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与公共空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329850
  • 作      者:
    董艳著
  • 出 版 社 :
    时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董艳,1981年出生于山西太原,哲学博士。现主要从事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工作、心理学精神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的“社会”是以全人类作为对象的公共空间,它并不是专属于某个阶级或某个历史阶段所形成的特殊产物。因此,“社会”不再是一般性的普遍的社会概念,而是“人类社会”,即真正属于人类的公共空间,是全人类共有的公共空间——共产主义社会,它是真正的“社会”。在“社会”中,生产资料全面公有且极为丰富,人对物的依赖关系消失,资本主义环境中抽象平等而实质不平等的扭曲的社会关系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集个人自身、社会集体、人类世界于一体的相互和谐的关系,即生命共同体、生产共同体、生活共同体三位一体,它是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物”的依赖阶段社会的“真实集体”。马克思寻找到了“重建个人所有制”这一线索,并试图对“私有制”症结进行积极扬弃,“异化与扬弃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而这样的历史逻辑正预示着巨大的深刻变革。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公共空间”的思想史探源
  “公共空间”(Public Space),这一名词在当下生活中颇有现代气息的烙印。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公共空间”为科技名词,涉及地理学(一级学科)、社会与文化地理学(二级学科)。这就如同施特劳斯认为最好的政治秩序与历史时代无关一样,人们生活的公共空间似乎被现代力量连根拔起——这是一个真正的时代问题。反过来,这又验证了施氏所言的“非历史性”,公共空间即便超越了历史维度,也仅仅表象为处理方案、措施步骤,这种时代的烙印湮没了隐性之“根”,使人们忘记了公共空间是人的历史产物,即,事实上,公共空间的地缘政治被弱化后,与人一同融在了历史的大河之中。不论人们是遗忘还是留恋浪漫主义,促使每个人带着高昂的兴致生活,但终究是包裹着斑斓的茧。欲看到那破茧重生之日,必将需要摆脱繁琐。正如施特劳斯所说,“最好政权的独特存在方式,就是既缺乏现实性、但同时又高于所有的现实政权。这种独特存在方式有其最终的根据,那就是人性的双重性:人是一种在兽与神之间的存在。”StraussWhat is political philosophy?Opcit1975:33这貌似最妙的政治秩序不会变为“人间”,最美的生活方式不会成为大多数人的幸福向往,而是与冷冰冰的科技相连,或是与赤裸裸的“兽类”相伴。人们则一直在寻觅成为“人间”的幸福实在,寻觅属于自身的公共空间。
  因此,公共空间意味着人的必然性存在。古希腊神话中斯芬克斯谜题预示了这种秩序不是兽,更不是神,而是人。名叫斯芬克斯的狮身人面女妖由天后赫拉派遣,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向路人发问:“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过路人若答错,便会因此丧生。一个名字叫奥狄浦斯的勇士猜中了答案,谜底就是人。当神(赫拉)与兽(斯芬克斯)企图联合起来征服人,以人最宝贵的生命作为赌注来显示权威,她们却忽视了智慧尚在人间。当我们试图在思想宝库中寻找关于公共空间的确切永恒真理之时,不可以忘记真正的答案就在人间。这里的“人间”,意指在人与人之间,即人人得以自由进出的空间。
  第一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进
  界定“公共空间”是研究此领域的基础。作为源于西方社会科学的概念,从时间轴上看到了代表不同学科范围的解释,而同一时期不同学科也各有理解的差异。也正是由于这些差异性,更需要厘清公共空间。从时间轴上讲,古希腊罗马时期关注“公共政治生活”,中世纪强调“代表型公共领域”,近现代则强调公共空间公众舆论和公民普选。
  一、古典“公共空间”的开启“公共”(Public)一词,延伸义有政治“Politike”,政治生活“Politeia”,词根“Polis”即城邦,其意是城堡,在古希腊时代也解释为“城市”。由于城邦的聚集性特征,从而形成的这种公共空间,成为了公民的共同体。因此,没有公民即无城邦。
  按照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里的观点,古希腊的城邦本身由三维涵义所映衬:“城市”“国家”“公民集体”,所形成的共同体是文明的起点。这种以城邦为中心的公共活动形成了古希腊文明社会的开端,但这种文明的形成却是缘于希腊原本贫瘠的土地的开拓。
  一是城镇城邦文明。现代人一谈希腊,就会谈及爱琴海。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在爱琴海盆地,海洋成了古希腊的天然屏障。山区崎岖和土地缺乏,致使贫富差距并不是非常尖锐,也造就了古希腊人起初平等的“公共”意识。这种“公共”意识还表现在城邦内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上,最为代表的是公餐这一古老悠久的习俗。参与公餐,首先是尽宗教职责,其次是唱诵勇者,共享其餐。“公餐的习俗,在希腊各处皆有。古人相信邦的命运与公餐的兴废有关。”\[法\]古郎士著,李玄伯译:《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6页。同样,由于土壤的贫瘠,农业的落后,促使古希腊的手工业、商业发展,也养成希腊人对抗自然的独立精神。“每一个城邦对于周围地区来说都是一个市集,农夫们在那里卖掉他们的产品,换取钱来支付他们的赋税和租金(在某些地方),和购买从外地输入的商品及乡间作坊不能生产的制品(当这些可以用钱支付的时候)。”\[法\]保罗·贝罗克著,肖勤福等译:《城市与经济发展》,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页。这种活跃的交易方式使得市集成为古希腊的普遍贸易形式,而雅典城邦就是这种形式的典型。城邦文明是市集文明的本质体现,造就了古希腊乃至整个西方文明的漫漫岁月。亚里士多德曾说:“人是政治的动物。”\[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8页。还有一种说法是“人是城邦的动物”\[有此翻译的另一解释,“政治”(Politica)同“城邦”(Polis)\],当时的希腊人就是这样生活的。亚里士多德用“askholia”来描述希腊不平静的一切活动,不仅仅述说希腊城邦的政治生活,而且更多地描绘全部人类活动的那个场域——公共空间。城邦属于古希腊,古希腊的辉煌也源于城邦。城邦成就了古希腊,也由此开启了政治生活的空间化。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缘起
二、意义
三、综述
四、线索

