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脑血管疾病安全用药手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51514
  • 作      者:
    高颖主编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为《中成药安全用药科普骨干培训教材丛书》之《神经内科疾病安全用药手册》分册。全书分为两篇,上篇为总论部分,概述中成药的定义、合理使用中成药的必要性、中成药主要剂型、中成药的配伍与禁忌、中成药的用药禁忌、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国家对中成药的管理等内容。下篇为各论,分别论述神经内科疾病安全合理用药知识,包括:核心信息、案例叙述、病情分析、用药知识、预防措施、小贴士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脑血管疾病安全用药手册》:
  总论中成药安全合理用药概述
  中成药概说
  1.什么是中成药
  中成药是根据中医成方将中药饮片加工制作的成品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丸散膏丹等剂型的药物,如大家熟知的六味地黄丸、大活络丹、藿香正气水、伤湿止痛膏等。一般来说,中成药是与针对某人按照处方煎煮的汤药相对而言的,中成药提前制备而成,随时可用。
  我们现在所说的中成药,是指由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生产的中药成品药,必须具备明确的药品名称、规格、组成(保密品种除外)、功效、适应证、用法、禁忌、注意事项、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效日期、生产批号、批准文号等,产品与说明名实相符。
  中成药具有组方固定、用途明确、服用便捷、适用面广、性质稳定、易于贮存、携带方便等特点。既可备以应急,也便于长期服用。此外,中成药大都消除了汤剂的不良气味,减少了服药之苦,因而易于被患者接受。
  但必须强调的是,中成药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既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加工制作,也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正确使用。
  2.中成药发展简史
  中医采用成药治病的历史非常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在历代中医古籍记载的数以万计的方剂中,从剂型角度看有大量的成药方。即使是汤方,有许多也可以根据需要加工制作成成药。这些成药方经过长期的应用、积累、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咸药种类。
  中成药的起源现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在甲骨文中就有以芳香药物酿制鬯酒的记载,既是最早的酒剂,也可以看作是具有保健作用的中成药。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记载了先秦时期用于治疗52种疾病的283个药方,尽管这些方剂还没有名字,但丸、散、饼、曲、酒、油膏、丹、胶等剂型已经具备了。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治病以针刺为主,其中还记载了13首方滋补药安全用药手册剂,其中9种为成方制剂,包括丸、丹、膏、酒等,而且已经有了名称。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药学专著,不仅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对药物的四气、五味、配伍、剂型、服药时间及方法、药物采制与加工等有了明确的记载。
  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无论在方剂数量还是剂型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被后世称为“方书之祖”。后人将该书整理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包括60多首成药方,如五苓散、乌梅丸、理中丸、肾气丸、麻子仁丸等至今仍在应用。此外,书中还记载了蜜丸剂、浓缩丸剂、散剂、酒剂、阴道栓剂、洗剂、浴剂、熏烟剂、滴耳剂、软膏剂、灌肠剂等多种剂型,不仅丰富了中医治病手段,而且为后世中成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汉魏伯阳的道教著作《周易参同契》,托易象而论炼丹,以求长生不老。其中所言外丹,对推动中药丹剂的应用和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晋代,葛洪编写的《肘后备急方》载方101首,其中成药方占了半数以上,并且首次使用了“成剂药”一词,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成药含义一致。在成药组方与制作方法上也有了新的发展,如采用羊肝酲伍黄连用于治疗眼疾的羊肝丸,疗效较好。此外,还收载了蜡丸、灸剂、熨剂等剂型。葛洪还著有《抱朴子》一书,其中涉及多种丹剂的制作。
  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分别收载了药方5300余首和2200余首。其中著名的紫雪丹、定志丸、磁朱丸等沿用至今,且各种剂型俱备。此外,《千金要方》设有“万病丸散”一门,选通治诸病成方13首,详言成药辨证应用方法。王焘《外台秘要方》收方6800余首,成药方有苏合香丸、五加皮酒等传世。
