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围的小茅屋:教授的乡愁》:
水围的小茅屋——教授的乡愁2014年02月08日时钟拨回七十五年前,江海平原上的一个小村。
村里有一个住宅,住宅的周围是水,人们称之为“宅沟”。它包围着一排坐北向南的小茅屋。“宅沟”内有水,是天然水,可直接饮用。茅屋的主人是两户人家,每家有两间。西边的姓施,东边的姓侯。“宅沟”南部填一个坝颈,是出人的咽喉。“宅沟”南北长,东西宽,长宽之比约2比1。小茅屋顶盖是稻草,墙壁是芦苇篱笆,冬暖夏凉。现主要描述住宅的东部人家,这是我的家。
1935年4月,我来临到这家农户。开始并不顺利,因为一岁时母亲病重,我差一点失去慈母。据说,周岁时我就会说话,哭着要母亲,于是,“感动”了死神,把已经移到外屋的母亲给我要回来了。于是,我开始了快乐的童年。
我家屋后有一个小竹园,竹园内种的是野竹,材不济,但竹笋极为鲜美,一到春天,雨后春笋一下子破土而出,满园尖尖地树在那儿,好像给主人迫不及待的报到。后宅沟的水很深,沟边上主要种杏树,东宅沟的沟边种得最多的也是杏树,还有一棵老梅树,一棵李树,几棵柿子树。还有几颗用以挡风遮阳的大柳树。后宅沟和南宅沟边沿的水中还种了茭白,院子里还有一棵桂花树,一棵枇杷树,可能还有樱桃和葡萄树。总之我家宅沟边上主要是果树,其中杏树最多,可能有五六棵之多。屋前有一个场地(场心),场地的前面是菜园子,里面种有各种蔬菜,如黄瓜、茄子、菠菜、青菜、萝卜、芋头……应有尽有。在这美丽的环境里,我幸福地、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着。享受着春夏秋冬的美好。
春天来临时,先是竹笋报春。接着,沟边的杏花怒放,其粉色、香艳真是醉人!柿子树的叶子,又大又绿还透亮,叶问结有许多小柿子,圆圆的,胖胖的,美丽极了!杨柳,她伸长了脖子,带有浓毛的嫩枝拂人脸面,痒痒的,特别撩人。到三四月间,沟沿上紫色的蚕豆花和白色的豌豆花竞相开放;蜜蜂和蝴蝶穿插造访。河里的水草刚刚露面,青蛙就此起彼伏地叫起来了。偌大的“黄老板”鲫鱼在水草上拍打撒籽、欢快跳跃。黑压压的、一群群的蝌蚪,浩浩荡荡地游来游去……啊,这一切的一切显示着大自然多少勃勃生机!夏天,炎热的天气使植物如飞一样地窜起来。玉米吐须,高粱摇穗,棉花果实累累,田野一片欣欣向荣。更让人高兴的是,夏天的沟水是温暖的,又是凉快的,是游泳、纳凉的胜地。记得我小时候不怕炎热,经常中午顶着烈日到田间棉花地里摘瓜。当时习惯上棉花地实行套种,在棉花枝之间散种早稻、芝麻以及甜瓜或者西瓜。棉花叶多枝大,是又矮又胖的家伙,而芝麻、旱稻是瘦削的高个儿,它们见缝插针于棉花之间,互不侵犯,相得益彰。而甜瓜秧是蔓生植物,能在棉花间舒展蔓延,开花结果。夏天正是瓜果成熟之际,棉花地里每天都有成熟的甜瓜,置身其间,瓜香扑鼻。因此,每天去棉花地里摘瓜就成为我的爱好。当一个个熟透、喷香的各色(黄色、青色、黑色甚至红色)甜瓜摘得满满一篮子回家时,炎热早就丢之脑后了。
当然夏天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比如“知了”吧,有两种:一种是较大的,是黑颜色的,雌的叫声极大,雄的不会叫。这种“知了”能拉开大嗓门整天叫个不停,骄傲自大地大喊什么都“知道”;另一种较小,蓝色的,我们叫它“细了”,声音小声小气的,颇讨人喜欢。我们经常捕捉这两种知了。夏天的晚上是很舒服的,我们经常躺在院中的桌子或凳子上,遥望满天星斗。那时天似乎离我们很近,繁星像牛毛一样密密麻麻。长辈们经常指着天空,告诉我们谁是牛郎,谁是织女,讲述在七夕那天他们鹊桥相会的神话故事。又说每个人都有一颗对应的星星,帝王将相是福星,奸臣贼子是灾星。一旦一颗流星在天空划过,马上有人就说又死了一个人等等。夏天乘凉时,大人们也讲鬼怪,有时我们听得毛骨悚然,连屋都不敢进。
夏天的故事还有很多,说也说不完。
秋天来了,高粱玉米成熟了。棉花盛开,远远望去,地里一片白雪,犹如天空的星星,分外好看。那从棉蕾中盛开的花絮是如此洁白,小孩们采着它们,攥紧不放。秋天比夏天凉爽了,秋风萧瑟,似乎有些凄凉,但一看到沟边的芦苇开花了,小孩子的兴致却又来了。那芦苇花像扫帚一样,可用于拂尘。秋天又是钓鱼的季节,不像夏天,鱼儿没有心思觅食,一般钓不到。而秋天来临,河水沉静,鱼儿也会在深水中寻食了,因此钓鱼者又多起来了。而我是一个积极参与者。秋天的水果中唯有柿子最讨人喜欢,青色的柿子一个个变成黄色又转成红色,分外招人喜爱。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