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病
月经病是妇科常见的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行经前后诸症和绝经前后诸症。
月经病的致病因素,外感以寒、热、湿为主;内伤则以情志、饮食、房事不节为多。但这些都属于外因,它必须通过内因——机体正气不足、气血失调等才能导致月经病。
月经病的治则,重在调经以治本。如先因它病而引起月经不调,当先治病,病去则月经自调:若因月经不调后而生它病,先调经则病除。1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月经周期、量、色、质上发生不正常的变化。临床常见的月经不调,按周期来分,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以及月经先后无定期。按经量来分,有月经过多与月经过少。现将各症分述于后。
一、月经先期
【概述】
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六、七天一潮的,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或“经早”。如每次只提前三、五天,或偶尔提前一次,下一周期仍按时来潮,均不作本证论。
【病因病机】
月经先期在中医妇科学中属于“月经不调”范畴。历代医界对本病论述颇为详细。《校注妇人良方》说“太阳过则先期而至”。《丹溪心法》更明确指出本病属“血热”为患,有“经水不及期而来者血热也”。上述论点认为月经先期与阳盛,血热有关。《妇人规》亦提到“凡血热者多有先期而至然必察其阴气之虚实”。他更进一步论述血热有虚实的分别,治法各有不同。
【辨证论治】
1 实热型(血热)
症状:经期起前,来时量多,色深红或紫黑成块,质浓稠黏或有臭秽之气,心烦口干,喜冷怕热、便秘溲赤、舌质红,苔薄黄、脉象滑数。(本症因素体内热,或嚼食辛辣,过服辛热助阳之品,热扰血海而致者。本症多见于青春期)。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芩连四物汤加味。
处方:生地15克、当归、川芎、白芍各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橘叶10克、香附15克、地骨皮15克、知母10克。如腹痛兼见血块者加丹参、泽兰各15克,五灵脂炭10克。
2 肝热型
症状: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红或紫,或有血条血块,经行不畅,兼有行经时乳房、胸胁、小腹胀痛,或精神抑郁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或面色青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多因性情恚怒肝郁化火,迫血妄行者)。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凉血。
方药:加减丹栀逍遥散。
处方:柴胡、当归、白芍、丹皮、山栀子、香附、益母草、生地黄。
3 虚热型(阴虚)
症状:经期提前,量少、色红无块、头昏心悸、失眠、腰酸、手足心热、或有低热、或两颧潮红、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病因多为素体阴虚,或大病久病,失血伤阴所致)
……
展开
据悉,《中医实用诊疗大全》全书120万字,分为上下两册,记述和收录了作者行医七十余年临床诊疗的大量医得、医案,并有中西医结合的病因病机分析诊断及大量实用诊疗方剂,其中很多是本人传承下来的祖传秘方和独创验方,具有临床实用价值,为弘扬传统中医增添了正能量。
屠佑堂老先生1924年出生于湖北汉川田二河镇,十九岁即接受家传独立门户行医。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基层卫生院所从事医疗卫生工作。退休三十多年仍然坚持每天为群众看病。
——人民网
★湖北一九旬老中医编著《中医实用诊疗大全》,本书所载临床实用内容,有的比较简单实用,有的比较复杂,加上一些疾病比较顽固(疑难杂症),在此,必须加强学习,深入研究,博取诸家精华,方能提高疗效,增长技能,达到解除人民大众疾苦的目的。
——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