  宋代,文化昌明,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大大促进了方药知识的传播。政府不仅主持编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大型方书,而且还设立熟药所,后更名惠民和剂局,专门从事成药的生产与销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根据其配制成药的处方,由陈师文等汇编而成的方书,收载成药788种,许多成方沿用至今,如二陈丸、十全大补丸、逍遥散、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散、至宝丹、小活络丹等,对后世影响较大。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根据小儿特点,大量使用成药,著名的六味地黄丸即为钱乙根据金匮肾气丸化裁而成。此外,严用和《济生方》中的归脾丸、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中的四神丸等均为名著于世的成药方。
  金元时期,名医辈出,流派纷呈,诸医家创制了不少各具学术特色的成药方。如刘完素的防风通圣丸、六一散,张从正的木香槟榔丸、禹功散,李杲的补中益气汤(丸)、清暑益气丸、朱砂安神丸,朱丹溪的大补阴丸、左金丸、保和丸、越鞠丸等,均流芳至今。
  明代,中药成方制剂进一步发展,记载成方的中医药著作颇多。如《普济方》《本草纲目》等大型方药著作,载录成药方众多,涉及剂型数十种,几乎囊括了古今各种成药种类。此外,王肯堂《证治准绳》中的二至丸、四神丸、五子衍宗丸,陈实功《外科正宗》中的冰硼散、如意黄金散、保安万灵丹,张介宾《景岳全书》中的左归丸、右归丸、人参健脾丸,龚云林《寿世保元》中的乌鸡白凤丸、艾附暖宫丸等成药,均功效显著,堪称精品。
  清代,知名的成药见于温病、外科、喉科等。如《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安宫牛黄丸,《外科全生集》中的醒消丸、西黄丸,《医宗金鉴》中的龙胆泻肝丸、一捻金,《重楼玉钥》中的养阴清肺丸等,均有重要影响。此外,吴尚先《理瀹骈文》专言外治,其中所用大多为成药。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扬,整理编纂了大量成药处方集,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与措施,使得中成药的研制与坐产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近几十年来,中成药的发展更加迅猛,在新剂型的开发与应用、中成药安全性研究、中成药作用机制研究与新药研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中药产业已初具规模,且被列为国家高新技术行业,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临床和科研方面也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成药的剂型
  中成药传统剂型种类繁多,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近几十年来,随着中成药发展水平及临床应用的不断提高,中成药剂型的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研制开发了大量新剂型,进一步扩大了中成药的使用范围。
  中成药的剂型不同,作用特点亦不同,使用后产生的疗效、持续的时间、作用的特点亦有所差异。因此,正确选用中成药,首先要了解中成药的常用剂型及其特点。中成药剂型可分为固体、半固体、液体和气体四大类。
  1.固体制剂
  固体剂型是中成药最常用的剂型,这类剂型形态稳定,便于携带,使用方便。
  散剂
  散剂是将原料药材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散剂作为传统剂型之一,按给药途径可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散剂的特点是:分散度大,起效迅速,剂量可随病症调整,尤其适用于婴幼儿、老人;制备简单,对溃疡、外伤等能起到收敛保护的作用;表面积大,一般其嗅味、刺激性、吸湿性及化学活性等表现强烈,挥发性成分易散失;散剂的口感较差,剂量大的也会造成服用困难。
  颗粒剂
  颗粒剂是将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饮片细粉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制剂。根据辅料不同,可分为无糖颗粒剂型和有糖颗粒剂型。中药颗粒剂剂型始于我圉20世纪70年代,当时称为冲剂。颗粒剂是在汤剂、散剂、糖浆剂、酒剂等前提剂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其优点:吸收快,见效迅速;剂量小,口感好,可调色、香、味,尤其适合儿童服用;生产设备简单,易操作;服用、携带、储藏和运输方便。但是相对来说,颗粒剂的成本较高,且具有容易吸潮结块、潮解的缺点。
  胶囊剂
  胶囊剂是将原料药材用适宜方法加工后,填充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制剂。根据胶囊材质不同,可分为硬胶囊、软胶囊(胶丸)和肠溶胶囊等。胶囊剂主要供口服使用,主要特点是:掩盖药物不良气味,提高药物稳定性;药物的生
  总论中成药安全合理用药概述
  中成药概说
  1.什么是中成药
  中成药是根据中医成方将中药饮片加工制作的成品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丸散膏丹等剂型的药物,如大家熟知的六味地黄丸、大活络丹、藿香正气水、伤湿止痛膏等。一般来说,中成药是与针对某人按照处方煎煮的汤药相对而言的,中成药提前制备而成,随时可用。
