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妙勇安汤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与实践》:
血小板活化后,血小板膜表面的P选择素(P selectin,PS)和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的表达增加,血小板通过P—选择素和单核细胞表面的P—选择素糖蛋白配基—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PSGL —1)的结合形成PMA;此外,血小板表面的GPⅡb/Ⅲa和单核细胞表面的黏附受体Mac—1(CD11b/CD18)分别与纤维蛋白原结合,通过纤维蛋白原的桥接作用形成PMA。但PS与PSGL—1相互作用是PMA形成的主要途径。
PS是一种分子质量约为140kD的跨膜糖蛋白,通常储存于血小板的α颗粒和内皮细胞的Weibel—Palade小体中,由不同的结构域组成,如凝集素样结构域、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等。PSGL—1也是一种跨膜糖蛋白,由两个单体通过二硫键构成分子量为240kD的同源二聚体,主要表达在白细胞的微绒毛体上,是惟一与PS具有高度亲和性的配体。研究发现,当血小板或内皮细胞受凝血酶、组胺、肿瘤坏死因子等刺激而活化后,α颗粒和Weibel—Palade小体膜与胞膜迅速融合,使储存的PS在细胞表面快速表达并与PSGL—1结合,从而介导活化的内皮细胞和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钙离子的参与来调节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