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奖得主约瑟夫·卡农新谍战小说,全球读者好评炸裂!
哈佛大学毕业的约瑟夫·卡农,是爱伦·坡奖获得者,在世界惊险小说中占有一席之地。他还被很多读者称赞,可以媲美英国著名谍战作家约翰·勒卡雷。《柏林孤谍》自去年3月在美国出版,受到众多读者及媒体的点赞推荐,并入选2015《纽约时报》十大好书,还被介译到19个国家和地区。卡农的作品《德国好人》曾被改编为电影,由史蒂文·索德伯格执导,乔治·克鲁尼和凯特·布兰切特主演。
●如果命运将你推入孤独绝境,你是否还有孤注一掷的勇气,反戈一击?
亚力克斯为了回家,1个人,对抗3个国家。面对国家与个人、忠诚与背叛、真实与谎言、爱情与利用、目的与手段,甚至生存与死亡,亚力克斯不得不从犹太作家迅速蜕变为在世界危险战场上玩转两面的“经验老手”。从笔尖至刀尖,是信念与智慧,支撑着他应对命运无情的考验。无论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亚力克斯,还是和平时期的我们,人生不免遭逢意想不到的绝境,而这个时候,你是否还有孤注一掷的勇气,对命运反戈一击?
●《柏林孤谍》入选2015《纽约时报》十大好书,2015年NPR、《华尔街日报》图书。
●这是一个发了疯的世界,没有人可以信任,每个人都带着面具,信仰、爱情,甚至人性都成了讽刺。
1个人,对抗3个国家,他要回家!
1949年,犹太作家亚力克斯因其社会主义信仰使他成为麦卡锡政治迫害的对象。面对驱逐出境与骨肉分离,他被迫与中情局定下协约——以在柏林搜集情报换取回美资格。
然而,重新踏上柏林的那一刻事情便走向失控边缘——中情局接线人制造的绑架案,致使东德特工被杀;他的特殊身份,又迫使他成为德共线人;更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真正的任务是监视唯一爱过的女人艾琳。亚力克斯于不知不觉间深陷绝境,要在世界危险的间谍战场扮演双面线人。
十年后重逢的亚力克斯和艾琳,在理智与情感间徘徊。然而,逃出劳工营的埃里希的出现,艾琳慌乱下的举动,让三人原本复杂的境况雪上加霜。
危机四伏的柏林,情报是生存下去的筹码,信任已成奢华品,忠诚随时可成致命利器……爱能否帮他们度过危局?谁又是亚力克斯可以信任的人?
这是一个发了疯的世界,没有人可以信任。每个人都带着面具,信仰、爱情,甚至人性都成了讽刺!谍战与惊险、阴谋与背叛、理智与情感、生存与道德、真实与谎言,从驰骋在笔尖到在刀尖上行走。一个人,三个国家,为了回家,亚力克斯孤注一掷,从“门外汉”迅速蜕变为玩转两面的经验老手。
而如果命运也将你推入孤独绝境,你是否还有孤注一掷的勇气,反戈一击?
“在走廊的时候小心一点儿,不要发出太大的声音。”艾琳低语着,呼吸急促,透着不顾一切的迫切渴求,如同往日一般。“我想施密特夫人现在肯定在门边静听,她以前是这个街区的督察员,到现在她都不肯停止这个活计。”艾琳把手指放到唇边,小心翼翼地打开门。进门是个小会客厅,楼梯就在会客厅的另一头。“你能看清吗?要不要我点根火柴?”依然是密谋般的窃窃低语。她转身再次依偎在亚力克斯的怀里,悄声道,“可能这样更好,你看不见我的样子,一切就还跟从前一样。”说着,又迫不及待地亲吻着亚力克斯。“这边,倚着楼梯会好一点儿。”楼梯刚好在天窗下,借着洒落的月光隐约可见,影影绰绰。
艾琳的脚突然踩到了什么东西——一个小桶,小孩子的玩具,发出咔哒咔哒的脆响。
“哦!”她又低声咯咯地笑起来,“现在她都会设陷阱了。你等等。”她掏出手包,拿出一根火柴点亮,随手一挥扔到地板上。“好了。”她牵起亚力克斯的手,领着他走到楼梯口,说道,“沿着扶手上楼就好了。小心,这是第一级台阶。”
突然,从楼梯旁的一团漆黑中传来一声鬼鬼祟祟的细微响动:“艾琳。”
艾琳呆愣住了。
“在这儿。”
有人正沿着墙根朝他们轻声走来,“谢天谢地,终于等到你了。”
一张瘦削的脸庞从幽暗的月光里走了出来,如鬼魅般诡异。
“埃里希!”艾琳轻呼出声,“埃里希?”
