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哲学新探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77372
  • 作      者:
    陈志尚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陈志尚,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人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学学会名誉会长。1.长期从事马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8卷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黄楠森主编本)的作者。2.从事人学基本理论研究,负责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与人》、《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研究》文集,主编《人学词典》、《当代中国人权论》、《人学原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辩证唯物主义人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构建第四篇》)等书。3.结合现实,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哲学和人学理论问题,发表论文200多篇。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马克思主义人学基本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尝试从哲学上提出一些新的论点、论证和解释,尽力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咨询。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问题,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地位作用问题,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问题,如何从哲学上全面正确的认识全球化、和谐世界等新的社会现象,等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哲学新探索》:
  在认识过程中,物质对意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人们的观察、实践这个由此达彼的桥梁,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使意识活动得以发生,并构成意识的客观内容。没有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不但不能引起感觉,而且因为没有感性材料作基础,理性认识(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也不能完成,就这方面来说,物质的作用是整个认识过程的前提和基础,对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完成来说,具有主要的决定的意义。当然,在这个阶段上,意识也并不是完全被动的,不起作用的,无论感觉还是思想,都是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但是认识过程到此并没有完成。意识一旦形成之后,又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物质,改变物质原有的形态、结构和性质,这是认识的第二阶段。而对认识过程的这个阶段的完成来说,意识的指导作用对于实践,对于物质的变革具有主要的决定的意义。当然,这时物质(作为认识对象)仍然是意识的源泉,但是它并不能决定物质(作为改造对象)的变革。而从整个认识过程的完成(即通过检验达到真理,实现认识的目的)这个意义上说,第二阶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举个例说,一块天然大理石,经过雕刻艺术家的加工,变成了一具绝妙的雕像。这是一个实践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认识过程。当然,没有大理石这个物质条件的存在,根本谈不上有什么雕像。但是仅仅有一块大理石,一个没有雕刻技艺的人能把它雕刻成一件艺术作品吗?当然艺术家的技艺、创作经验、艺术构思(这都属于意识范畴)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他经过多年观察、实践从客观外界取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在自己头脑中不断加工、积累才产生的思想上的飞跃。但是毕竟对大理石雕像的产生来说,直接决定的因素并不是那个客观外界而是艺术家所特有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构思。正是这种意识的指导,对艺术家雕刻实践的成功,也就是说对这个特殊的认识过程的完成,起了决定的作用。其他事物的认识过程也都是如此。当然,意识的指导有正确和错误,实践有成功和失败,造成的结果也不一样。这是物质和意识在认识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实际情况。
  ……
展开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 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生命力和历史使命
二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 创新体系要坚持科学世界观的原则

第二章 哲学基本问题的新认识
一 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证
二 人和世界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新探索
一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正确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
二 对本体论的几点思考
三 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几个问题
四 主客体问题研究三原则
五 对主体性问题的几点认识
六 正确评价《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纪念《唯物主义和经验批评主义》出版75周年
七 高举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旗帜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的新探索
一 深化唯物辩证法核心和精髓的认识
二 高举辩证唯物主义旗帜——黄栅森老师教我学马列

第五章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新探索
一 唯物论和“实践本体论”
二 不要用葛兰西曲解马克思
三 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四 分歧在于对实践的不同认识
五 人的实践与文化发展
六 一个涉及多方面基本理论的问题——重提真理阶级性问题

第六章 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
一 重大战略思想的哲学根据
二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三 一定要求真务实
四 深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
五 对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几点认识
六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哲学论证
七 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
八 党的世界观与“三个代表”
九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关于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对话(一)
十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于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对话(二)
十一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于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对话(三)
十二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十三 再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十四 和谐: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特征和方法
十五 全球化、和谐世界与人权
十六 继承和发扬列宁主义的精华——纪念列宁诞辰130周年
十七 从马哲观点看中国梦

第七章 深化生态文明理论的新探索
一 论生态文明、全球化与人的发展
二 生态文明、人文精神与振兴中华
三 生态文明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四 探讨生态文明的几个理论问题——在生态文明学术沙龙的发言
五 生态文明理论的新探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