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某,男,23岁。医案编号:004H013。
初诊:2003年12月31日。
面部反复起疹3年余。
患者于3年前开始面部起疹,反复发作,未予系统治疗,近一年加重。就诊时见:面部密集丘疹、红色结节及脓疱,散在粉刺,皮脂溢出较多,纳食可,小便时黄,大便正常,夜寐安,余无不适。舌质红,苔白厚,脉弦数。中医诊断为粉刺,证属肺经风热,湿热蕴结。此为患者素体阳热偏盛,正处于生机旺盛之时,血热日盛,热性炎上,壅于颜面,肺经风热与血热相搏,人于肺窍,致使面部粟疹鲜红而发病,湿热熏蒸则皮脂溢出较多,热移膀胱则小便时黄,舌脉均为肺经风热、湿热蕴结之征。治宜清热化湿、解毒散结。处方:
夏枯草15g,金银花20g,连翘20g,茵陈20g,丹参20g,黄连10g,黄柏10g,野菊花15g,虎杖20g,土茯苓20g,草决明15g,荷叶15g。水煎服,日1剂,连服14日。嘱其忌食辛辣、煎炸食品,调情志。
二诊(2004年1月14日):药后患者症减,脓疱减少,油脂溢出减轻,结节变小,粉刺已消。二便调。舌质红,苔白,脉数。上方加当归12g,苦参12g,日1剂,连服14日。医嘱同前。
三诊(2004年1月28日):药后患者新发皮疹明显减少,部分结节渐消退,无粉刺。二便调。舌质红,苔白,脉数。上方去野菊花、虎仗、荷叶,加北豆根6g,续服14日。医嘱同前。
按: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典型皮损能挤出白色半透明状粉汁,故称之粉刺。本病以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伴皮脂溢出为临床特征。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多见于青春期男女。相当于西医的痤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云:“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刺,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
患者素体阳热偏盛,正处于生机旺盛之时,血热日盛,热性炎上,壅于颜面,肺经风热与血热相搏,入于肺窍,致使面部粟疹鲜红而发病,湿热熏蒸则皮脂溢出较多,热移膀胱则小便时黄,舌脉均为肺经风热、湿热蕴结之征。治宜清热化湿、解毒散结。方中茵陈、黄连、黄柏、虎杖清热燥湿;金银花、野菊花、连翘、草决明清热解毒;夏枯草、连翘散结消肿;虎杖、土茯苓、荷叶利水渗湿;丹参养血活血。全方共奏清热化湿,解毒散结之效。湿热蕴结,致气血郁滞,湿热蕴久耗伤阴血,故二诊在清热化湿,解毒散结方药中加“养血活血”之品.使湿热清,郁结散,助机体清湿热毒邪,调畅气血,皮损渐愈。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