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串解金匮四十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61988
  • 作      者:
    张再良编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串解金匮四十讲》以口语讲解的形式,把《金匮要略》的内容编排成四十讲,主要按照病证方药的内容,以原文的叙述为依据,以临床的治疗为立场,注意从历史进展的角度,对相关的知识贯通,在讲解中插入四个话题,对整个中医临床的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相关内容作一个疏通。同时注意经方、时方的关联,将现代临床知识包括作者的临床经验与《金匮要略》的病证方药融合,尽量做到讲解的通俗易懂及临床的简便实用,给读者提供认识问题的视野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展开
精彩书摘
  串解金匮四十讲
  第一章绪言
  串讲1《金匮要略》的沿革与版本、内容与特色、学习与研究
  【提纲】
  1.沿革与版本
  (1)汉末张仲景撰著《伤寒杂病论》
  (2)西晋王叔和编次《伤寒论》
  (3)北宋王洙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
  (4)北宋林亿等校订《金匮要略方》
  (5)元代邓珍刊印《新编金匮方论》
  (6)明代赵开美翻刻《金匮要略方论》
  2.内容与特色
  (1)具体病证
  (2)论治特色
  (3)证治规律
  3.学习与研究
  (1)以经解经
  (2)以精解经
  (3)以心解经
  (4)以新解经
  4.参考书目
  (1)《金匮要略心典》
  (2)《医宗金鉴.金匮要略注》
  (3)《金匮发微》
  (4)《金匮要略今释》
  【串讲】
  我给大家讲《金匮要略》,先讲一下绪言。通过讲解,我们要了解《金匮要略》的沿革和版本,它的内容和特色以及我们如何研究和学习这本书。
  第一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下《金匮要略》的沿革和版本。作为历史的流传,《金匮要略》是怎样产生和流传的?第一步我们看一下,它是首载在汉末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那么《伤寒杂病论》作为一本离我们现在有1800多年的著作,已经无法直接地看到了。第二步,我们看一下,在西晋这个时代,王叔和(一个说法是魏太医令)对张仲景的书《伤寒杂病论》做了编次。当时因为没有印刷,书籍的流传主要靠传抄,所以非常不方便。王叔和在当时做了这样的工作,我们叫编次。把张仲景的东西收集起来,然后呢,做了一些改编,编成了这样形式的书籍流传给后代。比较可靠的是《伤寒论》,这一部分是王叔和的编次,大家都很熟悉。那么《金匮要略》杂病部分的,作为一个单行的流传的版本,我们也是看不到的。所以一般从《伤寒论》的角度,我们必须提一下王叔和在历史上的作用。对他的作用,我们有时候会有一些褒贬,有的人说,王叔和你做的工作太好了,没有你的话,我们看不到张仲景的东西。也有人说,都是你王叔和,你一编次,原来张仲景的东西全打乱了,变成你的东西了。
  从王叔和编次以后,张仲景的东西一下子要跳到北宋。北宋相对是一个稳定的局面,北宋对医学书籍的流传比较重视,所以当时就成立了校正医书局。由政府出面,对医学书籍做了一些整理、出版。宋代和汉末那个时代最大的一个区别在哪里呢?作为文字的流传,在北宋已经可以印刷了,我们讲的叫雕版印刷,后来有活字印刷。印刷术的产生或者推广应用以后,对书籍的流传起了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的医学书籍,包括《黄帝内经》、《难经》、《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这样的一些所谓的典籍,包括王叔和的《脉经》,都是北宋时期印刷的,没有他们校订出版的工作,我们今天研究起来可能会有很大的困难。这里看一下,北宋的校正医书局对《伤寒杂病论》杂病的内容,校订成《金匮要略方》,作为一个年代,我这里提出来是在1066年,我们还要注意一下在1065年的《伤寒论》校订,它在《金匮要略》的前面完成。也就是《金匮要略》的刊行,是在《伤寒论》校订之后。
  然后我们再看一下,下面有元代的邓珍本。作为一个版本比较早,比较靠近宋代,那么它的一个名称,我们注意一下,叫做《新编金匮方论》。前面有两个字“新编”。这样我们一看,王叔和他是编次,林亿他们是校订,而到了元代,邓珍他有一个新编两个字进去。一个说法,在宋代的时候,原来也有可能金匮前面有新编两个字。那么到最后,我们看一下明代的赵开美,赵开美是江苏离上海不远的常熟人。当时在明代,也有这个需要,印刷刊行了《仲景全书》,那么里面的一部分《金匮要略》,这个内容就叫做《金匮要略方论》。所以我们现在用的版本,基本上是赵开美本,这个人民卫生出版社也有出版。现在有新的版本,邓珍本也有出版,我把这样的过程给大家简单地提一下,《金匮要略》在整个历史的流传过程中间,已经和1800年前的原籍不是一个原貌了。
