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妇科调经良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5230809
  • 作      者:
    梁浩荣著
  • 出 版 社 :
    青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会调经,美到老!

  ★15种常见月经病的特色调治、饮食宜忌,健康锦囊带身边;100多款药膳、茶疗、中药方,点亮您的健康之路!

  ★妇科名医为您奉献:女人健康幸福不衰老的秘诀。

  ★女人如花,经调血畅花绽放。


展开
作者简介

  梁浩荣,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从事中西医临床研究教学工作二十余年。曾任职于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主持参与多项医学研究课题。现任教于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推广普及中医药教育。

展开
内容介绍

  月经病是当今女性常患的妇科疾病,中医妇科在调经、助孕、安胎等方面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副作用少。本书从常见月经病入手,系统介绍中医调治原则与方法,按照不同体质和辨证分型,逐一讲解调经中药方、药膳方及茶疗方之应用;蕴含寓调于治,治中有调之中医调经特色;精美图文装帧,更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和生活实用性。

展开
精彩书摘

  月经的产生

  月经是女性重要的生理现象,是女性发育成熟、具备生殖能力的标志。通常健康女性在14岁左右开始月经来潮,至50岁左右自然闭止,历时大约35年。从月经初潮到绝经,体现出女性气、血、精由盛至衰的生理变化过程。

  中医认为月经的产生,是肾气、天癸、冲任、气血共同作用于胞宫,并在其他脏腑、经络协同作用下,使胞宫定期藏泄的生理现象。《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文中指出女性年届14岁(二七),在肾气作用下,体内产生天癸这种生理物质,促使冲任二脉通盛,月经按期来潮,并初步具有生殖能力;及至49岁(七七)左右,冲任二脉开始衰虚,天癸也逐渐枯竭,性能力减退,月经渐而停止,不再来潮,生殖器官亦开始萎缩,因而没有生殖能力。

  可见肾气、天癸、冲任与月经的产生有直接关系,彼此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从而构成“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调控月经正常来潮。

  “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调控月经的作用

  肾气

  中医认为肾在人体中占有重要位置,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殖。肾气概指肾的功能作用,女性年届14岁,肾气充盛,促使藏于肾中的先天之精,化生为天癸。在后天水谷之精的充养下,天癸成熟并发挥作用,促成月经按期来潮。因此,肾气在月经产生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如清代著名医家傅山在《傅青主女科》中所言:“经水出诸肾。”

  天癸

  所谓“天癸”,是男女进入青春发育期,体内所产生的一种与性功能和生殖有关的微量物质,相当于西医学垂体、卵巢或睾丸所产生的内分泌激素。明代马莳在《黄帝内经·素问灵枢注证发微》中谓“天癸者,阴精也,盖肾属水,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蓄极而生,故谓阴精为天癸也”,指出天癸乃源自先天,为先天之精,藏之于肾。当肾气充盛,便促使天癸产生,下达冲任,对冲任发挥重要生理作用。

  冲任

  冲任是指冲脉和任脉两条经脉。

  冲脉起源于胞中,下出会阴,出于气冲,与足少阴肾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胸中,再向上,会咽喉,绕唇口,其气血渗诸阳,灌诸精。一分支从胞中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脊柱内;另一分支从气街下行,与足少阴肾经相并,沿股内侧下行,至内踝后,渗三阴,再从内踝后分出,经足背,至大趾内间。

  冲脉与督脉相通,故得阳气温化;与足少阴肾经相并,故得真阴滋润。当肾中阴精天癸下达冲脉,二者合而盛大,成为“太冲脉”。冲脉为十二经脉气血通行之要冲,能调节涵蓄十二经气血,故又称“十二经脉之海”,与生殖机能关系密切。

  任脉亦起源于胞中,下出会阴,向前沿腹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环唇,分行至目眶下。任脉与肝、肾、脾、胃经脉均有交会,故亦得诸经气血濡养。任脉能调节一身阴经气血,故又称“阴脉之海”,并能调节月经,妊养胎儿。

  从冲任二脉循行分布及其功能来看,冲脉与卵巢、任脉与胞宫有紧密联系,故二者直接影响月经与妊娠。当女性进入青春发育期,肾气充盛,天癸下达冲任。在天癸作用下,冲任二脉广聚脏腑气血,使血海满盈,为月经来潮奠定物质基础。这个过程称为“任脉通,太冲脉盛”,是月经产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亦是中心环节。

  胞宫

  胞宫亦称“女子胞”,亦即子宫,是体现女性生理特点的重要器官,主宰月经与妊娠。当血海满盈,血溢胞宫,胞宫泄而不藏,则月经来潮。

  中医学“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对月经的调控机制,与西医学的观点有相似之处。西医学认为月经是在“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生殖轴的调控下,促使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并随血液一起排出所形成的。若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均可引起月经失调。中西医学均认为各自的生殖轴是构成女性性周期的核心。

