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闪光的珍藏:外国散文诗名家名作赏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711235
  • 作      者:
    许淇编著
  • 出 版 社 :
    海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绝对是一个散文诗作者、作品数量和读者数量最多的国家,全世界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和中国散文诗近年的繁荣景象相比。篇幅短小、文字凝练、诗意丰沛的散文诗,已成为当下快节奏生活状态当中的人们主动选择的阅读取向。“中外散文诗精品文库”从精品角度出发,以总结性、权威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保证所选作品的绝对高度和审美品质。《中外散文诗精品文库·闪光的珍藏:外国散文诗名家名作赏析》是该文库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以充满激情的文字和精确的质量把握,对散文诗自调生以来外国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和精彩赏评。
  “中国散文诗重大贡献奖”获得者许淇先生,一位跨世纪文学老人,倾其毕生的研究和思考,深情奉献给读者的一堂胸襟开阔、视野高远的文学大课,是一次难忘的散文诗饕餐之旅。
  《中外散文诗精品文库·闪光的珍藏:外国散文诗名家名作赏析》所有肖像均为许淇先生亲绘,与文字交相辉映,具有独特艺术魅力。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外散文诗精品文库·闪光的珍藏:外国散文诗名家名作赏析》:
  
  1854年,兰波诞生在法国的沙勒维尔。他天资聪慧,童年时便开始写诗,后来进沙勒维尔中学,他的诗和诗剧在地方刊物上发表并获头等奖。但他不是个老实孩子,天性叛逆,并多次离家出走。法国大革命开始,他支持巴黎的公社起义者,写了《巴黎战歌》。他结识了当时诗坛盛行的“帕尔纳斯派”有影响的诗人邦维尔、象征派大诗人魏尔伦等。尤其是与魏尔伦交好,造成他散文诗创造的辉煌和命运的跌宕坎坷。
  巴黎,火车几个小时的路程,就像一道宽阔的时间界限。因为魏尔伦在召唤他:“来吧,伟大的心灵,我们在呼唤您!”回忆起兰波给他的最初印象,他说:“一张名副其实的娃娃脸……像一个还在长身体的冒失少年,由于正处在变音年龄,他的嗓音忽高忽低,而且口音很重……”在诗歌沙龙,兰波当众朗诵他的《醉舟》时,大家都惊呆了。“当我沿着不动声色的长河顺流而下,小舟仿佛摆脱了纤夫的拖引……”(兰波《醉舟》),也就是说,摆脱了故乡沙勒维尔的亲情,不可知的未来展开在他面前。他那浅蓝色的眼睛和外表给人的感觉不同,如他自己宣告的“通灵者”的眼睛,通透而具魅力,使魏尔伦着迷,以致不顾刚出世的儿子和妻子的劝阻,和兰波形影不离。魏尔伦刚满二十七岁,前额已谢顶了,一把络腮胡子很有风度,颧骨凸出,像蒙古人的后裔。巴黎公社失败后,失去了职业,两个无业游民,暂住在魏尔伦岳父家里,其潦倒境遇,可想而知。诗穷而后工,魏尔伦写出他著名的《秋歌》:“长叹的声音/颤动在提琴/把秋歌弹奏……”兰波写诗表达感官的迷茫,可说是象征主义“通感”的开端:“A黑,E白,I红,u绿,O蓝:这是元音……”这首诗成为经典,让魏尔伦赞叹不已:“这是一种震撼,一种豁达,一种可恶的忧愁!”