  我们现在所说的中成药,是指由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生产的中药成品药,必须具备明确的药品名称、规格、组成(保密品种除外)、功效、适应证、用法、禁忌、注意事项、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效日期、生产批号、批准文号等,产品与说明名实相符。
  中成药具有组方固定、用途明确、服用便捷、适用面广、性质稳定、易于贮存、携带方便等特点。既可备以应急,也便于长期服用。此外,中成药大都消除了汤剂的不良气味,减少了服药之苦,因而易于被患者接受。
  但必须强调的是,中成药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既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加工制作,也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正确使用。
  2.中成药发展简史
  中医采用成药治病的历史非常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在历代中医古籍记载的数以万计的方剂中,从剂型角度看有大量的成药方。即使是汤方,有许多也可以根据需要加工制作成成药。这些成药方经过长期的应用、积累、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咸药种类。
  中成药的起源现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在甲骨文中就有以芳香药物酿制鬯酒的记载,既是最早的酒剂,也可以看作是具有保健作用的中成药。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记载了先秦时期用于治疗52种疾病的283个药方,尽管这些方剂还没有名字,但丸、散、饼、曲、酒、油膏、丹、胶等剂型已经具备了。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治病以针刺为主,其中还记载了13首方滋补药安全用药手册剂,其中9种为成方制剂,包括丸、丹、膏、酒等,而且已经有了名称。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药学专著,不仅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对药物的四气、五味、配伍、剂型、服药时间及方法、药物采制与加工等有了明确的记载。
  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无论在方剂数量还是剂型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被后世称为“方书之祖”。后人将该书整理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包括60多首成药方,如五苓散、乌梅丸、理中丸、肾气丸、麻子仁丸等至今仍在应用。此外,书中还记载了蜜丸剂、浓缩丸剂、散剂、酒剂、阴道栓剂、洗剂、浴剂、熏烟剂、滴耳剂、软膏剂、灌肠剂等多种剂型,不仅丰富了中医治病手段,而且为后世中成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汉魏伯阳的道教著作《周易参同契》,托易象而论炼丹,以求长生不老。其中所言外丹,对推动中药丹剂的应用和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晋代,葛洪编写的《肘后备急方》载方101首,其中成药方占了半数以上,并且首次使用了“成剂药”一词,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成药含义一致。在成药组方与制作方法上也有了新的发展,如采用羊肝酲伍黄连用于治疗眼疾的羊肝丸,疗效较好。此外,还收载了蜡丸、灸剂、熨剂等剂型。葛洪还著有《抱朴子》一书,其中涉及多种丹剂的制作。
  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分别收载了药方5300余首和2200余首。其中著名的紫雪丹、定志丸、磁朱丸等沿用至今,且各种剂型俱备。此外,《千金要方》设有“万病丸散”一门,选通治诸病成方13首,详言成药辨证应用方法。王焘《外台秘要方》收方6800余首,成药方有苏合香丸、五加皮酒等传世。
  宋代,文化昌明,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大大促进了方药知识的传播。政府不仅主持编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大型方书,而且还设立熟药所,后更名惠民和剂局,专门从事成药的生产与销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根据其配制成药的处方,由陈师文等汇编而成的方书,收载成药788种,许多成方沿用至今,如二陈丸、十全大补丸、逍遥散、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散、至宝丹、小活络丹等,对后世影响较大。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根据小儿特点,大量使用成药,著名的六味地黄丸即为钱乙根据金匮肾气丸化裁而成。此外,严用和《济生方》中的归脾丸、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中的四神丸等均为名著于世的成药方。
  ……
展开
目录
总前言
总论中成药安全合理用药概述
中成药概说
中成药的剂型
中成药的类别
中成药的应用
中成药的管理
各论脑血管疾病安全用药
概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性认知障碍
附录中成药药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