-9页)。得出这样的结论可能是出于对一种自然的观察,但戴维森指出,这通常违背了现存的对各种自然语言中惯用语的分析(出处同上,第9-13页)。对复合自然语言的观察,要求对任意一种自然语言理论、一种有意义的表达式在更大表达式中来解释其作用是什么。但问题在于如何提出这样一种解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