  从此,魏尔伦和兰波的同性恋分分合合,受尽了肉体和精神的折磨,简直是炼狱的熬煎以及苦难的征程。魏尔伦是有妻儿的,他在儿子出生的第四天就喝得烂醉,没有尽到为夫为父的责任。他俩出入马德里的咖啡馆、瑞典咖啡馆、市政府对面的煤气咖啡馆,一杯接一杯地饮苦艾酒,然后写些不能顶账的诗句。他俩像情人一样私奔,到英国、到比利时,闹得要死要活。兰波最终决定要离开他,魏尔伦喝醉了酒,突然掏出手枪朝心爱的“沙勒维尔的天才”打了两枪,一颗子弹击中兰波的手腕。于是,一个送医院,一个进监狱。
  兰波伤愈出院后不久,签署了一份撤诉的文书,替魏尔伦辩护。但要再恢复到以前的亲密关系是不可能了。他回到家乡农村,接续早就开始的散文诗写作,这种自由的文体,可记录下一个通灵者的自言自语和不羁的灵魂。在顶楼书房的桌子上,兰波刻了一个十字架,他说是“在撒旦的阳光下”,“下地狱者的手记”,他说服母亲借给他一笔钱,自费出版500册,在扉页上写着:“赠保尔·魏尔伦——阿·兰波。”在这前后,他另写的散文诗,名《彩图集》,用了一个英文词语,即彩色版画,又含光亮之意,暗指经历了《地狱一季》之后,痛苦的灵魂重拾爱的梦想和追求。兰波随手将它们写在不同的纸张上,随写随丢,抄本笺页混乱无序,最后还是魏尔伦收集整理出版的。
  兰波的散文诗,是继波德莱尔、洛特雷阿蒙的象征主义后的又一座高峰,开启超现实主义先河。这位通灵者的灵感瞬息涌现的纷繁的意象,有的如一束闪电的强光;有的具对比的强烈色彩;有的呈戏剧性的矛盾修饰;有的满是暗喻、隐喻和呓语。他使用层层叠加、纵横交错的意象和不确定性、多义性的词语;纵向聚合序列及横向组合词语,造成表象不相联系、实质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
展开
目录
自然与生命的礼赞
附:[德国]歌德作品:自然——片断
浪漫的异国情调
附:[法国]夏多布里昂作品:美洲之夜
让诗歌长出翅膀
附:[德国]海涅作品:颂歌
人道主义的胜利
附:[法国]维克多·雨果作品:新的生命
龟的全部思想是龟
附:[美国]爱默生作品:自然札记
吸土耳其烟的女人
附:[法国]乔治·桑作品:威尼斯之夜
不经意间独创了一种文体
附:[法国]路易·贝尔特朗作品:月光
英国尽人皆知的伟大小说家
附:[英国]狄更斯作品:梦
在瓦尔登湖,他回归自然
附:[美国]梭罗作品:春天
“多么美,多么新鲜。这些蔷薇!”
附:[俄国]屠格涅夫作品:
“蔷薇花,多么美,多么新鲜……”
我是一株活着的老橡树
附:[美国]惠特曼作品:
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
他首创了世界现代文学的新品种
附:[法国]波德莱尔作品:外方人
海港
唯美的“高蹈派”诗人
附:[法国]孟代思作品:女皇柯丽亚
用散文诗来写哲学
[德国]尼采作品:酩酊之歌
启示录的黑马
附:[法国]洛特雷阿蒙作品:诗(摘录)
西伯利亚河上的火光
附:[俄国]柯罗连科作品:火光
疯了的太阳
[荷兰]凡·高作品:亲爱的提奥
人生如“醉舟”
附:[法国]兰波作品:黎明
他埋在拉雪兹神父公墓
附:[英国]王尔德作品:黎明
落叶。一筐又一筐
附:[俄国]削乙诺夫作品:基督之火
你是印度的光
附:[印度]泰戈尔作品:园丁集(5)
神秘的“青鸟”飞向世界
附:[比利时]莫里斯·梅特林克作品:生者与死者
意大利颓废的唯美者
附:[意大利]邓南遮作品:西尔薇的爱情
“鸟兽虫鱼”和“风花雪月”
附:[法国]于勒·列那尔作品:自然记事
爱尔兰的后期象征主义
附:[爱尔兰]叶芝作品:仿日本俳句
生命是一张弓
附:[法国]罗曼·罗兰作品:箭手
拉丁美洲散文诗的先行者
附:[尼加拉瓜]卢本·达里奥作品:理想
比利牛斯山下的乡居
附:[法国]弗朗西斯·雅姆作品:烦闷
在中国的青春岁月
附:[法国]保尔·克洛代尔作品:绢画
他曾高呼:良心死了
附:[苏联]高尔基作品:火绒草
哲学变成了散文诗
附:[法国]阿兰作品:牧月
散文诗集《自然与人生》
附:[日本]德富芦花作品:风
这些果,是我们地上的粮食
附:[法国]安德烈·纪德作品:地粮(卷三)(摘录)
俄国颓废的圣母
附:[俄国]季娜伊达·吉皮乌斯作品:再见了,亲人……
“肉与死”的颂歌
附:[法国]比尔·路易作品:比利提斯之歌
