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与“长寿仙酒”岳州君山龙口之西,有一座山名日“酒香山”,全国独有!这是如何得名的呢?传说在洞庭湖一带盛产优质糯米、莲米,同时此山中丛生一种常绿灌木,名日“瑞香”。瑞香叶常簇生,每到春二、三月,花香醇似美酒,绵柔幽然,沁人心脾。古时,君山的僧道们曾以瑞香配洞庭糯米、莲米而酿造“洞庭霜”,其味甘醇,其色金黄,有养身健体之特点,有益寿延年之功效。君山、岳州的僧道常饮之而变得仙风道骨,均寿过百矣。《湖广通志》有载:“酒香山地处岳州、洞庭湖之君山,上有美酒数斗,饮者即为仙。”汉武帝刘彻闻之,即遣宫中的方士“天道将军”栾大不远万里来岳州求此长寿仙酒,栾大来到岳州果得美酒一坛,连夜赴京欲进献给汉武大帝,遇东方朔(西汉文学家,官至太中大夫),因酒香扑鼻,感到非常好奇,于是询问栾大此酒何来,栾大告诉他:“是专为皇帝从洞庭岳州之君山而求取的长寿仙酒。”东方朔为仙酒而心动,就想着要从栾大手中接过美酒,他对栾大说:“现在皇帝已熟睡未醒,我待皇上醒来时为你代传。”因东方朔是汉武帝的股肱大臣,栾大不疑。于是,将黄酒交与东方朔。东方朔实在抵御不了美酒诱惑,于是乎想开坛以饱口福,原本只想浅尝辄止即可,以尝试此酒到底如何,然而开坛之后,酒香四溢,闻之飘飘欲仙。东方朔不能自已,即举坛畅饮,一滴不剩。帝闻之大怒,欲斩之。东方朔借酒未消,巧言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然臣既死,君何以知此酒能长寿乎?更怎知此酒是否有毒乎?如有人陷害,臣愿替帝挡之,如帝斩臣,一切不知。
”帝然其言,遂赦之。朔醒后,叹道“此酒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饮啊!美哉,壮哉,岳州黄酒!”饮黄酒可养生益寿是毋庸置疑的,但“饮者即为仙”显然是夸大了它的作用。汉武帝一生好仙术,去蓬莱求仙,上泰山封禅,在长安、甘泉筑台候神,企盼修炼成仙,乘龙登天。东方朔认为长生不死、得道成仙都是不可能的,故而偷饮仙酒,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劝谏汉武帝务实图强。故事滑稽,寓意却十分深刻。由于这些优美的故事给人启迪,后人便在酒香山顶建起了酒香亭。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吕洞宾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而且是著名的道教养生家,他一生常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而自乐。据《岳阳风土记》等古籍记载,当年的吕洞宾经常光临岳阳。浩渺的洞庭,秀丽的君山,庄重的岳阳楼,高耸的慈氏塔,这一切都使他为之驻足、倾倒。而最令吕仙念念不忘的,却是人间的美酒。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美丽传说。
第一醉:吕洞宾下凡,途经岳阳,不禁被一阵阵酒香所吸引,于是化作一老农,来到岳阳楼边,进了一家酒肆,要了一坛黄酒,一边饱览洞庭风光,一边聆听渔歌互答,品着酒香,竟不用菜,俗话说“吃酒不吃菜,就是飞陕醉”,不觉间就喝了个酩酊大醉。
第二醉:吕洞宾在天庭时日已久,琼浆玉液对他而言,味同嚼蜡,沉思良久,岳州品黄酒的念头一闪而过。于是,他独自一人又悄然来到岳阳,步入酒店,呼小二陕烫热黄酒来。吕洞宾手抓兰花豆、五香豆腐干、酱鱼干,黄酒烫了一壶又一壶,面对醇酒不能自持,竟大醉而归。
第三醉:“奶月圆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时值金秋,吕洞宾和他的仙友们在一起谈论酒道,他觉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把人间盛产黄酒的事告诉了众仙家。大家觉得吕洞宾身为酒仙,此言绝不为虚,遂一同前往人间,来到洞庭湖品尝黄酒、大闸蟹。“陈年黄酒大闸蟹,滋滋咪咪到半夜”,于是乎众仙皆醉,悠哉乐哉地游于洞庭湖上。随着岁月变迁,“八仙游湖”也就演绎成了“八仙过海”。
为此,吕洞宾在岳阳楼挥毫洒墨,记录了他在岳阳潇洒豪迈的生涯:“朝游百粤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黄酒因为这些故事,而变得更加香醇、有味道。
吕洞宾好酒且特别喜欢黄酒,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道家对于酒并不排斥,好多得道高人、仙人经常都醉醺醺的。所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大概酒中之趣就颇似道家真义。沉醉之中,物我皆忘,倒真有点万物一也,天地齐也的意思。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