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是且只能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完整、准确、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为指针,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建设为先导,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位一体”建设为基础。本论著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实践,面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为核心,综合运用文本解读法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基于人类存在的共时性结构和人类发展的历时性结构显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立体构成;基于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基础和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共时性结构,凝练以民生为本、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和谐发展为内容的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基于相关机构的权*调查数据和“在场者”的价值体验,厘析和谐社会价值观建设的个体德性培育、组织责任制度匡建和国家价值生态构建,整体呈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革命和和谐社会价值观建设的未来走向。
导言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和谐社会价值观建设的灵魂
第一章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物化和物役”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革命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的价值”的潜隐
(一)人的自然存在的优先性
(二)“共同体是实体”
二、资本主义商品交换关系中“人的价值”的觉醒
(一)人的社会存在优先性的张扬
(二)“天赋人权”
(三)“人是目的”
三、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人的物化和物役”
(一)商品拜物教
(二)货币拜物教
(三)资本拜物教
四、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德国哲学的价值论转向
(一)洛采的价值引入
(二)尼采的价值重估
(三)文德尔班的“价值哲学论”
五、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革命
(一)价值立场:个人自由到人类幸福
(二)价值基础:概念逻辑到生活逻辑
(三)价值话语:需要的满足到人类解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与主题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
(一)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
(二)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三)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
(四)精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二、基于“人类自身生产和再生产”主题的核心价值观
(一)人本
(二)发展
三、基于“物质生活生产和再生产”主题的核心价值观
(一)富裕
(二)共有
四、基于“社会关系生产和再生产”主题的核心价值观
(一)自由
(二)平等
(三)民主
(四)公正
(五)和谐
五、基于“精神生活生产和再生产”主题的核心价值观
(一)解放
(二)文明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价值实践理论的历史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实践理论的原初结构
(一)面向“革命”课题的“阶级斗争”核心价值观
(二)面向“建设”课题的“生产力”核心价值观
(三)面向“发展”课题的“自由个性”核心价值观
二、革命时期“阶级斗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一)制度革命
(二)人民主权
(三)政治解放
三、建设时期“生产力”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一)体制改革
(二)人民富有
(三)经济解放
四、发展时期“自由个性”核心价值观的回归
(一)以人为本
(二)差异和谐
(三)人类解放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价值视阈中的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
一、民生为本
(一)以人民的生命为本
(二)以人民的生活为本
(三)以人民的生活的生产为本
二、共同富裕
(一)共同建设
(二)共同享有
三、公平正义
(一)劳动正义代替资本正义
(二)权利正义取代权力正义
四、和谐发展
(一)代内和谐发展
(二)代际和谐发展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价值视阈中的和谐社会价值观建设
一、德性培育:和谐社会价值观的个体养成
(一)中国共产党人
(二)领导干部
(三)公众人物
(四)先进模范
(五)青少年
(六)社会大众
二、责任制度:和谐社会价值观的组织建设
(一)政府组织
(二)非政府组织
(三)事业组织
(四)企业组织
三、价值生态:和谐社会价值观的国家建构
(一)物质价值生态
(二)制度价值生态
(三)行为价值生态
(四)精神价值生态
结语伟大的灵魂与卓越的成就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