最后一个古典主义者
附:[俄国]布宁作品:四轮马车
我年轻的命运女神呵
附:[法国]保尔·瓦莱里作品:水仙的断片
意识流的散文诗
附:[法国]普鲁斯特作品:粟树
跋司珂山民的歌
附:[西班牙]巴罗哈作品:手风琴颂
法兰西歌谣王子
附:[法国]保尔·福尔作品:晚歌
勃洛克说:这当然是诗。但还有别的……
附:[俄国]普里什文作品:起风天
新叙事的大师
附:[英国]乏娴作品:江上歌声
奥地利的浪漫骑士
附:[奥地利]霍夫曼斯塔尔作品:火焰的创造(外一章)
散文诗叙事和蒙太奇剪辑
附:[奥地利]里尔克作品:旗手克里斯多夫·里尔克的爱与死之歌(节选)
享用感官的奢华盛宴
附:[法国]安娜·德·诺沃伊作品:波斯舞女
从咖啡馆到修道院
附:[法国]雅各布作品:不合我口味的诗
掀起一阵又一阵的“黑塞热”
附:[瑞士]赫尔曼·黑塞作品:死亡
一片鹰羽总结了一生
附:[保加利亚]埃林·彼林作品:鹰羽
工业美国的桂冠诗人
附:[美国]桑德堡作品:诗的十条定义
如果耳朵能听见
附:[奥地利]穆齐尔作品:耳聪
偶尔。他用文字记录色彩
附:[西班牙]毕加索作品:在童年你赶着……
勃洛克的回忆
附:[俄国]勃洛克作品:夏日的回忆
现代诗派的先锋
附:[法国]阿波利内尔作品:美的怪物并非永恒
歌颂祖国的阿尔盖齐
附:[罗马尼亚]阿尔盖齐作品:布科维纳的颂歌
安达鲁西亚的挽歌
附:[西班牙]希门内斯作品:白拉铁罗(外一章)
逃亡巴西后自杀的心理小说家
附:[奥地利]茨威格作品:罗丹
《尤利西斯》书后
附:[爱尔兰]乔伊斯作品:《尤利西斯》书后
二十世纪的东方先知
附:[黎巴嫩]纪伯伦作品:论死
一切障碍都能摧毁我
附:[奥地利]卡夫卡作品:依窗闲眺
他的散文诗也并不平庸
附:[法国]絮佩维埃尔作品:马赛
美国意象派大师的绝句
附:[美国]庞德作品:希腊隽语
在一个地铁车站
得诺贝尔奖的散文诗人
附:[法国]圣一琼·佩斯作品:城(选摘)
历久弥散的怀乡病
附:[法国]马克·夏加尔作品:我的生活
艰涩难读的长诗《荒原》——现代诗的里程碑
附:[英国]艾略特作品:歇斯底里
简约的意象。丰富的和声
附:[意大利]翁加雷蒂作品:短章
写作是为演奏自己内心的交响乐
附:[葡萄牙]费尔南多·佩索阿作品:内心的交响(外二章)
俄罗斯苦难的诗歌女神
附:[苏联]阿赫玛托娃作品:早春前的悲歌
全世界母亲的独白和自白
附:[智利]米斯特拉尔作品:母亲的诗
“解冻”的回忆录
附:[苏联]爱伦堡作品:基辅
四维空间拼合的时间形式
附:[法国]勒韦尔迪作品:夜景画
他被迫拒领诺贝尔奖
附:[苏联]帕斯捷尔纳克作品:微笑
“诗歌的血液在散文的脉管里流动”
附:[苏联]茨维塔耶娃作品:“马蝇成群,围着……”
说他是“疯子”并被处决
附:[苏联]曼德尔施塔姆作品:我为我的遭人谴责的罪过干杯
196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附:[瑞典]奈丽·萨克斯作品:致瓦尔特·穆希格
从表现主义到超现实主义
附:[法国]伊凡·哥尔作品:在记忆之井边
两次自杀。终年仅35岁
附:[日本]芥川龙之介作品:琐事
我的永恒死了。我在为它守灵
附:[秘鲁]塞萨·瓦叶霍作品:时间的暴力
季奥诺的诗意乡土现实
附:[法国]让·季奥诺作品:泉之泪
他使我想起天空的蔚蓝
附:[法国]保尔·艾吕雅作品:黄金和凉水
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
附:[法国]布勒东作品:蔷薇色的死亡
音韵和观念相渗透的诗美艺术
附:[意大利]蒙塔莱作品:梦幻曲——德彪西作品印刷
革命的超现实主义者
附:[法国]阿拉贡作品:圣洁的礼拜四
日本的新感觉派
附:[日本]横光利一作品:虫
“及物派”的新散文诗
附:[法国]蓬热作品:人(摘选)
我爱川端的感觉的细腻
附:[日本]川端康成作品:初秋四景
探索东方的神秘主义
附:[法国]亨利·米肖作品:禳解(选二)
表现主义戏剧大师
附:[德国]布莱希特作品:颂爱人
西班牙的太阳
附:[西班牙]阿莱桑德雷作品:老人和太阳
通往“交叉小径的花园”
附:[阿根廷]博尔赫斯作品:达喀尔
“达达DaDa'’诗人囚在法西斯集中营
附:[法国]罗伯尔·德斯诺斯作品:不,爱没有死
