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分配正义的基础
——马克思劳动概念的建构
一、劳动概念的诠释
二、关于马克思前西方劳动概念史的哲学考察
三、马克思劳动概念的缘起
四、马克思对劳动的解构——异化劳动观
五、马克思的劳动建构——积极劳动与消极劳动
六、马克思劳动概念的当代意义
第二章 马克思劳动分配正义的原点
——关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
一、德语语境中的“市民社会”概念的特殊性
二、马克思早期市民社会思想的嬗变
三、马克思市民社会观的基本形成
四、市民社会的发展与超越
五、市民社会的当下中国意蕴
第三章 阶级范畴是劳动分配正义的逻辑前提
一、分工乃是正义的影子
二、阶级是马克思劳动分配正义的逻辑起点
三、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四、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公正
第四章 马克思正义之解读
一、马克思正义思想的追寻与困惑
二、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正义话语指认
三、《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基于现实理性批判的正义思想
四、马克思对正义概念的规范和批判
第五章 劳动与资本的分配对立
——马克思的劳动权利话语
一、劳资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正义分析的基础
二、“权利”与“权力”是劳资关系的分析框架
三、资本即权力
四、权力资本须制约
五、“赢者通吃”与资本
六、劳动只能是权利?
七、资本与劳动何为本?
第六章 马克思劳动平等思想的简释
一、平等与能力
二、契约的平等原则
三、私有制与平等
四、平等与不平等
五、劳动权利的平等
六、消灭私有制才有平等分配
第七章 马克思对正义的超越
——马克思的劳动自由思想
一、自由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二、马克思前的自由思想
三、马克思劳动实践自由思想的内容及其演变
四、马克思的劳动自由对正义的超越
五、马克思劳动实践自由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八章 马克思劳动分配正义的最高诉求
——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
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的批判
二、劳动的定量诠释与定性诠释——劳动创造财富
三、马克思的劳动分配正义原则
四、马克思的最高价值诉求——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五、“按劳分配”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