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给阅读一点时间:我们时代的阅读迷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122307
  • 作      者:
    吴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繁忙的工作之余,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给阅读一点时间。  对阅读进行深刻反思,以唤醒国民沉睡的阅读情结,切记“手机阅读”“屏幕阅读”不等同于阅读。
展开
作者简介
  吴靖,1984年生,浙江湖州人,资深阅读爱好者、阅读推广人,藏书数千册。近年来持续关注和思考国民阅读与阅读教育,相关代表作品有《浅浏览时代的文明忧思》《阅读,让人成为人》《转型时期的国民阅读危机》《阅读立法的能与不能》等,被国内多种文集、报刊收录和转载。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对当下国民阅读危机的深度反思,全书从谈论阅读时一般国民在干什么说起,对网络时代阅读碎片化以及电子阅读带来的“浅阅读”提出了自己独特见解,认为电子阅读止于浏览。全书引经据典中外名人名言,反思阅读兴趣如何被扼杀,对当前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进行深度解读反思,最后提出阅读立法以保证国民人文修养不失去,以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思想深刻,现实意义重大。
展开
精彩书评
  当下的时代喧嚣异常,一部手机将大部分人都伪装成了阅读者,但大家都明白,真正的阅读者实则寥寥。事实上,关于阅读的种种悖论乃至迷思恰是每个人都能隐隐感知和体认的,却又感之不深、思之不切,《给阅读一点时间》一书为我们拨云见日,帮助我们经由阅读迈向更加美好的人生。  ——作家、文学评论家、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  作者呼吁重建岁月长河的阅读,藉此召唤有重量的人生,他为阅读立法的勇气令人感佩。  ——作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
展开
精彩书摘
  阅读还是反阅读,这是个问题
  不得不说,我每天上下班所乘坐的地铁,是个观察众生的好场所。有人呼呼大睡,有人木木发呆,有人热烈聊天,有人卖唱行乞,还有人贴小广告……当然,如你所知,最整齐划一的行为,莫过于大多数人——尤以青年人为主——都捧着一部手机,或看视频,或玩游戏,或刷朋友圈,或浏览资讯……但重点是,极少有人看书。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带着小孩的妈妈靠在车厢一角看书,顿觉欣慰,定睛一看才发现是一个老外。
  事实上,这种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地铁车厢,在我们目所能及的任何公共场合,每天都上演着相似的剧本。手机将每一个人都伪装成阅读者,但真正的阅读者却寥若晨星。当然,很少人在意这一切,手机似乎有一种能让人灵魂出窍的魔力,即便是偶尔安静地躺在某个角落的时刻,它也会成为我们意识底景的一部分,让我们有一种随时想要去够的冲动。如果一个人突然发现手机不见了,保准他会像是丢了魂儿似的。
  或许在某个特殊的时刻,我们中的某个人会自问一句:这样真的好吗?答案有可能是否定的,如果我们能脑洞大开一回:试想有一天,大部分人都摒弃了早中晚的三顿正餐,而以不时地进食各种零嘴为生,将是怎样的一种景象?!更不可思议的是,竟有一些人不停地嚼着口香糖,不一会儿就一口吐掉,然后又塞一块进嘴里……不断重复着这样的行为。那少数的正常人必是睁大了双眼,表现出无比的惊恐、错愕乃至不屑,有人甚至会喊道:“看看,这些人竟这样过活,真是疯了啊!”对于我们的精神生活而言,以上的景象并不来自某部超现实主义的小说或电影,而正是略带残酷的现实,正如费尔巴哈的名言:人就是他所吃进去的东西。