  我们也许现在已经无法了解原来张仲景写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内容形式。所以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清醒意识,我们现在读的《金匮要略》,是一个宋定本。大概可以换一个这样的形式来表示一下,从张仲景到王叔和,再到北宋王洙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然后校订刊行,然后有不同的版本,元代版、明代版。那么我们看一下,赵开美本是1599年,所以如果是1599年的话,宋代把它定下来的版本,我们现在直接也看不到,我们也是一个间接的,通过赵开美本,或者通过邓珍本,来了解《金匮要略》的内容的,这个是简单的《金匮要略》的沿革过程。
  讲到这里,我们稍微停下来考虑一下,《金匮要略方论》它是一本书,金匮是什么意思?金匮是一个柜子。匮,可以通我们现在讲的柜台的柜,那么换成现在通俗的话讲,金匮是用金属做的一个箱子或者柜子。过去讲金匮,类似的有石室,或者玉函这样的表达,都是存放重要文件的,所谓古帝王藏书之器,因为非常宝贵的东西我们才存放在这中间。金匮两个字,一般的人如果不是学中医的,大概搞不明白。我一直教《金匮要略》,经常要给别人讲解。他问你是教什么的?我说我教《金匮要略》。“金匮”是什么?我要说了,金匮是一个保险箱,我们现在放钱了,古代是放书的。“金匮”,说明这一本书,非常重要。“要略”两个字,要是扼要,略是简略。我们可以想象,在古代哪怕是有了印刷,要雕版,很费工夫,不像现在电脑一打,洋洋万言。尽量要言简意明,把扼要简明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样的一个意思,就有点像我们现在讲的手册。方论两个字点到要害,这一本书,你光看《金匮要略》,还不知道。看了后面两个字,你知道了。方,方剂、方药。论,论述。我这本书是专门论述临床上怎么用方,怎么用药的,这是《金匮要略》的本意。如果联系最初的《伤寒杂病论》的书名,杂病两个字可推测后期伤寒和金匮杂病的内容分开,伤寒单行了,杂病的部分,也要另外组成一本书,名字改掉了。如果我们讲,你这个叫《伤寒论》,我那个叫《杂病论》,倒也清清楚楚。因为这是一个历史过程,由不得我们。用今天的通俗的话讲,《金匮要略》是什么呢?我们一般的讲法,就是最早的内科书,专门讲临床上怎么遣方用药的。所以《金匮要略》的书名及其来龙去脉,我们大概可以做这样的把握。
  然后我下面要讲,你不是讲《金匮要略》是方论,论药物怎么用的吗?在临床上怎么用药,我们现在提经方,我们要回过来看一下经方两个字,《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间有医经、经方、房中、神仙这样的一个提法。那么经方是什么呢?它这里讲:“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来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呢?这八个字:通闭解结,反之于平。我们通过药物的运用,方剂的运用,要使生病的人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反之于平。我们再看下去的话,后面接着说,“失其宜者”,你没有处理好的话,“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这个是一个批评,是一个警告。如果你没有掌握好这个技巧,你不懂,你乱来的话,本来是一个热证,你还用了热药,是个寒证,你反而用了寒凉的药物,人体会受伤,疾病反而会加重。所以最后有一句话,也是八个字:“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个中医,不是我们现在讲的中医,是中等水平的医生,上工、中工、下工。如果是误治的话,你把它避免掉,也许这个人体自己会恢复的,你不要添乱了,大概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再来琢磨一下,药物是有性味,是有升降浮沉,是有具体的功效的。那么疾病呢,它也是有具体表现的,是通过人体表现出来的,它有一个浅深轻重的问题。我们现在归纳,比如表里、寒热、虚实都可以,或者再往深里走。通过水火之剂,我们这里简单地理解,水剂,火剂,水是寒凉,火是温热的。药物的性味,能够达到通闭解结,人体的障碍,通过药物可以作一个调整,达到治疗的目的,我让它们可以恢复于平静。同时如果误治的话不如不治,因为人体本身具备一定的自愈能力,这个是我们运用药物的基础。
  那么我们可以看一下当时的提法,《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 医经、经方、神仙、房中。当时的经方有很多,作为书籍,有很多家,也许有流派。但是现在流传下来的几乎很少很少,我们都不了解。我们现在讲经方,主要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内容,毫无疑问。如果打开一点的话,经方是治疗疾病的。医经呢,也许和针灸相关,医经还承担了医学理论方面的一些阐述,我们习惯把它和《黄帝内经》联系起来。那么,另外像房中、神仙,我们现在可以讲是养生家,怎么延年益寿,它也和药物有关。《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讲的一二三四,实际上我们现在看一下,还是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我们现在讲,医学要有医学理论的,中医有中医的理论基础,西医有西医的理论基础。那么药物治疗,在临床上是一个主要的部分,我们现在发展的比较多得是,药物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有很尖端的手术,或者其他的一些疗法参与进来了。那么生活中也就缺少不了保健,所以中医讲养生,西医讲预防。