  其他脏腑经络在月经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

展开
目录

前言 / 3

序1  吕爱平 / 4

序2  张戈 / 5

序3  余宝珠 / 6

序4  李坤寅 / 7


月经的基础知识

月经的产生 / 15

月经的生理现象 / 19

月经期养生保健 / 20

围绝经期养生保健 / 22


月经病的病因病机

类别 / 25

病因 / 26

病机 / 30


月经病的调治法则

调经原则 / 33

调经治法 / 36


常见月经病的辨证调治

月经先期 / 39

肾虚 / 40

 固阴煎 / 40

 核桃菟丝子猪腰汤 / 41

 益智仁枸杞子茶 / 41

脾虚 / 42

 补中益气汤 / 42

 参芪淮山药猪脊骨汤 / 43

 黄芪淮山药粥 / 43

 太子参红枣茶 / 44

 黄芪五味子茶 / 44

实热 / 45

 清经散 / 45

 藕节槐花绿豆粥 / 46

 莲子芯银针茶 / 46

虚热 / 47

 两地汤 / 47

 西洋菜百合鸭肾猪腱汤 / 48

 石斛龙井茶 / 48

肝热 / 49

 丹栀逍遥散 / 49

 芹菜蚝豉粥 / 50

 决明子柠檬炖水鸭 / 50

 密蒙菊花寿眉茶 / 51

月经后期 / 52

肾虚 / 53

 大补元煎 / 53

 鱼肚栗子猪尾汤 / 54

 桑寄生杜仲煮鸡蛋 / 54

 肉苁蓉红枣茶 / 55

 杜仲菟丝子茶 / 55

血虚 / 56

 人参养荣汤 / 56

 归芪红枣猪脚汤 / 57

 桂圆萸肉茶 / 57

血寒 / 58

 温经汤 / 58

 党参杜仲焖羊肉 / 59

 韭菜孜然炒羊肉 / 59

 肉桂红茶 / 60

 当归桂花茶 / 60

气滞 / 61

 乌药汤 / 61

 砂仁胡椒猪肚汤 / 62

 合欢花乌龙茶 / 62

痰湿 / 63

 芎归二陈汤 / 63

 木瓜淮山药薏苡仁排骨汤 / 64

 厚朴花山楂普洱茶 / 64

月经先后无定期 / 66

肾虚 / 67

 固阴煎 / 67

 栗子核桃海参汤 / 68

 桑葚五味子茶 / 68

脾虚 / 69

 归脾汤 / 69

 云苓淮杞猪肚汤 / 70

 陈皮人参乌龙茶 / 70

肝郁 / 71

 逍遥散 / 71

 柚皮砂仁鸡脚瘦肉汤 / 72

 茉莉素馨花茶 / 72

月经过多 / 74

气虚 / 75

 安冲汤 / 75

 红参枸杞子鱼肚炖鹌鹑 / 76

 红参萸肉茶 / 76

血热 / 77

 保阴煎 / 77

 莲藕绿豆猪脊骨汤 / 78

 白茅根银花寿眉茶 / 78

血瘀 / 79

 桃红四物汤 / 79

 牛膝佛手花猪肝汤 / 80

 玫瑰红花茶 / 80

月经过少 / 82

肾虚 / 83

 归肾丸 / 83

 虫草花鹿茸炖乳鸽 / 84

 女贞子熟地茶 / 84

血虚 / 85

 滋血汤 / 85

 首乌黑豆羊肉汤 / 86

 红枣圆肉茶 / 86

血寒 / 87

 温经汤 / 87

 五加皮药酒 / 88

 冬姜桂花红茶 / 88

血瘀 / 89

 通瘀煎 / 89

 鸡血藤丹参猪肝汤 / 90

 三七山楂茶 / 90

经期延长 / 92

气虚 / 93

 举元煎 / 93

 冬菇淮山药莲子猪肚汤 / 94

 太子参枣仁茶 / 94

虚热 / 95

 清血养阴汤 / 95

 花旗参玉竹水鸭汤 / 96

 罗汉果石斛龙井茶 / 96

血瘀 / 97

 棕蒲散 / 97

 山楂红花粥 / 98

 川芎陈皮普洱茶 / 98

经间期出血 / 100

阴虚 / 101

 加减一贯煎 / 101

 太子参雪耳鱼肚鹌鹑汤 / 102

 枸杞子石斛麦冬茶 / 102

气虚 / 103

 健固汤 / 103

 五指毛桃花生猪脚汤 / 104

 黄芪红枣茶 / 104

湿热 / 105

 清肝止淋汤加减 / 105

 土茯苓薏苡仁眉豆老鸭汤 / 106

 淡竹叶碧螺春茶 / 106

血瘀 / 107

 逐瘀止血汤 / 107

 佛手瓜三七猪腱汤 / 108

 三七合欢花茶 / 108

痛经 / 110

肾虚 / 111

 调肝汤 / 111

 杜仲淮杞猪尾汤 / 112

 山萸肉女贞子茶 / 112

血虚 / 113

 八珍汤 / 113

 阿胶红枣炖瘦肉 / 114

 白芍枸杞子红茶 / 114

