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料奶总产量从2000年的919万吨增长到2014年的3725万吨,成为仅次于印度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产奶国。目前,我国奶业正处在恢复增长期,奶牛存栏稳定在1440万头,牛奶产量达到3340万吨,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超过28%。国内奶源供给和国外进口矛盾巨大,对国内奶价和奶农利益造成冲击。奶价激烈波动导致消费者生活成本不稳定性增加,同时奶牛产业陷入了类似猪肉产业的价格怪圈。中国奶业已到了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关键时期。本研究旨在测定我国奶牛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并通过对散养、小规模、中规模以及大规模四种奶牛养殖模式的技术效率分别测算,总结随着规模的扩大技术效率的变化情况。同时通过研究影响我国奶牛养殖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以及各规模下各种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得出相应的提高技术效率的政策措施。研究结论如下:奶牛养殖呈现出向优势地区集中趋势,内蒙古、河北、山东、黑龙江四大产奶大省(自治区)年产奶量就超过全国总产奶量的50%我国散户总量不断下降,但散户仍是奶源供给主力,超过六成的奶源由小规模专业户或者散户提供。全国范围来看,散户技术效率值为0.89,表示其生产效率损失中89%都是由于非技术效率引起,而中规模仅有0.32。从各规模间比较来看,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比较,散户更具有FSD-级概率优势,但是大规模养殖户高成本之下带来的是高质量和高产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