  我们再看一下,汉以前的临床治疗,有针灸,有药物。现在临床也是这样,相对我们可以体会到,针灸的范围相对地缩小,药物的范围呢相应地扩张了。所以在整个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这样去看,在春秋战国这个时代,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比较活跃,我们整个中华文化的奠定是在那个时代,我们很多国学的书籍都在那个时代产生,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然后才会有医学的产生。先秦战国那个时代,经过秦汉,我们可以注意到,汉代相对的是比较长,约40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春秋战国以后,文化基本奠定,社会基本稳定。在医学方面,我们可以注意到是在汉代的末年,张仲景的书出来了,专门讲药物治疗了。我们也可以注意到,那个时代,针灸的书——《针灸甲乙经》,药物的书——《神农本草经》,在汉末这个时代,从医学的角度去看,临床上结出了很多硕果,很多东西都是在那个时代成熟起来的,一直接着往后走。所以我们讲,医经和经方有互相分离,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作用。我刚才讲的张仲景、华佗稍微早一点,皇甫谧稍微晚一点,再往后走一点,比如养生方面,葛洪、陶弘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都是那个时代的著名医学家。
  我们可以这样讲,就是张仲景的东西离现在有1800多年,也许我们会这样想下去,1800年前有什么东西呢?药物治疗的经验是怎么积累的?我这里要引用一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文中讲到的,我们看这里归纳出来一二三,比较方便。皇甫谧的序文中间议论到药物方面,一个临床经验的积累呢,有这样一二三,首先提到的是神农本草,我们讲的《神农本草经》,然后是伊尹《汤液经》,然后走到张仲景,我前面提的叫做《伤寒杂病论》,它这里讲的叫做张仲景遗论,那个时代也没有提《伤寒杂病论》。但是张仲景的东西已经客观存在了,有相当的影响,这里也提到王叔和,都是那个时代的。所以作为药物治疗,我们可以看一下《神农本草经》,一味药一味药,这个经验是一个基础。《汤液经》,伊尹,做成方剂就是药物和药物真正怎么组配起来,配伍起来,在临床上有更好的疗效。然后到《伤寒杂病论》,你光讲药光讲方还不行,这个方药我怎么用到临床上治疗具体的疾病,人生病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我们现在叫方证相对,这个问题我刚才提到,《金匮要略方论》,就是论这个方药怎么用的。药物是一个基础,临床上的疾病,我们对它怎么认识,怎么把握,也是一个基础。然后需要我们人在这个中间,动脑筋把它对应起来,做一个串联贯通。所以我们可以简单看一下,从本草到汤液,药物方面看我下面的最后一行,咀、煮散、饮片,我们现在都叫饮片,过去叫汤液、醪醴,我们现在叫煎剂,水剂为主了。可以说,经方来自我们人体对药物的直接体验的漫长过程中,不是我们今天实验室里搞出来的,是我们数百年、数千年在人体上面反复经验,最后把它记载下来的,这个就是经方。
  这里我们可以看一下,药物的一个基础性的东西是其性味,药物的临床的效应,有能够止痛的,有能够止呕的,有能够止泻的,对这些症状能够缓解的,这个经验我们要积累。然后我们往后走,药物和脏腑经络的一个匹配,我们后来有药物的归经,我们现在有一个脏腑理论,脏腑辨证,什么证候用什么方,现在走得很细。它的一个形成,我们也是要了解的。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言1
串讲1《金匮要略》的沿革与版本、内容与特色、学习与研究1
第二章热病13
串讲2痉病、暍病13
串讲3湿病24
串讲4百合病31
串讲5狐惑、阴阳毒38
串讲6疟病44
串讲7肺痈、肠痈50
串讲8黄疸57
串讲9黄疸66
串讲10插入话题1:在热病(伤寒)诊疗中确立的临床证治规律和诊疗体系73
第三章卒病82
串讲11历节、血痹82
串讲12胸痹88
串讲13胸痹、心痛、肝着95
串讲14奔豚气、惊悸100
串讲15咳嗽上气108
串讲16肺痿114
串讲17腹满119
串讲18腹满127
串讲19寒疝、阴狐疝、蛔虫病、宿食、脾约133
串讲20呕吐、哕141
串讲21下利149
串讲22吐衄下血157
串讲23消渴、小便不利、淋病164
串讲24插入话题2:《金匮要略》中的杂病原来以伤寒为前提173
第四章难病183
串讲25虚劳183
串讲26虚劳、肾着、中风192
串讲27痰饮203
串讲28痰饮212
串讲29痰饮、水气219
串讲30水气228
串讲31水气、黄汗235
串讲32瘀血241
串讲33插入话题3:杂病论治的专门领域在后世逐步完善247
第五章妇人病及总论257
串讲34妊娠病257
串讲35产后病264
串讲36妇人杂病272
串讲37妇人杂病279
串讲38脏腑经络先后病287
串讲39脏腑经络先后病296
串讲40插入话题4:经方中的证治规律及诊疗体系是临床各科治疗的基础303
后记31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