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慈溪农村专职干部制度研究》:
不仅如此,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加速了中心村建设步伐,高起点规划中心村,又为农村集镇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目前,慈溪市全市农村在空间上已初步形成人口、用地规模较为合理的村庄布局。由于慈溪的中小企业数量较多,其过于分散的产业布局将不利于实现集中的规模效应,造成产业链与管理上的不便。并村工作不仅促使分散的个私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拓展二、三产业发展的空间,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它还使一部分农民割断与土地的直接联系,离土离乡到中心村和城镇谋求生存和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这种劳动力的流动,为合理流转土地打开了局面,而土地流转又会进一步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2.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规模供给
进入21世纪以后,在中央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战略指引下,村级管理开始向着发展经济和公益事业为主的服务职能转变。然而,当中央意图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发展之时,并没有给各级地方政府提供具体的路线图和服务供给方式,这使得各地政府可以根据自身情形灵活处理。基层政府在采取自身的执行策略时,会对各种执行方式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作为理性行为主体,基层政府肯定更愿意实现更小成本的服务供给。目前,在全国各地普遍尝试的网格化管理中都提倡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但是形式不一:有“一村一社区”,有“多村一社区”,也有“一村多社区”。其中,采取“多村一社区”的网格设计,就是一种强调节约管理成本的服务供给模式。但无论选择何种形式,都应以当地情况作为依据。以慈溪市为例,平均以4平方公里面积作为一个网格节点,是一种比较经济且高效的服务供给半径。不过,慈溪并没有采取“多村一社区”的网格化设计,相反是直接把若干个旧的小村合并成一个符合规模经济效应的大行政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