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猩红A字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849039
  • 作      者:
    (美)霍桑著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1.本书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代表作,也被誉为美国心理分析小说开创篇;
  2.作者霍桑在美国乃至全球文坛享有极高的地位和威望,影响了海明威、麦克维尔、福克纳、菲茨杰拉德、波德莱尔等文坛大师。
  3.中国翻译界泰斗级译本,原汁原味还原了原著,并将一直以来的错误译名《红字》矫正为《猩红A字母》!
  4.根据本书改编的影视、舞台剧等作品形式在产生了持续轰动效应,影响了几代读者。本书为历代"文青"更为津津乐道,透过一出爱情悲剧,窥见时代的局限性及人性的本质,反映了当时的人文风貌及社会文化背景。
  5.本书定位:所有热爱外国名著、热爱《红字》的忠实读者粉丝。既适合白领、大学生阅读,亦可作为翻译人士及研究文学的作家、学者的参考读本;
  6.本书制作工艺精良考究,封面用红色大面积渲染,呼应了书名,又以黑白色人物画像直指女主人公赫丝黛·普丽恩幽深的内心世界。一小块黑色背景,暗合了人性的局限及精神桎梏的沉重。模切腰封贯穿封面,大气肃穆,高雅夺目,促成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达成了完美结合。
展开
作者简介
  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美国19世纪后期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代表作《猩红A字母》甫一问世,便引起了巨大轰动,在时隔一个半世纪后的今日仍是不朽的经典名著。小说以深邃的主题,通过对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中象征手法影响了《白鲸》作者麦克维尔、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及现代派文学的象征主义。此外,霍桑对美国文学史上一票有成就的作家诸如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福克纳等均产生过影响。

  潘庆舲,1930年生,江苏吴江人,中国资深翻译家(2002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此殊荣),英国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东方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1948年考入国立浙江大学,攻读外国文学,20世纪50年代起致力于东西方文学翻译与研究。已出版译著近三十种,译有美国文学长篇名著《大街》《巴比特》《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美国悲剧》《金融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瓦尔登湖》《猩红A字母》,以及一批波斯文学经典作品,另有专著《郁金香集》《波斯诗圣菲尔多西》《乌浒水悠悠》《域外文坛》。曾应邀访问日本、伊朗、美国。因新中国成立后率先译介波斯文学,"有开创之功"(季羡林先生评语)。2000年获伊朗哈塔米总统亲授伊中学术文化交流杰出学者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是世界上更具影响力的文学名著之一。
  作品以一桩"通奸罪"为核心展开了故事情节,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与此"罪行"相关的四个人物的精神历程。女主人公赫丝黛·普丽恩被牧师狄姆斯泰诱骗怀孕。虚伪的清教徒社会视此事为大逆不道,作为惩罚,赫丝黛要终生佩戴象征"通奸"耻辱的红色A字并游街示众……
  这部小说不仅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代表作,也被视为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篇之作。已被译成几十种语言,并被改编成影视、舞台剧,在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部作品首次以矫正后的书名《猩红A字母》在国内出版。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群胡子拉碴、衣着褴褛、头戴尖顶灰帽的男人,当中还混杂着女人家,有的戴着兜帽,有的光着脑袋,他们全都麇集在一幢大木头房子前头。那厚厚实实的橡木大门上,钉满了尖戳戳的铁钉头。
  新殖民地的开创者,不管他们原先策划的是什么样儿的人类美德与幸福的乌托邦,可是草创伊始,他们出于实际需要,就认为非得从处女地里划出一块做坟场,另一块则兴修大牢。按照这种惯例,我们很有把握地推定:波士顿的先民在谷山某处建造第一座监狱的年代,是和他们在艾萨克.约翰逊的地块里标出第一块墓地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后来约翰逊的坟地四周墓碑林立,不啻英王礼拜堂的老墓园的核心。可以肯定地说,在这里殖民设市镇大约十五年或二十年之后,这种木结构的监狱,由于风吹雨淋已呈露沧桑的痕迹,给这道狰狞阴森的大门平添了几分黯然的惨相。橡木大门上沉重的铁制部件锈迹斑斑,仿佛比新大陆任何史迹更为古老。如同一切与罪恶沾边的事物一样,这座监狱好像从来就没有过韶光岁月。在这幢丑陋的大房子前面,一直到累累车辙的市街之间,有一块草地,上面疯长着牛蒡、蒺藜、毒莠等诸如此类不堪入目的野草,它们显然跟这个地块真有点儿意气相投,反正这个地块这么早就绽开文明社会的一朵黑花--监狱。可是在大门的一侧,几乎傍着门坎边,长着一丛野玫瑰,正好赶上六月间,缀满了宝石般精致的花朵,使人想象,它们会向步入牢门的囚徒或出狱受刑的囚犯奉献芳香和柔媚,借以表示大自然由衷地对他们的怜悯和友爱。
  由于某种奇妙的机缘,这丛野玫瑰却历尽劫难而永生。这丛野玫瑰是仅仅因为当初庇荫过它的那些巨大的松树和橡树早已倒下了,才使它在古老又严峻的荒野中得以幸存呢,还是据传有相当可靠的证据所说,圣徒安妮.哈钦逊进牢门时踩踏过这个地块,才使花儿从她的脚印下破土而出--我们可犯不着费神加以断定。我们要讲的故事直接从这里--就是这道不吉祥的大门开始,而偏偏就在这里寻摸到这丛花儿,我们几乎不能不摘下一朵野玫瑰来,呈献给读者。但愿这朵野玫瑰能用来象征在这个讲述人性脆弱和悲哀的故事中可以发现馥郁芳香的道德之花,也可在读到故事令人黯然神伤的结局时备不住得到一些宽慰。
  ……
展开
目录
译序          我与THE SCARLET LETTER 的未了情 /潘庆舲  001
第二版序言    《猩红A字母》   015
前言          海关——《猩红A字母》   017
第一章        牢门   061
第二章        集市   065
第三章        相识   077
第四章        会见   089
第五章        赫丝黛的绣花绝活   099
第六章        珍珠   111
第七章        总督府   123
第八章        小精灵和牧师   133
第九章        医生   145
第十章        医生和病人   157
第十一章      内心深处   169
第十二章      牧师夜游   177
第十三章      赫丝黛的另一瞥   189
第十四章      赫丝黛和医生   199
第十五章      赫丝黛和珍珠   207
第十六章      林中散步   215
第十七章      本堂牧师和堂区居民   223
第十八章      大好阳光乍现   235
第十九章      珍珠在小溪边   243
第二十章      不尴不尬的牧师   249
第二十一章    新英格兰节庆日   263
第二十二章    节庆游行   275
第二十三章    猩红A字母的启示   289
第二十四章    结尾   301
译后记        感念中美两位 BOWDOIN学人 /潘庆舲  30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