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何为幸福
朋友都比我厉害
和上学时候的朋友碰面,或是听人说起他们的近况时,你可能会为一股突如其来的陌生感而惊讶。那个当初和你一起吃便当、为无聊的玩笑笑弯了腰、放学后在那家不顺路的麦当劳里,和你有聊不完话题的孩子……
她早早地结了婚,现在已有一双儿女。她每日的生活忙碌而疲惫,对孩子们说话时却充满温柔,那张脸上明明白白地写着“母亲”二字。
毕业后,他在公司崭露头角,如今已经做到主任级别,听说去国外出差也是家常便饭了,高档品牌的西服套装,仿佛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大学毕业的时候,她和男友分手,之后身旁的人又换了几任。每换一任,她都比之前更漂亮一些。她下个月结婚,听说丈夫是个有名的音乐制作人。
得知朋友过上了漂亮的生活,你由衷地为他们高兴。但不知为何,又觉得失落。特别是把他们的喜讯告诉你身边的人时,总觉得听你说话的人在无声地责问你——“他们过得很好,而你呢?”你这么想着,觉得身子都僵成了一团。
石川啄木咏过这样一首歌:
待到吾友皆功成名就
我便买花回来
与妻相亲相爱
或许你会想起这首歌,却又失落地想起:“原来,我连可以相亲相爱的妻子(丈夫、恋人)都没有呀……” 其实你知道,现在的自己绝非不幸,你的生活一切都很正常。但得知曾经和自己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朋友,如今却跑到了你的前面,跑到你伸手都碰不到的地方,毕竟还是会吃惊的——时间在我们身上公平地流走,而我究竟干了些什么?
看到和自己同龄的艺人、专业体育运动员等名人在业界活跃的身姿,你告诉自己:“那些都是特别有天赋的人”,不认为自己和他们有什么可比性。可当你看到曾经的同学、朋友的成长,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败已经无法挽回。
这种时候,只要告诉自己:你是你,她是她,就不至于那么难过。可是你又似乎知道,她一定是经历了一些努力、艰辛和磨难才走到了今天,而你自己当年选择避开了这些。这样一来,还是会自责。
逝去的时间已经于事无补,如果现在还能做些什么来弥补就好了……?
幸福指数居高不下的日本
我们常常会为自己不中用、不够努力而苦恼。和那些优秀的朋友们一比,情绪立刻一落千丈,似乎自己一点儿优点也没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是不是把幸福的标准设定得太高了?是不是因为把目标定得过高,而给自己带来了无谓的苦恼?
“不会的!我对自己没有过高的期望。不过是想达到 ‘平均水平’,尝尝‘平凡的幸福’罢了!”——也许不少人会这么想,哦,不如说是大部分人都会这么想吧。但我们制定的标准真的那么“平均”、“平凡”吗?
大多数时候,我们心中的“普通”,是从父母那一辈继承的价值观。抚养我们长大、疼爱我们的父母这么说过:
“妈妈(爸爸)才不盼着你成为一个十分优秀的人,你只要有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能普普通通地结婚,构筑你小小的幸福就行啦。” 父母的话绝对不假,这一定是他们衷心的盼望。
我们父母的青春留在了昭和[1]中后期的日本,那是一个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年代。尽管当中也遇过几次考验,但总体来说,日本经济在那个年代一路向上,人口增加,都市扩大,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我们父母眼里的“平凡的小幸福”是什么呢……
“普通的工作”: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正式员工,工资不高,但涨幅稳定,公司中部分员工可享受终身雇佣制度。
“普普通通地结婚”:和一个有稳定工作的(异性)正式员工结婚,单凭对方的收入即可满足两个人的生活。
“小幸福”:买到带院子的独栋小楼和小轿车,供子女读完大学(确保他们不做“家里蹲”,也不做违法的事),晚年生活开销来自养老金和退休金。
而事实上,无论是我们的父母还是我们自己,或许都没意识到这样的标准在如今究竟有多难达到。
让我们拿动画片《蜡笔小新》举个例子。它的漫画版 1990 年起开始在青年杂志《漫画 Action》上连载,在海外也享有超高人气。这部搞笑漫画的主人公是成长在普通家庭的调皮幼儿园宝宝新之助,他惹出的乱子不计其数,不过现在,我希望大家关注一下新之助的父亲广志:
“东京霞关一家贸易公司的课长。和妻子美伢(二十九岁,家庭主妇)、长子新之助(五岁)、长女小葵(零岁)一起住在埼玉县春日部市的一栋单门独户房子里。”
广志是贸易公司的课长,已婚,育有两个子女。这个三十五岁的男人,在离单位还不算远的位置买了一户独栋的房子。放在 2014 年,这样的人恐怕已属凤毛麟角。
漫画《蜡笔小新》问世时,正是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前夕,广志在故事中被描绘成一个“不争气的上班族”。不过在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社会的样貌已经天翻地覆。如果今天再让作者画一个广志的特别篇(还要将他的身高定得再高些)——他若出现在同学会上,一定风光无限;若去征婚,一定很抢手。1990 年的“普通”,在 2014 年,早已成了“高阶”。
