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养生心理学思想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466301
  • 作      者:
    汪凤炎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先用两章的篇幅分别探讨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对象、意义与方法等问题,以及中国养生活动与心理养生思想的诞生及演化轨迹;第三至第六章探讨先秦道家、儒家、杂家、医家的心理养生思想;第七至第十一章系统阐述秦汉至唐代道家、早期道教、儒家、禅宗、医家的心理养生思想;第十二至第十五章系统阐述了五代至明清时期儒家、全真教、医家、养生家的心理养生思想;第十六章阐述中国近现代的心理养生思想;最后一章揭示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特色、科学性与价值。中国传统心理养生思想的一大贡献是孕育了一个兼顾生理—心理—自然—社会四因素的整体养生模式。只要加以批判性的吸收、诠释与转换,中国传统的心理养生观、原则和方法对今人进行身心保健和养生延年等活动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汪凤炎,心理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主攻中国文化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出版独著3部,合著5部(主要作者),主编教材3部;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次;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次,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三等奖、中国图书奖等。2011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旨在研究中国古代、近代与现代的养生心理学思想。全书分16章,第一章交待研究中国养生思想的对象、意义与方法,第二至十五章是为古代的养生心理思想,第十六章是近现代养生心理思想,最后一章归结中国养生心理思想的特色、科学性及价值。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关于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三个问题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心理养生思想
一、促进中国特色心理卫生学或健康心理学的建设
二、为今人养生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心理养生观以及养生原则和方法
三、促进中国心理学史和中国文化心理学自身的发展
四、弘扬祖国优秀养生文化遗产%充实世界心理卫生思想
第二节 三个核心概念的厘定
一、什么是养生
二、什么是心理养生思想
三、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含义
第三节 怎样研究中国心理养生思想
一、基本研究原则
二、具体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养生与心理养生思想的诞生及演化轨迹
第一节 多因素互动:中国养生与心理养生思想诞生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人重养生
二、养生重养心与调神
第二节  多源头性:中国养生与心理养生思想的起源
一、中国养生活动的起源
二、处于起源期的中国心理养生思想
第三节  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演化轨迹
一、先秦时期的心理养生思想
二、秦汉至唐代的心理养生思想
三、五代至明清时期的心理养生思想
四、中国近现代的心理养生思想
第三章  道法自然:先秦道家的心理养生思想
第一节  《老子》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老子》的心理养生观
二、《老子》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老子》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二节  文子与宋尹学派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文子的心理养生思想
二、宋尹学派的心理养生思想
第三节 《庄子》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庄子》的心理养生观
二、《庄子》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庄子》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四节  对先秦道家心理养生思想的评价
一、主张效法自然以养生
二、生理—心理—自然—社会的整体养生模式
三、从形神兼顾偏向重调神轻养形
四、重自然因素轻社会因素
五、将养生放在首要位置
六、心理养生方法可用作治国安邦之道
七、对同时期养生思想家和后世养生思想家影响巨大
第四章  修德养心:先秦儒家的心理养生思想
第一节  孔子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孔子的心理养生观
二、孔子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孔子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二节  孟子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孟子的心理养生观
二、孟子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孟子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三节  荀子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荀子的心理养生观
二、荀子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荀子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四节  《礼记》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礼记》的心理养生观
二、《礼记》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礼记》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五节  对先秦儒家心理养生思想的评价
一、注重修德养心
二、提出具有儒家特色的心理养生方法
三、既重养生又不偷生
四、心理养生方法具有养生和治国的双重功效
五、心理养生思想受到先秦道家的影响
六、探讨心理养生思想的视角不甚开阔
第五章  博采众长且杂而不混:先秦杂家的心理养生思想
第一节  先秦杂家的心理养生观
一、动静结合的养形调神观
二、去害知本的养形调神观
三、形神共养观
四、必法天地的养形调神观
第二节  先秦杂家的心理养生原则与方法
一、先秦杂家的心理养生原则
二、先秦杂家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三节  对先秦杂家心理养生思想的评价
一、既博采众长又杂而不混
二、既有融通又有创见
三、对后世影响巨大
第六章  整体养生:先秦医家的心理养生思想
第一节  先秦医家的心理养生观
一、以情胜情的养神观
二、形神兼顾的共养观
三、顺应自然的养形调神观
四、动静结合的养神观
第二节  先秦医家的心理养生原则与方法
一、先秦医家的心理养生原则
二、先秦医家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三节  对先秦医家心理养生思想的评价
一、主张整体养生
二、提出以情胜情的养神观
三、继承发展了先秦道家的心理养生之道
四、将养生$治病与治国融为一体
五、尚存在局限性
第七章  法天顺情:秦汉至唐代道家的心里养生思想
第一节  《淮南子》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淮南子》的心理养生观
二、《淮南子》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淮南子》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二节  魏晋玄学家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嵇康的心理养生思想
二、其他玄学家的心理养生思想
第三节  《刘子新论》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刘子新论》的心理养生观
二、《刘子新论》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刘子新论》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四节  对秦汉至唐代道家心理养生思想的评价
一、主张法天顺情以养生
二、在四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
三、嵇康的心理养生思想与实践存在极大反差
四、心理养生思想中的合理内核应肯定
第八章  众术合修:早期道教的心理养生思想
第一节  《太平经》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太平经》的心理养生观
二、《太平经》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太平经》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二节  葛洪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葛洪的心理养生观
二、葛洪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葛洪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三节  陶弘景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陶弘景的心理养生观
