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易水学派医案.二,薛己.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22815
  • 作      者:
    李成文,刘桂荣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明代医家薛己出生于医学世家,曾供职于太医院,嘉靖年间晋升为院使。薛己继承张元素、李东垣的脾胃思想,又遥承王冰、钱乙的肾命水火学说,形成脾胃与肾命并重的学术思想。他初为疡医,后转攻内、妇、儿科,各科均有成就,临床经验十分丰富。
  薛已一生著述颇丰,对内、外、妇、儿各科均有建树。《中医古籍医案辑成·学术流派医案系列》收录薛己医案于“易水学派医案”中,并分为上、中、下三册。《易水学派医案(二)》为上册,从薛氏的多部著作中摘录了其内科、妇科的医案。值得一提的是,薛己生平所治病证中,尤对内伤虚损病证颇具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后世所宗。
展开
精彩书摘
  《易水学派医案(二)》:
  【注】《薛案辨疏》:此案一则日得食稍愈,二则日得食稍安,已知其中气空虚矣。夫岂无胃中火盛者?得食压住,则火炎之势暂止而稍愈稍安者乎,然胃火盛者,必有面红不倦,口渴秽气等症。右寸关或洪劲,或洪数等脉可验也。今云形体倦怠,劳则益甚,又云后因劳役则其为中气虚弱也无疑矣。夫中气者,非脾胃之气也,非肺经之气也,所谓膻中之气,在脾肺之门耳。大概多言用力者则伤之,食少事烦者能伤之,忍饥行路者能伤之,过食劳顿者能伤之,所伤者,膻中之气耳。非必主于脾肺也。若伤肺者,当必有咳嗽喘急之症,若伤脾者,当必有不食泄泻之患,而此二者无之,岂非伤膻中之气,而在脾肺之间者乎?虽然膻中之气即脾肺之气也,即胃中生发之气也。不得以无脾肺及胃之症,而谓非脾肺之元气虚弱也。试思头晕恶心,及发热恶寒,谵语不寐等症。与脾肺之气何干?与胃中生发之气何干?乃直以补中益气之升补胃中生发之气之剂以治之者。诚有见于倦怠劳役,得食稍愈、稍安之为脾肺虚弱,即胃中生发之气虚弱,故用之也。既以得其虚弱之本矣。更何以问其头晕,恶寒及发热,恶寒谵语不寐等症耶?所谓不知其虚,安问其余是也。至于浮大之脉,原属气虚。但见于右寸关者是也。今日寸关,非统言两寸关欤?若然则气血两虚,何以只补其气耶?盖气血两虚而至于形体倦怠,得食稍愈,劳则愈甚。而且后因劳役复发,得食稍安之症。宁非气虚重于血虚哉?而安得不以补气为急哉。
  大尹祝支山,因怒头晕,拗内筋挛,时或寒热,日晡热甚,此肝火筋挛,气虚头晕,用八珍加柴胡、山栀、牡丹皮,二十余剂而愈。(《内科摘要·卷下》)
  【注】《薛案辨疏》:此案种种现症,皆属肝火,如因怒肝火动也。拗内是肝经所属,筋是肝经所主。肝火动拗内之筋为之挛也。寒热是肝经现症,晡热是肝经血分,肝火动,则寒热晡热之甚也。以是而论,则头晕亦肝火所为。《内经》原谓:诸风眩掉,皆属于肝。而何以知其为气虚头晕耶?其或有气虚夹杂于其内,抑或有气虚之脉现于其间耶。至于加减用药之法,可谓触处皆通矣。八珍气血两补之方也。而肝火未清散,故以加味清之散之。每见世人两补气血者,未尝敢加清散之品,以其杂而不纯也。以其补宜近于温也。以其碍于补药之力也。不知虚中有实者,自当攻补兼施,而况虚中有火,能不于补中兼清散乎?或日虚中之火,虚火也。虚火宜补之,补虚而火自退,何必更加清火之品?日虚中固多虚火,亦未尝无实火,如因怒而动肝经之实火也。非清散不退,故虽气血两虚,当用八珍者,亦必加清火散火之品也。所加之品,曾见用于逍遥散以治此症,则嫌其太轻而少补气者,又曾见加于归脾汤以治此症,则嫌其太重。而少补血者,故以加于八珍则补气补血,适持其平也。余于是而知加减之法,无往而不可尔。倘有脾肺气虚而兼有肝经实火者,补中益气可加也。倘有肝肾阴虚而兼有肝火暴发法者,六味丸可加也。推之而诸病兼肝火者,诸方无不可加也。
  ……
展开
目录
薛己(上)
内科医案
感冒
发热
咳嗽
喘证
肺痨
肺痈
肺痿
心悸
胸痹(心痛)
胸痞
不寐
神昏谵语
厥证
不语
抽搐
惊风
痫证
喜笑不休
癫狂
胃脘痛
痞满
嘈杂
噫气
吞酸
反胃
恶心呕吐
不食(少食)
食积
腹痛(腹胀)
腹内冷
泄泻
便秘
二便不通
痢疾
胁痛(胁胀)
口苦
黄疸
积聚(瘢瘕)
鼓胀
头痛
眩晕
中风
郁证
……
妇科医案
附录  方剂组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