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选贤用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906972
  • 作      者:
    齐秀生著
  • 出 版 社 :
    党建读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齐秀生,男,汉族,1956年7月生,山东淄博人,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正厅级),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干部、人事、人才、教育工作近40年,曾任淄博市委组织部青年干部科副科长、干部科科长,山东省委组织部党政干部处副处长、干部一处处长、干部二处处长、副厅级巡视员,烟台市委副书记。长期致力于古今人才思想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出版《社会环境与人才》《举贤随思》等多部专著,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文史哲》等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主持承担多项人才研究课题,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选贤用才》内容涉及人才地位、标准、选拔、使用、考核、流动、管理、环境等方面,涵盖面广、时间跨度大而且自成系统。书中收入的文章跨越时间长,经受了时间与实践的检验,今天读来更感亲切可信。《选贤用才》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一是体现历史为现实服务,深入挖掘古代的人才思想精华,以发挥启迪和借鉴作用,用于当今社会的人才理论和实践;二是体现科研为现实服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大局,围绕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开展人才理论和人才实践的研究:三是体现思想性和理论性,深入解析人才发展与多因素的关系,从而体现人才发展规律和人才价值实现的途径;四是体现系统性和连贯性,在横向上对人才发现、选拔、使用等进行多角度研究,在纵向上对不同历史阶段的人才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对人才历史现象的借鉴意义进行系统思考,内容贯通古今、思想形成系统、方法贴近现实,使历史价值、学术价值、使用价值相统一。
展开
精彩书摘
  《选贤用才》:
  二、收求天下之贤士
  谁都想得到人才之宝,因为得不到人才或者失掉人才就有亡国亡身之危险。故各国国君为了在大动荡中保持和发展自己,纷纷使出各种招数,打破国界,寻求有用之才,于是礼贤下士、招贤纳士蔚成风气。
  (一)不拘一格广纳贤才
  限于阶级局限性,统治者选才当然首先考虑“皇亲国戚”,但由于当时竞争激烈,为保江山社稷,必须寻求精于用兵作战、能够治国安民的人才。平民布衣中也确有不少有雄才大略之人。因此各诸侯国不拘一格,唯才是选,其中以秦国、齐国最为突出。
  1.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
  秦国的成功之处在于大力引进异国人才。在群雄逐鹿的时期,仅依靠本国人才难以取胜,因此秦王主张任用异姓异族,靠人才强国。秦自商鞅变法,国力日强之后,便萌生兼并六国雄心,因此被游士视为用武之地。《史记》载李斯人秦前向苟卿辞别时说:“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出现了“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的局面。为更多地得到贤才,秦王还使出各种招数。戎人由余入秦即是秦缪公用离间计引进的人才。《史记》载,缪公退而问内史廖日:“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内史廖曰:“戎王处辟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且戎王好乐,必怠于政。”缪公日:“善。”因与由余曲席而坐,传器而食。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察,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受而说之,终年不还。于是秦乃归由余。由余数谏不听,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由此,秦国汇聚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到秦赢政之世,秦已群贤毕至、精英咸集,形成强大的人才集团。这些人才为秦富国强兵、争霸称雄进而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作出了重要贡献。
  2.周游四方收求天下之贤士
  齐国执政者选才分内选和外选。内选如“三选”法。桓公时代,虽已产生了“礼崩乐坏”的势头,但周天子的影响还不容忽视,就整体而言,在用人上“尊尊亲亲”的世袭制作为周之礼法,还占有主流地位。但齐桓公为强国称霸,不仅用世袭之贵族如高氏、国氏,还任用破落贵族之子弟如管仲、鲍叔等,而且打破等级界限,运用“三选”法在全国范围内广选贤才。“三选”制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不问出身、门第。只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出众的能力,就有可能被选拔任用。由于齐桓公选才心切,还亲自寻访。《韩非子》记载了齐桓公五访小臣稷之事:“有处士日小臣稷。桓公三往而弗得见。桓公日:'吾闻布衣之士不轻爵禄,无以易万乘之主;万乘之主不好仁义,亦无以下布衣之士。,于是五往乃得见之。”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人才地位
把选人用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及对策
中国古代人本思想形成考略
“人才为宝”思想述略
谈古论今话人才
多元文化与人才

第二部分 人才标准
从古代人才标准看执政能力建设
人才标准的新思考
坚持任人唯贤和德才兼备
谈德才标准与政绩标准
立德与树人
对接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第三部分 人才选拔
人才选拔要认真解决观念问题
有思路方有“才”路
先秦官吏选拔制度述略
中国古代选官途径的演变及启示
大力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
论党政领导人才选拔制度改革

第四部分 人才使用
中国古代用人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择天下英才而用梦必成
浅析桓管时期的用人机制
谈潜人才的识别与使用
谈选用决策者的决策

第五部分 人才考核
中国古代的政绩考核制度
浅议先秦官吏考核制度
以改革的精神考察干部
怎样看待人才考核中的民意
领导班子换届要充分发扬民主

第六部分 人才流动
应大力提倡人才“倒流
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述略
交流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措施
坚持人才交流制度
选拔年轻人才要认真解决“出”路

第七部分 人才管理
第八部分 人才环境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