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8卷第2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29378
  • 作      者:
    王杰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美学与文化理论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主编。社会兼职包括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一、二、三届委员,教育部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文学学科组专家,中华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台湾《戏剧评论》期刊编委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期收入的一篇重要的翻译文章是被誉为西方当代美学*重要思想家之一的法国当代哲学家朗西埃的《当代艺术与美学的政治》,本文是对当代美学的*前沿的思考;国内美学家劳承万的长文《中国古文化天意和一中之心性功能与体用论》是探讨中西文化之本义的一部力作……另外,期刊还设有多维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西方美学理论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史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审美批评等栏目,收入的文章内容丰富,涉及电影、小说和绘画不同领域,力图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做出深刻解读。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8卷第2期)》:
  审美实践是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反映了个体的自我审美策略。文化中介被定义为文化知识和实践,也就是值得知道和获得的,制度化的判断可以在自我形成中被作为构建品味而使用。自我被认定为一个可以通过时间和空间进行提升的内容。这个模式被称之为文化杂食(cultural omnivore),杂食是一个特定的自我形成。文化杂食被认为是一种营销策略,在开辟新市场的时候使用,激发了一些特别的小资项目。现在,杂食性和社会审美自我怎样依赖于实践和附属的主体,都还值得研究。交换价值从象征价值中产生,被社会关系所局限。文化品位和实践在不同阶层的情况,一直以来是文化杂食性和同质化视角所争论的核心所在。同质化强调阶层等级有不同的文化品位和鉴赏模式,文化杂食性强调精英是被任何类型的文化品味所形塑。杂食性是一个传统模式,对一个文化进行鉴赏、吸收和交换价值。通过家庭事务和饮食习惯,社会阶级区隔被强化和固定下来。观众如何评价艺术作品,在画廊里,研究者通过与观众的交流发现,观众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个体偏好、判断、审美判断、期望拥有、吸引程度、色彩、主题、Enigma、技巧、讲故事、Enigmatic故事、想象故事、自我反思的故事等。Veenstra通过对加拿大多伦多和温哥华市民们的音乐品味研究,发现对多样化音乐风格的欣赏,也即是文化杂食性,并不是按照阶级来分布的。蓝调、爵士、音乐剧、格局、pop、雷鬼、摇滚、世界音乐这些被认为是相对高雅的;乡村、迪斯科、重金属、饶舌这些被认为相对低俗的。
  ……
展开
目录
卷首语
重大课题研究:当代美学基本问题与批评形态
王杰等:论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与批评形态——“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与批评形态”课题申报材料摘录
雅克·朗西埃:当代艺术与美学的政治(谢卓婷译)
彼得·墨菲、爱德华多·德·拉·富恩特:审美资本主义(许娇娜、黄漫译)
托尼·克劳利:雷蒙·威廉斯:语言、历史与实践(强东红译)
石甜:社会科学视野下的当代美学研究
吴娱玉: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与批评形态研究综述(国内部分)
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
王敬慧:“君子观”与“人的全面发展观”——中国传统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契合点
肖朗:论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传统美学复兴中的历史使命
张弓、张玉能: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之二)——“二为方针”与反对自由化
中华美学传统研究
劳承万:中国古文化“天人合一”中之心性功能与体用论——兼论中西文化之本义及比较
赵建军:论后儒学美学的幻象逻辑
西方美学
舒开智:文化领导权视阈下的红色经典改编
陈中雨:正义的本质与正义的建构——《理想国》第1卷解读
韩振江:巴迪欧眼中的圣保罗:律法与普遍性的政治——对《圣保罗:普遍主义的基础》的解读
朱军:空间转向:马克思与海德格尔之间
学术访谈
Wang Jie,Tani Barlow
Women,Feminism and Marxism Aesthetics in 20 Century China——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Tani Barlow
Tim Wheeler,Yin Qinghong
Psychology Aesthetics,Cultural Tradi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Tim
Wheeler
何信玉:当代文艺批评的理论分歧与理论自觉——文艺理论家熊元义答客问
审美批评
徐岱:作为一种文化记忆的叙事——在小说与历史之间
蔡毅:论文学与理想
周晓燕:技术意识形态:中国流行音乐中的都市空间、情感幻象和终极身份
昊玉萍、阳玉平:中西文化场阀下的纪录片二维分析——以纪录片《中国》为例
“津辉讲坛”及其他
书评
孙丽华: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的思考、阐释与责任——评《批评家的任务——与特里·伊格尔顿对话》
陈立群:构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评王杰、段吉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综述
杨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声音——“欧美左翼文论与中国道路”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璐倩:“音乐美学的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上海市美学学会年会”综述
英文目录
英文摘要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投稿须知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投稿格式
第五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公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