“我不确定你是不是还住在这里。”两人都竭力压低声音。
“埃里希!”艾琳几乎啜泣道,“天啊!你怎么变成这样了,你怎么瘦成这副皮包骨的样子。天啊!”
两人执手相看,无语凝噎。
“好了。”艾琳安抚着埃里希,“一切都过去了,埃里希。”
“我现在必须要躲起来。你能把我藏起来吗?”
“藏起来?”
“我们逃跑……”埃里希抬起头,方才注意到亚力克斯的存在,顿时满脸震撼惊骇。在他的认知中,亚力克斯早已故去多年。“亚力克斯?”
埃里希的目光在两人身上来回巡视,心中充满了疑惑不解,他刚刚听到了什么,在楼梯旁等着我?还有艾琳的娇笑声。那样的亲昵。
“是的,是我。”
“真的是你?”亚力克斯的出现实在是令人费解。
“你说逃跑是什么意思?”艾琳打量端详着埃里希,“你还好吗?你瘦得像个骷髅架一样。”艾琳抽泣着,声音喑哑,“我的天,他们到底对你做了什么?”
亚力克斯凝视着埃里希,这个曾被他们藏进楼梯储物间里的男孩。他曾有着和艾琳一样的漂亮发色,如今被剪成囚犯式的寸头,已难以辨清头发的颜色。全身沾满尘垢,皮肤紧贴在骨头上,双眼在眼窝里显得特别凸出。他倚在楼梯栏杆上,勉力支撑维持站立的姿势。
“来,”艾琳出声道,“亚力克斯,过来帮我一下。埃里希你抓紧扶手。”
一盏摇曳的烛火出现在黑暗中,有人拿着蜡烛从门里走出来。
“是谁?你们在干吗?”
“是我,施密特夫人。又断电了,很难看清路。”
埃里希转过身去,背对着烛光。
“格哈特夫人,原来是你。”施密特夫人边说边举高蜡烛,“哦?你有两个客人?”
“我可以借用下你的蜡烛吗?”艾琳轻快地问道,“你真是好心,我明天会拿一根新的还给你。谢谢了。”施密特夫人还没来得及反对,艾琳已经一把接过蜡烛,拿在自己手上了。
“这么晚了还要开派对吗?”
“不是,不是要开派对,”艾琳解释道,“是我的……”艾琳突然住口,意识到自己差点儿说漏嘴,“嗯,他们就是护送我回来而已。”
“现在你到家了。”
“是的,谢谢你了。”艾琳不再接话,转身上楼。其他两人跟在她身后,蒙混着上去了。
走到门口,艾琳让亚力克斯拿着蜡烛,她在包里翻找钥匙。埃里希倚靠在墙上,勉力支撑着自己,显然已是筋疲力尽,倦怠到了极点。“要是在过去,她肯定就去打小报告了。”艾琳揶揄道,“那个老巫婆。来,你们快进去吧。埃里希,你还能走路吗?你哪里不舒服?”
“没有,我只是很累而已。”他整个人瘫软在沙发上,头眼昏花。
“亚力克斯,”他轻声开口问道,“你在这里做什么?”