  当然,对于那些从不吃正餐的零食者来说,这从来都不是问题。相反,他们会略带愤怒地说道:“少管闲事,我不是活得很好嘛?!”无疑,你不能断言他将会生病甚至死去,因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是啃树皮,也有可能存活下来。我想说的是,作为一种未发育成熟的表现,小孩大都喜爱零食更甚于正餐,而在我们的精神生活领域,恰恰体现了这种“反智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经由移动终端——以手机为代表——进一步放大和蔓延,成为了当下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是的,这是一个知道分子的时代,知识分子在公共生活中几近隐遁,取而代之的则是众人念兹在兹的“百度知道”(尽管“血友病贴吧事件”让这一神话蒙上了一层阴影)。由于互联网和即时通信技术的发达,我们的生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碎片化,以往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已荡然无存。许多人的生活中充斥着私信的提示音、公众号的未读提醒、朋友圈的最新讯息以及名目繁多的APP应用(及其所承载的视频和图文信息),如此等等。按照一天所接触的信息量,人人都称得上是“饱读之士”。然而某一天,我们突然间发现自己成了那个得知道最多而懂得(思考)最少的人,每天只是无根地漂流在过眼云烟的信息汪洋之中。
  老子有言:少则得,多则惑。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和资讯,许多人渐渐产生了选择的焦虑,甚至有人需要把微信公众号上的未读提醒全部点掉,才换得一丝快慰之感,但究竟读了多少,恐怕是少之又少。同时,由于技术、思维和生活方式的交互影响,基于移动终端的各类资讯就要尽可能的简短,以抢夺极度稀缺的注意力资源,应对越来越碎片化的时间。因此,各类惊悚唬人的标题党、庸俗化的心灵鸡汤、猎奇八卦的明星轶事,乃至暴力、色情信息等大行其道,在“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下,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往往沦为边缘性的存在。
  更糟糕的是,长期的碎片化阅读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大脑,许多人似乎都患上了一种名为“慢性注意力分散症”的隐疾。最明显的事例莫过于,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再也阅读不了长篇幅的文章了,深度阅读中最关键的专注能力在许多人身上已丧失大半。曾有一位朋友向我坦言:他再也读不了《战争与和平》这样的书了,甚至连续看上三四篇博文都觉得内容太多。对此,美国科技作家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G. Carr)有过一个精妙的比喻:“以前,我戴着潜水呼吸器,在文字的海洋中缓缓前进。现在,我就像一个摩托快艇手,贴着水面呼啸而过。”正当我们享受着呼啸而过的快意时,阅读的本质也被我们远远地抛在身后了。
  因此,如果一个人只有碎片化阅读,那么与真正的阅读相比,前者就成为一种“反阅读”——它使人误以为自己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其实却陷入了一种更体面、更坦然的浪费时间的误区;它使人误以为自己在阅读,其实却在做着一件与真正的阅读本应达到的目的完全相反的事情。或许,这便是属于我们时代的最大阅读悖论,套用哈姆雷特著名的自诘:阅读还是反阅读?这是个问题!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阅读呢?
  ……
展开
目录
当我们谈论阅读时我们在谈论什么/1
阅读还是反阅读,这是个问题/3
与狄俄尼索斯喝一杯/6
孤身一人的对话/10
一千个哈姆雷特/15
如是我阅:神镜or魔镜/20
不能承受的阅读之殇/25
数据背后的真相/27
“三媚”当道:经典阅读的失落/41
读图时代:图像对文字的胜利/54
独立书店:不该消逝的风景/62
时间都去哪儿了/733
网络阅读:或止于浏览/83
工具塑造思维: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两种文化/85
注意力悖论与深度阅读的终结/941
搜索取代记忆:修养飞上了云端/102
伤不起:一个微博大咖的自白/108
被高估了的电子书/115
教育之痛:阅读兴趣是如何被扼杀的/123
低龄化电子依赖的隐忧/125
稀薄的家庭阅读氛围/134
教科书,还是教科书!/145
“尸检式”的语文教育/156
Captain, My captain!/167
国民阅读的余思/177
俄罗斯:一个国民阅读的经典样本/179
阅读立法的能与不能/189
国民阅读与文化软实力/20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