二、陶弘景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陶弘景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四节  胡愔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胡愔心理养生思想的核心观点
二、对胡愔心理养生思想的评价
第五节  对早期道教心理养生思想的评价
一、主张众术合修
二、主张形神双修%突出养形的主导地位
三、体现道、儒、佛、医相融合的特色
四、发展了先秦以来道家的心理养生思想
五、将养生与治国融为一体
六、具有一定的合理内核
第九章  修德养神:秦汉至唐代儒家的心理养生思想
第一节  董仲舒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董仲舒的心理养生观
二、董仲舒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董仲舒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二节  秦汉至唐代其他儒家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秦汉至唐代其他儒家的心理养生观
二、秦汉至唐代其他儒家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秦汉至唐代其他儒家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三节  对秦汉至唐代儒家心理养生思想的评价
一、主张修德养神
二、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的心理养生思想
三、注意吸收道家心理养生思想精义但也染有其糟粕
四、既重养生也不贪生怕死
第十章  养心为本:禅宗的心理养生思想
第一节  禅宗基本教义与养生
一、“心即佛”、“自性若悟,众生是佛”与养生
二、“人性本清净”与养生
三、“定慧一体”与养生
第二节  禅宗修行法与养生
一、“无相三归依戒”与养生
二、“祖师禅”与养生
三、“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与养生
四、“奉行十善”与养生
五、“自性自度”与养生
六、“自性五分法身香”与养生
第三节  对禅宗心理养生思想的评价
一、禅宗心理养生思想是以养心为本
二、禅宗心理养生思想深受先秦以来道、儒两家思想的影响
三、深远影响五代至明清时期道、儒两家的心理养生学思想
四、禅宗的心理养生学思想瑕瑜互见
第十一章  整体养生:秦汉至唐代医家的心理养生思想
第一节  华佗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华佗的心理养生观
二、五禽戏:一套有特色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二节  《诸病源候论》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诸病源候论》的心理养生观
二、《诸病源候论》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诸病源候论》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三节!孙思邈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孙思邈的心理养生观
二、孙思邈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孙思邈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四节  对秦汉至唐代医家的心理养生思想的评价
一、主张整体养生
二、博采众长以融通百家
三、将治国与养生融为一体
第十二章  修德养心:五代至明清时期儒家的心理养生思想
第一节  《寿亲养老新书》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寿亲养老新书》的心理养生观
二、《寿亲养老新书》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寿亲养老新书》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二节  五代至明清时期其他儒家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五代至明清时期其他儒家的心理养生观
二、五代至明清时期其他儒家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五代至明清时期其他儒家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三节  对五代至明清时期儒家心理养生思想的评价
一、五代至明清时期儒家心理养生思想有独到之处
二、体现了融会道、佛、医诸家思想的特色
三、论述心理养生方法多%探讨心理养生观少
第十三章  性命双修:全真教的心理养生思想
第一节  王重阳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王重阳的心理养生观
二、王重阳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王重阳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二节  全真教众弟子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全真教众弟子的心理养生观
二、全真教众弟子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全真教众弟子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三节  对全真教心理养生思想的评价
一、全真教心理养生思想具有独到之处
二、要批判吸收全真教的心理养生思想
第十四章  整体养生:五代至明清时期医家的心理养生思想
第一节  金元四大医家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金元四大医家的心理养生观
二、金元四大医家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金元四大医家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二节  万全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万全的心理养生观
二、万全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万全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三节  龚廷贤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龚廷贤的心理养生观
二、龚廷贤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龚廷贤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四节  张景岳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张景岳的心理养生观
二、张景岳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张景岳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五节  对五代至明清时期医家的心理养生思想的评价
一、主张整体养生
二、吸收道、儒、佛诸家的心理养生思想
三、心理养生思想向通俗化方向发展
第十五章  整体养生:明清时期养生家的心理养生思想
第一节  冷谦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冷谦的心理养生观
二、冷谦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冷谦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二节  高濂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高濂的心理养生观
二、高濂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高濂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三节  石成金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石成金的心理养生观
二、石成金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石成金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四节  曹庭栋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曹庭栋的心理养生观
二、曹庭栋的心理养生原则
三、曹庭栋的心理养生方法
第五节  明清时期其他养生家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袁了凡的心理养生思想
二、袁开昌的心理养生思想
第十六章  整体养生:中国近现代的心理养生思想
第一节  中国近代的心理养生思想
一、蒋维乔的心理养生思想
二、对蒋维乔心理养生思想的评价
第二节  中国现代的心理卫生学思想
一、丁瓒的心理卫生思想
二、蕴含在一些现代名人言论中的心理养生思想
第十七章  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特色、科学性与价值
第一节  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特色
一、阐明了生理、心理、自然和社会四因素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二、孕育了兼顾生理—心理—自然—社会四因素的整体养生模式
三、不同派别和不同历史阶段心理养生思想差异明显
四、各家心理养生思想趋于综合化和通俗化
五、唯经典中式心理养生思想具有中国特色
第二节  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科学性与价值
一、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科学性
二、中国心理养生思想的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