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多元与无端:列维纳斯对西方哲学中一元开端论的解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4195678
  • 作      者:
    朱刚著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朱刚,男,1972年生。北京大学哲学博士(2004年),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以德国哲学、法国哲学和现象学为主要研究领域。发表著作有专著《本原与延异——德里达对本原形而上学的解构》(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开端与未来——从现象学到解构》(商务印书馆,2012年);译著《论精神——海德格尔与问题》(德里达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总体与无限:论外在性》(列维纳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即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即是对列维纳斯两条解构路径的展示与探讨。本书以列维纳斯对传统西方哲学中“一元开端论”的解构为视角深入研究列维纳斯哲学。本书认为,列维纳斯哲学的主旨是要消解各种总体以拯救作为外在性或无限的他人。而由于各种总体又都是建立在“一元开端论”的基础上,所以对总体的解构最终又深化或具体化为对“一元开端论”的解构。本书认为列维纳斯对西方哲学中“一元开端论”的解构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以《总体与无限》为核心的前期思想中,列维纳斯是通过“多元论”来解构传统西方哲学中的“一元开端论”及其造成的各种“总体”。其具体策略是:确立每一个存在者的独一性,认为每一个自我的内在性都是不可还原的(不可还原到任何一种总体上,无论是国家、人类、还是历史),进而把每一个自我、内在性、心灵、主体性都展现为新的起源或绝对的开端,这样便建立起真正的多元性(多重开端),从而消解一元性,最终使总体破裂。而以《别于存在或去在之外》为核心的后期哲学则代表着列维纳斯解构“一元开端论”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不再是通过解构开端的“唯一性”或“一元性”、不再是通过确立“多元性”与“多元论”来解构“一元总体”,而是通过对“开端”本身的解构、通过展示出在任何开端之前早已就有的“无端”之维,来解构“一元开端论”以及各种总体。这一“无端”之维就是伦理,就是善良,就是自我对他人的替代……所有这些,从存在论和自我学上看都是“无端的”,没有根据和理由的。它别于存在、先于自我,它处在自我的“前史”之中,来自“不可记忆的过去”。这一解构策略被列维纳斯称为“无端学”(an-archéologie)。所以,列维纳斯对传统西方哲学中“一元开端论”的解构策略就从前期的“多元论”走向后期的“无端学”。

展开
精彩书评

  列维纳斯的哲学文本以晦涩艰深著称,这是因其思考的形而上学和元伦理学的风格所决定的。朱刚的研究、分析和阐述能够把握其细微之精髓,并且在不失本意的情况下用易于理解的语言做出重述与再构,深入而清晰地提供了一幅列维纳斯的思想图像。它与朱刚在商务印书馆《现象学文库》中出版的德里达研究专著《开端与未来——从现象学到解构》恰好构成姊妹篇。

  此外,朱刚在该书中十分清晰地梳理出列维纳斯如何在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基础上做出突破性尝试的思想途径,这个梳理对于重审现象学从德国到法国的承接与转变的思想脉络有重要的意义。

  从总体上看,这部著作代表了汉语领域的列维纳斯研究的zui新成果。

  ——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所长、外国哲学学科负责人倪梁康

展开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  从作为本原(开端)的存在到前本原的伦理

——列维纳斯哲学中的存在与伦理  7

一、存在作为本原(开端)与存在论作为第一哲学  7

二、存在的总体化与同一化:存在和存在论的暴力  9

三、作为中性之物的存在与存在论之无能于为伦理学奠基  13

四、前本原的伦理与作为形而上学之实现的伦理学  19

第二章  欲望与他者

——列维纳斯的形而上学  25

一、作为一种朝向“他者”之“运动”的形而上学

——列维纳斯对于形而上学的“别样”理解  25

二、“形而上学的欲望趋向完全别样的事物,趋向绝对他者”  28

三、“他人是形而上学的真理所在地本身”

——作为“绝对他者”的“他人”  31

第三章  从“享受”到“家政式实存”

——自我内在性的建立与展开  36

一、生活作为享受  37

二、“在元素之中存在”:享受的“意向结构”分析  45

三、自我在享受中的建立  50

四、对列维纳斯生命—享受现象学的反思  53

五、享受中的自我的不稳定性  56

六、家:从元素中的拔根  58

七、居住、占有与劳动:家政式实存的展开  61

第四章  面对面:自我与他人的原初关联  65

一、“他人在他自己的面容中启示自身……”  65

二、面容与无限  71

三、“面对面,不可还原的关系”  74

第五章  从显现到自身显示

——列维纳斯的“面容”对胡塞尔“现象”概念的突破  78

一、显现与自身显示的统一:胡塞尔的“现象”概念  79

二、“显现但又保持缺席的存在者”:列维纳斯的“现象”概念  82

三、作为“自身显示”的面容  84

四、面容是不是现象:以自身被给予性为最终尺度  91

第六章  超逾面容:列维纳斯的生育现象学  95

一、生育何以成为列维纳斯的一个哲学问题?   96

二、爱欲与生育  102

三、我是我的孩子:生育作为对自我的超越  107

四、生育的主体:生育中的自我  112

五、作为绝对将来的孩子:生育对死亡的克服  115

六、对列维纳斯生育现象学的反思  119

七、“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儒家的生育观及其与列维纳斯生育现象学的

比较  122

第七章  “此在”还是“我在此”?

——随海德格尔与列维纳斯一道思考“人之为人”  127

一、问题:人之为人,究竟何在?   127

二、“什么”或“谁”在“此”?

——思考人之为人的两种不同视野  129

三、“我”的“不可置换性”与“此在”的“个别化”  130

四、为自身的畏怕与为他人的忧虑:“此在”与“我在此”的基本情绪  133

五、人:存在之澄明,还是他人之人质?   136

结语  140

第八章  在朝向他人中重新认识“我—自己”

——列维纳斯的自我观  142

一、自我作为开端:确立与废黜

——启蒙运动以来自我在西方哲学中的地位嬗变  142

二、无端的世界  145

三、自我:无端世界中的开端  148

结语  走向多元和平  150

第九章  替代:走向存在之外

——列维纳斯为何以及如何走出存在?   152

一、从“面对面”到“替代”

——列维纳斯前后期走出存在的不同路径  153

二、人质与主人——“替代”中的自己与他人  155

三、作为臣属性的主体性——替代的为他结构  158

四、替代:走向存在之外  161

五、结语:是存在之外,还是存在与伦理的分裂之外?   164

第十章  一种可能的责任“无端学”  166

一、让我们重提问题:“他人与我何关? ……”  166

二、他人对我的无端烦扰  168

三、“自我前史中”的“自己”  171

四、无端的责任  174

五、总结与讨论  179

参考文献  181

后记  18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