那时的社会结构如今已然瓦解,经济也急剧缩水,想要达到从前的“普通”标准,早已困难了不知多少倍。可父母那一辈人却认识不到这个现实,也许他们有生之年都再难认识到。
父母们眼中“普通的幸福”,已经一点也不普通了。可以说,是幸福的指数已经变了——从前五十分就能满足的幸福,现在要打七十分才能达标。应该看清的是,你的朋友中那些表现出色的,其实已经可以归属于超常人群了。
“普通”、“平均”、“标准”这些词,已经成了这个时代幸福尺度的代名词。我们总以为目标越具体或许就越容易实现,可现实却往往不遂人愿。“小幸福” 的标准也许从没变过,但我们必须想明白,它指代的究竟是什么内容、是哪一种幸福。在这个年代活着,确实是不太容易的。
别再幻想“光辉的自我”
我们可以在电视、杂志、互联网上看到许多女人的生活方式。记者笔下的女演员、摄影师镜头中的大明星、普通女人写的个人博客……每个人的生活都千差万别。
我们会不自觉地从这些女性中选出和自己相像的人来,照着她们的样子生活。这本身是一件能激励自我的好事,可一不留神,这样做又不知不觉地提高了“生活的难度”。
每个受人尊敬、令人憧憬的女性都十分努力。
她们不光生得美,还在意自己的容貌。
即使原本身材不好,也通过锻炼瘦身塑形。
收入或许不多,但很会节约和理财,存款日益增多。
她们气质优雅,愿意将自己精致美妙的生活展现给每一个人。
她们都是贤妻良母,教出的孩子考得上名门院校。
……
这一类人本就有与生俱来的才华,又肯付出努力。在外界眼中,她们似乎闪闪发光,满足地享受着人生。
在一些场合看到这样的人,特别是当她和自己的年龄、经历相仿时,我们很容易就会拿自己和对方比较,陷入失落的情绪中——“世界上竟然有那么优秀的人,简直无所不能。而我却……”这么一想,自己似乎毫无价值。诚然,我也曾有过这种感受!
可是仔细想想,好像也没什么好失落的。我们的人生绝不是两页写真采访、三十分钟的电视节目就能概括的。我们看到的,不过是那个人最光辉灿烂的一面,正是那个最美的瞬间才吸引了那么多人向往的目光。
我们的人生在那两页专栏出现之前便已存在,也不会因为专栏的出现而中断。专栏的主人公不会永远光辉灿烂,她也有狼狈的瞬间、有倦怠的时刻,一定也有做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是的,我们和她并没有什么不同。
那则专栏、那档节目、那篇博客都不过是展现在世人眼中的“舞台”。有那样一个舞台也挺好,毕竟那是真实的,保持一份向往也是重要的。不过我们还是应该知道,“有些事情,别太当真就好。”
从前,我为了写瘦身类书籍采访过医护人员,他们常对我说:“那些小姑娘总把杂志上登的女明星的三围当真,让我们很头大。”听说,年轻女孩为了模仿女明星,疯狂地瘦身减脂,给医护人员添了不少麻烦。
娱乐节目上,已到中年的过气女星咯咯地笑着坦白: “那时候的三围?!假的假的!那是事务所随便编的!我的实际体重比官方数据要重十公斤呢!”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也都能微笑着接纳,觉得那谎言是无害的、可爱的。
当然也有公开自己真正三围的女星,可那又有什么所谓呢?人只要活着,三围不是每天都在变化的吗?
不光三围,没有人能永远保持自己最灿烂的瞬间。我们都一样,会遇上好境遇,也会有不走运的时候。
能为“最灿烂的一瞬”努力奋斗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但说句实在话:如果用永远光辉璀璨的目标来束缚自己,一旦做不到就自责、没完没了地叹气,这的确没什么意义。
我有一个朋友,是个满怀自信又优秀的人。她是极为普通的家庭主妇,她和她的家庭都安稳而平静,毫不花哨,也毫不惹眼。
但是,我从没听她抱怨过自己和家人,她也不曾流露出对平静生活的失落,这一点让我十分佩服。和那些自信过了头的傲慢女人不同,她周身散发出一种宁静和坚持,能让人感受到她对自己的信任。
有的和她情况类似的女人,甚至生活比她更富足的女人们动辄便会因为丈夫、孩子或金钱大发牢骚。为何她看起来总是那么平静、幸福呢?
和她相处久了,我渐渐了解了她,懂得了个中原委。她从不与人攀比,也不羡慕别人。偶尔听说邻居或者哪位艺人过得十分精彩,便告诉自己“那些事情与我无关”,近乎冷酷地将这些信息摒除在视野之外。
而她看待自己则非常客观,不过高也不过低。因此不致过分失落,也不致错看了自己而变得傲慢。她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些地方努力提高。她没有类似于“想变得耀眼”的光鲜欲望,所以能有效分配自己的能量。
对我来说,她是很好的典范。
我们其实不需要一直闪亮。人这一辈子,为了某个光辉灿烂的瞬间,暂且狼狈些、俗气些也无妨——我希望自己能认同这一点,成为这样的女人。
[1] 昭和是日本天皇裕仁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时间为 1926 年 12 月 25 日-1989 年 1 月 7 日。——译者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