血瘀 / 115

 膈下逐瘀汤 / 115

 益母草香附猪肝汤 / 116

 延胡玫瑰红茶 / 116

血寒 / 117

 温经汤 / 117

 益母草红花酒 / 118

 干姜红花茶 / 118

湿热 / 119

 清热调血汤 / 119

 马齿苋赤小豆生鱼汤 / 120

 金盏花竹叶寿眉茶 / 120

闭经 / 122

肾虚 / 123

 十补丸 / 123

 鹿茸枸杞子酒 / 124

 补肾四子茶 / 124

脾虚 / 125

 归脾汤 / 125

 冬菇发菜田鸡粥 / 126

 党参甘草茶 / 126

血虚 / 127

 小营煎 / 127

 枸杞叶红枣猪肝汤 / 128

 黑芝麻桑葚子茶 / 128

血寒 / 129

 温经汤 / 129

 鹿茸炖瘦肉 / 130

 肉桂姜红茶 / 130

气滞 / 131

 膈下逐瘀汤 / 131

 香附丹参酒 / 132

 青皮茉莉花茶 / 132

痰湿 / 133

 丹溪治湿痰方 / 133

 牛大力淮山药猪脊骨汤 / 134

 玉兰花陈皮普洱茶 / 134

崩漏 / 136

肾虚 / 137

 左归丸 / 137

 右归丸 / 138

 补骨脂菟丝子鹌鹑汤 / 138

 鱼肚杜仲猪脚汤 / 139

 益智仁苁蓉茶 / 139

脾虚 / 140

 固本止崩汤 / 140

 固冲汤 / 141

 二稔汤 / 141

 参芪栗子猪肚汤 / 142

 党参红枣枸杞子茶 / 142

血热 / 143

 清热固经汤 / 143

 粉葛鲮鱼赤小豆汤 / 144

 金盏花丹皮龙井茶 / 144

血瘀 / 145

 逐瘀止崩汤 / 145

 三七淮杞乌鸡汤 / 146

 丹参红茶 / 146

经行头痛 / 148

气血虚 / 149

 八珍汤加味 / 149

 党参首乌白芷猪脚汤 / 150

 红参枣仁枸杞子茶 / 150

阳亢 / 151

 杞菊地黄丸加味 / 151

 菜干蚝豉咸猪骨粥 / 152

 三七花杞菊茶 / 152

血瘀 / 153

 通窍活血汤 / 153

 川芎白芷鲩鱼头汤 / 154

 乌药川芎茶 / 154

痰湿 / 155

 半夏白术天麻汤 / 155

 粉葛淮山药赤小豆鸡脚汤 / 156

 玳玳花陈皮普洱茶 / 156

经行乳房胀痛 / 158

肝郁 / 159

 柴胡疏肝散 / 159

 佛手瓜眉豆陈皮老鸭汤 / 160

 橘核茉莉花茶 / 160

痰湿 / 161

 四物二陈汤加减 / 161

 鲜木瓜薏苡仁芡实猪腱汤 / 162

 人参花陈皮普洱茶 / 162

经行泄泻 / 164

脾虚 / 165

 参苓白术散 / 165

 五指毛桃眉豆薏苡仁

         猪肚汤 / 166

 香苓代茶饮 / 166

肾虚 / 167

 健固汤 / 167

 四神丸 / 168

 鱼肚沙苑子淮山药老鸡汤 / 168

 温肾治泄茶 / 169

经断前后诸证 / 170

肾阴虚 / 171

 二至丸 / 171

 左归丸 / 172

 六味地黄丸 / 172

 天王补心丹 / 173

 一贯煎 / 173

 镇肝熄风汤 / 174

 甘麦大枣汤 / 174

 淮山药黑豆女贞子生鱼汤 / 175

 无花果雪耳瘦肉汤 / 175

 海底椰百合猪腱汤 / 176

 莲子百合粥 / 176

 罗汉果桑葚子茶 / 177

 枸杞子菊花茶 / 177

肾阳虚 / 178

 右归丸 / 178

 金匮肾气丸 / 179

 二仙汤 / 179

 健固汤 / 180

 桑寄生黑豆猪尾汤 / 180

 鹿茸淮山药羊肉汤 / 181

 巴戟杜仲乳鸽汤 / 181

 肉桂茉莉花茶 / 182

 桂花乌龙茶 / 182

经断复来 / 184

气虚 / 185

 安老汤 / 185

 猴头菇红枣猪腱汤 / 186

 太子参陈皮普洱茶 / 186

阴虚 / 187

 清血养阴汤 / 187

 沙参玉竹百合乌鸡汤 / 188

 花旗参麦冬茶 / 188

血热 / 189

 益阴煎 / 189

 莲藕赤小豆鲫鱼汤 / 190

 银菊寿眉茶 / 190

血瘀 / 191

 月季花乌龙茶 / 191

 益母草桃仁猪脊骨汤 / 192

 当归丸 / 192

主要参考文献 / 19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