“你现在先不要管这些,”艾琳边说,边关切地轻抚着他,“之后我们再跟你解释。你都冻僵了,没有外套吗?”
“呵,外套。”埃里希似笑非笑,好像这个笑话只有他一个人才懂。
“来,披上这个。”艾琳拿过一件针织毛毯裹在他的肩膀上,然后爱抚着他枯瘦的脸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你饿吗?”
“有水给我喝吗?”
“亚力克斯,在那边。”艾琳点点头指了指旁边的茶几,“我的天啊,你的手怎么这么冰。”艾琳将埃里希的双手捧在掌心轻搓。
“嗯,卡车上温度很低。”
“什么卡车?”
“鲁迪有个堂哥是开卡车的,我们就是靠那辆卡车逃出来的。但是车厢里面很冷。谢谢。”从亚力克斯手里接过水杯,抬起头端详着他,问道,“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你会在柏林?我还以为你……”
“是的,我回来了。快喝点水吧,暖下身子。”
埃里希仰头咕咚几大口将水喝光,身体还是止不住地战栗。
“你受伤了没?”艾琳关切道,“你从哪里逃出来的?”
“矿井,集中营。我们这些战俘都被统一送到那里去了。回到德国,却不能回自己的家,变成奴隶劳工了。”埃里希移开视线,继续道,“在那里,每天都有人生病死去。我不能再回去了。”说着,不禁哽咽。
“好了好了,你现在在这儿了,不是吗?”
埃里希再次望向亚力克斯,“你现在和艾琳在一起?”满腔狐疑困扰着他。
“我只是送她回家而已,我们刚参加完一个宴会。”
“宴会。”那已经是离他很遥远的事情了。
“他们有给你饭吃吗?你看起来……”
埃里希摇头道:“我们不会饿死。”
亚力克斯和艾琳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疑虑。
“这里有足够吃的东西。萨舍送来了……”艾琳停了下来,起身到橱柜里翻找,“可能还有一些奶酪芝士。”
“他们知道吗?”亚力克斯问道,“知道你们逃跑了吗?”
埃里希点点头,说:“只是因为我们是搭着鲁迪堂哥的卡车逃的,才能逃得这么远。以往,他们总是能在附近那些小村庄里就抓到你,那些警察,德国警察,我们德国人,他们会找到你的行踪。有时运气好能逃到远一点儿的比较大的城镇,那样更容易混进人群中,但你还是得通过那些路障,把守的都是苏联人。整个区域,所有的城镇,都被封锁起来了。所以他们总是能把你抓回去。”他的声音很虚弱,像是在自言自语。
……
第一部分 吕措夫广场
第二部分 文化联盟
第三部分 里克大街
第四部分 玛丽恩大街
第五部分 施普雷河湾
第六部分 奥拉宁堡
第七部分 滕珀尔霍夫
第八部分 勃兰登堡门
作者按
约瑟夫·卡农有着极好的历史素养。他以柏林错综复杂的局势以及幸存者面临的多重矛盾为故事背景,同时夹杂了一段时运不济、令人叹惋的爱情故事。精湛的间谍技巧、曲折反转的情节,以及含糊暧昧的道德边界,这三者的精妙融合更使《柏林孤谍》成为一本高潮迭起、欲罢不能的惊险小说。
——《出版人周刊》
情节紧张,令人欲罢不能……无法想象有人能中途放下此书……氛围营造独到,深刻勾勒出一个残骸遍野的柏林,以及身陷孤独绝境里亚力克斯的复杂心理……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惊险间谍小说。
——凯特·桑德斯,《泰晤士报》
倘若你还在苦苦找寻格雷厄姆·格林和约翰·勒卡雷的结合体,《柏林孤谍》便是你的不二选择……是我近几年间阅读的刺激人心的小说之一。
——亚历山大·麦卡伦·史密斯,《周日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