第一章“公共空间”的思想史探源
第一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进
一、古典“公共空间”的开启
二、中世纪“公共空间”的变形
三、近现代“公共空间”的发展
第二节从神话步入理性:“公共空间”的觉醒
一、“理想国”的真正意图
二、“Sapere Aude”的启蒙
三、公共复兴与共识追求
第三节物理场所与空间在场的分离
一、“公共空间”的两次转变
二、“公共空间”究竟是不是领域?
三、马克思语境中的公共空间

第二章“社会”与公共空间的内在关联
第一节马克思的“社会”概念
一、现实主体的生活
二、共同体的关系共在
三、“社会”的多元形态
第二节共产主义是全新的公共空间
一、共产主义:“现实的运动”
二、马克思对公共空间的反思与重构
三、“社会”的公共空间维度
第三节现代公共空间的畸形化
一、资本统治的双刃性
二、生活世界殖民化
三、数字虚拟中的集体迷失

第三章私与公的千古纠缠
第一节私有制与“异化劳动”
一、从“异化”到“异化劳动”
二、生产资料私有制:劳动异化的根源
三、从私有财产追溯到私有制
第二节私有制与公有制的对立
一、所有制的本质:人与人的生产关系
二、所有制的矛盾性:私有制与公有制的对立统一
三、人类解放之路:重建个人所有制
第三节未来社会:公私矛盾的最终解决
一、回归真实生活世界
二、生活资料私人占有的必要性
三、公共生活中的私人生活

第四章“改变世界”的公共理想
第一节马克思的“革命”概念
一、“革命”的经济维度:积极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
二、“革命”的政治维度:阶级与国家的消亡
三、“革命”的思想维度:扬弃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第二节无产阶级革命的主体条件
一、对马克思暴力观的偏见
二、暴力革命的限度
三、无产阶级革命主体的流变
第三节公共空间视域中的“社会”
一、物质生产极大丰富
二、自由个性得以发展
三、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结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