独特视觉的“平民写作”
附:[法国]普雷维尔作品:夜间巴黎
法兰西学院的第一位女院士
附:[法国]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作品:园中随笔片断
“文体练习”的散文诗实验
附:[法国]雷蒙·格诺作品:历史样板(选)
我把他们的名字写在历史上
附:[智利]巴勃罗·聂鲁达作品:名字
散文诗将各种元素熔于一炉
附:[美国]罗伯特·佩恩·沃伦作品:红尾鹰与少年时代的火堆
出生于保加利亚犹太家庭的英国德语作家
附:[英国]艾利亚斯·卡内蒂作品:钟表的神秘心脏(摘)
苦难的黑非洲的鼓声
附:[塞内加尔]桑戈尔作品:黑女人
用散文诗写的《金诺斯传单》
附:[法国]勒内·夏尔作品:雨燕
他爱写中国题材的作品
附:[日本]井上靖作品:我的一生(外二章)
有画意,有静趣,有禅思
附:[日本]东山魁夷作品:圆山
凡有生命的地方便有生命之曲
附:[阿富汗]乌尔法特作品:生命之曲
希腊的“先锋派”
附:[希腊]埃利蒂斯作品:属于永恒的七天
《自传的回声》——一本老人的书
附:[埃及]马哈福兹作品:自传的回声(摘选)
在异国。孤独地思考和写作
附:[罗马尼亚]齐奥朗作品:笔记选(摘选)
复调结构的现代散文诗
附:[波兰]米沃什作品:一个诗的国度
零度写作动植物
附:[美国]伊丽莎白·比肖普作品:大蜗牛
蕴藏童真的爱和热情
附:[瑞士]斯·柯·比勒作品:玫瑰(外三章)
命途坎坷的跌宕人生
附:[法国]阿尔贝·加缪作品:若有若无之间(摘节)
将拉美大陆、西班牙、现代西方文化融为一体
附:[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作品:散文诗
跨文体、多文本、立体化的写作
附:[法国]让·马尔里厄作品:最可怜的继承人
回归古老的俄罗斯大地
附:[俄罗斯]索尔仁尼琴作品:落叶松
曾任苏联作家协会书记
附:[立陶宛]梅热拉伊蒂斯作品:女人——四幅画像
没有故乡的纳粹时代的犹太人
附:[德国]保罗·策兰作品:逆光(摘)
严谨的简约的语言魔术
附:[法国]伊夫·博纳富瓦作品:火
向自己追问生活和生命的价值
附:[波兰]维斯瓦娃·申博尔斯卡作品:马戏团的动物及其他
以辽阔的景色体现灵魂的深邃
附:[俄罗斯]维克多·阿斯塔菲耶夫作品:旋律(外一章)
从空无出发是我的法则
附:[法国]菲利普·雅各泰作品:声音
他出世入世。并未“垮掉”
附:[美国]艾伦·金斯堡作品:加利福尼亚超级市场
《狗年月》的“民间言说”
附:[德国]君特·格拉斯作品:短章三题
阿拉贡推崇他的《查蜜莉雅》
附:[吉尔吉斯斯坦]钦吉斯·艾特玛托夫作品:
你游走了。我的小兄弟——(《白轮船》结尾)
塞纳河左岸的隐士
附:[捷克]米兰·昆德拉作品:七十一个词(选摘)
写自奥斯威辛的《苦役日记》
附:[匈牙利]凯尔泰斯·伊姆雷作品:苦役日记(摘句)
语言实验领军法国文坛
附:[法国]米歇尔·德吉作品:哦,世界的大放置383苹果树
“自白派”的《生日信札》
附:[英国]特德·休斯作品:红
当“诺奖”评委的瑞典散文诗人
附:[瑞典]谢尔·埃斯普马克作品:银河(选2)
世界诗坛同声赞誉的老诗人
附:[瑞典]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作品:冰岛飓风
日本战后新一代诗人代表
附:[日本]大冈信作品:青春
我宁可相信沉默。或是叫喊、喝彩、咒骂……
附:[日本]谷川俊太郎作品:关于灰之我见
还原为石上的青苔
附:[美国]玛丽·奥利弗作品:青苔
女权主义的私人言说
附:[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作品:女性身体(节选)
爱尔兰的后现代主义
附:[爱尔兰]谢默斯·希尼作品:筑巢地
行走文学的现代表现
附:[日本]吉增刚造作品:哑巴王
细细地观察一切:光,云,植物和禽鸟……
附:[法国]勒·克莱齐奥作品:大地之未知者
送“劳改”逐出国的“嬉皮士”
附:[美国]约瑟夫·布罗茨基作品:给一位考古学家的书信
结构和词语的无序拼贴
附:[德国]赫塔·米勒作品:穷人基地的女尸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