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记载土茯苓“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李时珍谓:“气平味甘而淡,为阳明本药,能健脾胃,祛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故诸证多愈,此亦得古人未言之妙也。”并且引用汪机论述土茯苓,认为土茯苓善祛脾湿流溢肌肉所发的痈漏,脾湿流溢肌肉所发的痈漏,颇合白塞病关节痹痛、结节红斑之状况。黄元御《玉楸药解》认为土茯苓“利水泻湿,燥土健中,壮筋骨而伸拘挛,利关节而消壅肿,最养脾胃,甚止泻利”。老师以此味为基本药物,良有以也。
张志真老师临床应用苦参,常以外阴溃疡为标的,以其味苦性寒,用量既不过大,亦不久用。土茯苓是白塞病基本方药物组成之一,常取其祛湿健脾利关节之用,配伍在诸多苦寒、甘寒药物之中,有防止滑肠、滋腻之功效。
张志真批注
我从临床用药经验来看,苦参、土茯苓此二药,确实较常使用,尤其针对以湿热为重的一些病证更为适宜,应用更多。白塞病的病理基础即是以湿热为患为主。苦参味苦性寒,有清热除湿杀虫之功效,临床中也常与苍术、黄柏配合,尤针对外阴溃疡即下焦湿热病患,无论内服外用,均能取得上述功效。土茯苓味甘淡性平,有除湿热、强筋骨、清热解毒之功,亦为白塞病治疗中常用药物。据我个人体会,土茯苓临床中似具有茵陈、茯苓二药的药效作用,既可清热利湿、清肝利胆(茵陈),又有淡渗利水化湿兼见健脾的作用(茯苓),另土茯苓还具有其独特的强筋骨、抗风湿及清除疮疡毒肿等病患的作用。所以在白塞病治疗中使用该药,具有多功能作用,内服、外用均可取得疗效。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