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生物学与疾病(临床卷 第2版)》:
第一篇 自噬与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章 自噬与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期和老年前期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起病隐匿,病程迁延,患者大脑出现广泛性的萎缩,脑沟回增宽,脑室扩大,主要临床症状为学习和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最终患者痴呆并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患病率研究显示,2000年美国的阿尔茨海默病病例数为450万例。年龄每增加5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百分数将上升2倍,60岁的人群患病率为1%,85岁的人群患病率将达到30%,预计美国在2050年有症状的病例数将上升至1320万例。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我国居民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许多国家已经或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疾病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Zhang等在北京、上海、成都、西安4个城市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男性为3.4%,女性为7.7%,总患病率为5.9%。根据这一结果估计,我国现有阿尔茨海默病患病人数达700多万。而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到21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亿,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超过2000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阿尔茨海默病正成为一个重大的健康和社会经济问题。此外,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和护理费用昂贵,英国每年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医护的费用是110亿美元,美国高达839亿美元,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关统计。这些数字强烈提示,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靶点将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社会文明具有重大贡献的工作。
1907年德国学者Alois Alzheimer报道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首例阿尔茨海默病,并且他当时所描述的患者脑中出现的两种典型的病理损伤一直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指标。神经细胞内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是其特征性脑损伤之一,神经原纤维缠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异常过度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Tau(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这种Tau蛋白以聚集的双螺旋丝形式存在;另一典型的脑损伤是神经细胞外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P)形成,老年斑主要由Ab(amyloid-b)异常折叠后聚集形成,沉积的斑块中还包含有肿胀的、营养不良性萎缩的树突和轴突。据此,很多学者将阿尔茨海默病定义成一种蛋白质病。
人类目前尚无有效的手段去延缓或是阻止由于蛋白质异常折叠和聚集所引起的神经退行性变,这些蛋白基因的突变往往导致其翻译后所产生的蛋白质被赋予了新的细胞毒性,并且其表达量也会有明显的增加。因此那些调节这些易聚集蛋白的生成和清除的因素将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非常有前景的治疗靶点。蛋白酶体途径和自噬溶酶体途径都是有效清除蛋白质的主要途径,但是蛋白酶体其亚基所组成的中空圆筒状的狭窄通道限制了这些易聚集蛋白的寡聚物和聚合物的进入,使得自噬溶酶体途径成为他们主要的降解途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