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理论与文献研究》:
第二节研究概况
综观道地药材的研究,大致可将其划分为现代科学研究、传统文献研究、政策法规研究三大领域。
一、现代科学研究
包括道地药材的生药鉴定、环境研究、技术规范、疗效评价与理论探讨等五个方面,分别对道理药材的成分、生长环境、种植与加工技术、临床疗效及科学本质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生药鉴定
早期的中药鉴定采用的主要是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方法,随着科学的发展,多种新兴技术涌现出来,并在生药学及道地药材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DNA分子鉴定DNA分子作为遗传信息的直接载体,信息含量大,在同种或同品种内具有高度的遗传稳定性,且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和生物体发育阶段及器官组织差异的影响,因此用DNA分子特征作为遗传标记进行中药鉴别更为准确可靠,也为从居群和分子水平上揭示中药材道地性的生物学实质提供了可能。
PCR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富有革新性的创举,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引入中药学研究领域,对中药材鉴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较为主流的是RAPD或AP-PCR技术。肖小河等曾与复旦大学遗传所合作,运用AP-PCR技术,鉴别和筛选了四川道地药材附子的栽培品种类型,并就道地药材川麦冬、杭麦冬与湖北麦冬间基原的居群分类学地位进行了评价与划分,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1996-1997年,曹晖等应用DNA分子鉴定方法成功鉴定了中药材地胆草与白花地胆草混淆品,以及蒲公英与6种土公英混淆品。随着PCR技术的日益普及,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如苍术、人参、细辛、天花粉、牛蒡子、泽泻、当归等多种药材均有报道。
还有基于DNA序列分析的DNA测序法与PCR-RFLP技术。DNA测序法通过测定目的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并比较序列间的差异来确定各类群间有鉴别意义的特异性位点,从而达到鉴定的目的。山姜属中药、大黄、阳春砂、川芎等药材都有相关的研究报道。PCR-RFLP则是以PCR和DNA序列分析技术为基础的RFLP技术,与经典的RFLP技术相比,试验步骤简单化,不需使用同位素,减少了实验室的污染。相关报道见于石斛、阿胶、绞股蓝、何首乌等药材。
2003年,加拿大动物学家Hebert首次提出DNA条形码的概念,为中药的分子鉴定具有更好的通用性、重复性和可比性提供了新的思路。2011年,张蓉等将其应用于鹿茸饮片的鉴别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0年,金钱白花蛇、乌梢蛇及酒乌梢蛇、蕲蛇及酒蕲蛇的分子鉴定方法,被《中国药典》收录,这是《中国药典》首次采用分子标记方法鉴定药材。同时,该方法申报的国家发明专利还荣获了第十二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2.化学指纹图谱药用植物化学指纹图谱,是指不同的药用植物经过适当处理后,在现代分析技术的作用下,能得到不同的色谱图或光谱图,通过分析图谱的特点可以对药用植物进行鉴定。其中,色谱法是主流方法,尤其是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技术,是公认的常规分析方法,也是目前研究中药指纹图谱优先考虑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目前中药指纹图谱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具有高柱效、高选择性、高灵敏度、重复性好等优点,适合中药复杂体系的分析,因而广泛应用于各道地药材的质量评价与鉴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