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852年匿名发表处女作《幼年时代》。1853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获得许多宝贵的战争题材。1855年辞去军职前往彼得堡,结识了许多当时著名的文人,萌发了人道主义的种子。1862年结婚,婚后15年中,完成了划时代的作品《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妮娜》。晚年因夫妻间纷争不断,于1910年10月底的一个深夜离家,11月7日死在火车站站长的小屋里。其主要作品还有《复活》《穷人》《伊凡·伊里奇之死》等多部。他被列宁赞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号冷红生、践卓翁,福建闽县(今福州)人。1882年中举。1899年,与友人王寿昌合译《茶花女遗事》,从此开始文学翻译生涯。戊戌变法前,已接受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誓为清室遗老,思想趋于保守。他最早反对宋诗派,反对寄人篱下,“不遂己志,自为己诗”。工画,工占文。1912年《平报》创刊,开辟“铁笛亭琐记”、“践卓翁短篇小说”、“讽喻白话诗”等专栏,并任编辑,从此自著小说。新文化运动爆发后,著文反对,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妖梦》两篇,对新文化运动有影射、攻击之意。著有《金陵秋》、《是庐漫录》4卷、《合浦珠传奇》、《民庐诗存》、《春觉斋论文》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