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创业的本质(从人的角度看)
问题的源起
之所以会想谈创业团队这个话题,是与我工作本职相关。之前几年,我主要从事创业教育,通过建立培训体系,设置培训产品服务于初创者。那时候的初创者就好比幼儿园的小朋友,对于创业尚处在一个Idea或者Demo阶段,他们对于真正创业还是抱有很美好的愿望。就像幼儿园时的自己,特别向往早日背上书包上小学,然后自己会在大人的指导下学习一点拼音字母和简单的算术,遇到已经上学的表哥表姐还要显摆一下自己,显得自己已信心满满的准备好上学了。同样的道理,那段时候,创业者一碰到我就扯着我谈创业项目,都觉得自己的项目是天底下最棒的,是能赚钱、颠覆原有行业且改变世界的。哪怕是卖包子、给中小学生补课之类的传统项目,都觉得自己牛气的很。可见在真正创业前令人着迷的是看似有着无比灿烂明天的项目,仿佛个个都是Google、Facebook。关于这一点我很能理解,创业者的Idea都是源于他们自己的爱好,结合掌握的信息和资源,然后几个哥们儿一起越聊越投机,就开始上手做了,心里面都是美滋滋,对项目的未来充满着热情和美好的愿景。对于项目初始期,好多团队都是日日念夜夜想,时不我待似的头脑风暴,然后迅速修改和调整项目,一遍又一遍,直到团队觉得是个经过N多次论证的可行的创业项目了。我敢说现如今的年轻人在Idea横空出世时,脑海里多半已经开始描绘上市敲钟时的亢奋一刻了。
后来我的工作内容转为为资助后创业者服务,有机会访谈大量创业路上1-2年的创业者,了解他们创业项目进行的情况等,诸如:公司活得怎样?发展得如何?还需要哪些资源去支持项目?忽然发现他们大都跟我聊的是团队发生了什么、团队出了什么问题等话题,较少还像之前满怀激情的聊项目了。一开始令我十分差异,怎么创业准备期和真创业后差别那么大,一年前对于项目前景的激情都去哪儿啦。样本量大了之后,我恍然大悟,创业点子固然重要,但真打起“仗”来靠的是执行,执行则依赖的是几个合伙创始人。几个创始人好比一台车的引擎,开得快慢与否,能跑多远可都指望它了。一旦引擎熄火或爆缸,车就完蛋了。纵然车型再好看,整车技术再高端,统统歇菜。网易公开课上有一部斯坦福大学的系列创业课程。期间就讲到项目很重要,但缺了执行再好的Idea也白搭。从初创团队的案例中,足见团队的重要性。团队是由人组成的,那么创业那些事儿蕴含的本质(从人的角度看)到底为何呢?我首先想表达一个清晰的概念界定,即此书中探讨的创业团队是指合伙人或股东层面的原始的那几个哥们儿、姐们儿以及最初招聘的“开国”员工。
2014年起我开始以私人董事会形式组织创业小伙伴们聚会并讨论问题。形式上来讲现场感是很强的,我会要求创业者们当场提出一个在创业路上当下遇到的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由大家投票,根据票数遴选出一个大多数人想讨论的问题。然后由这个问题的拥有者阐述问题的背景,针对该问题采用过的策略及效果。接着大家会以提问的方式刨根问底该问题背后的本质究竟为何。最后大家会结合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积累的相似经验和教训,为问题拥有者出谋划策。在2014年举办的30场次中,几乎每一场都会有人提出关于创始团队的问题,最终成为大家一致要讨论的多达近20次。关于创业团队的问题大致会有:
如何选择互补型的合伙人?
如何看待和好朋友一起创业的问题?
如何找到技术合伙人?
如何寻找合适的合伙人?
为什么创业找不到靠谱的合伙人?
如何处理合伙人之间的摩擦、理念分歧?
怎样建设一个优秀的团队?
如何吸引比自己优秀的人才加入创业团队?
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
如何看待创业时合伙人的离开?
…………
创业者的实际困扰引我思考,为何一帮人会聚在一起乐此不疲搞这个苦逼的创业,没日没夜得干,还要受数不清的委屈,完了还不一定成功,因为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大多创业是死在了黎明到来的前夜。思考中让我不断对创业者肃然起敬。创业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为之生者是喜欢创业,可为之死者乃真爱创业。爱之缘起绝非过眼云烟,深得真爱之道,方为创业大境界。从人的角度,到底创业是咋回事呢?上面那么多关于创业团队的问题背后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极客故事
我想从我的实习生给我分享的一个大学生极客的故事聊起吧。
我的实习生是上海某知名高校的学霸,他说起了校友的一段故事。而这则故事,后来我又在人人网上搜索到了故事的大致全貌。话说故事的主人公小周是软件学院的学生,是学校大名鼎鼎的极客。以编写GPA?Tool程序而在闻名于校园。GPA?Tool的作用就是帮助同学们在校园网抓取各门课程的打分情况,从而推算出选哪位老师的课更容易得高分。小周认为,自己编写的软件有用,并且获得认可固然是件好事,但最重要的东西是产生这个构想的过程的第一步——即研究一种方法,对拿到的、难以分析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使数据“可视化”,从而给它们赋予意义。
“其实我做这个东西(GPA?Tool),第一步就是要对数据做一个处理,怎么样把一个杂乱的、不规整的也看起来没有太大价值的数据,转化成能够被人理解、接受的产品……这时候可能要反向地去做一些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