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历史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研究书系》:
一、史料与历史学
虽然史料对历史认识和历史研究十分重要,但是,史料既不是历史本身,也不是历史学。在历史学与史料的关系上,学术界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
(一)错误观点之一:史料就是历史学
在历史学与史料的关系上,一些学者将二者画等号,认为史料就是历史学。中国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有一句名言“史学本是史料学”。他说:“史学本是史料学,坚实的事实,只能得之于最下层的史料中。”中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与蔡元培有相同的观点和类似的论断,是“史学本是史料学”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人物。
傅斯年认为,在历史研究中,只有不断运用新的原始材料才能取得进步。1928年,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期上发表了著名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他在文中说:“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所以近代史学所达到的范域,自地质学以至目下新闻纸,而史学外的达尔文论,正是历史方法之大成。”“凡一种学问能扩张他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退步。”“我们反对疏通,我们只是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他在该文中还用了一句经常被人们引用的名言:“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注释:碧落,指天上,此指天官;黄泉,指地下流动的一种传说中的河,此指阴间。)对此,台湾省王沉森教授评论说:“傅斯年的《旨趣》是一份最具系统的蓝图,设计了即将出现的历史研究。……这一蓝图的中心是追求客观的历史研究和训练专业的历史学家。傅斯年将原始资料凸显到史无前例的程度,并强调拓宽历史资料范围的必要性。”傅斯年之所以重视史料,是和他的历史观分不开的。他认为,历史没有规律,只有一件件互不联系的历史事件。历史学家的责任只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查明一件件特殊的事件。“我们只是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在他看来,任何一种关于历史发展的理论、关于历史规律的描述,都是不能验证的。傅斯年认为,“古来思想家无一定的目的,任凭他的理想成为一种思想的历史——历史哲学。历史哲学可以当作很有趣的作品看待,因为没有事实做根据,所以和史学是不同的。”“两件事实之间隔着一大段”,把它们联系起来“是危险的事”,因此应“存而不补”“证而不疏”。“以简单公式概括古今史实,那么是史论不是史学,是一家言不是客观知识了。……所以归纳是说不来,因果是谈不定的。”傅斯年还提出过系统的“比较研究法”,认为可从八个方面人手对史料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真伪及可靠性:一是比较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二是比较官方的记载与民间的记载;三是比较本国的记载与外国的记载;四是比较事件亲历者或接近事件发生地、发生时间者的记载与非事件亲历者及远离事件发生地、发生时间者的记载;五是比较不经意的记载与经意的记载;六是比较本事与旁涉;七是比较直说与隐喻;八是比较口说史料与文本史料。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