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物理研究前沿系列:量子光学研究前沿》:
虽然上述4个实验仅仅是简单地证明了即使不采用量子逻辑操作,也能利用量子系统实现有用的计算,但它们对光量子计算研究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目前各国科学家都在致力于实现更大光子数的玻色采样。理论研究表明,随着N的增大,当进行玻色采样实验的光子数达到20左右的时候,基于光学系统的玻色采样将很有可能是第一个能从真正意义上打败经典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
1.5.2拓扑量子纠错实验
量子计算机由于其超越经典计算机极限的强大并行运算能力,已成为21世纪量子物理学家们梦寐以求的目标。然而,学术界公认的长期困扰其物理实现的最大问题——“消相干效应”(由于量子计算机不可避免地与环境耦合而产生的各种噪声从而使计算过程产生各种错误),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克服这个难题,需要发展量子纠错技术。阈值理论作为量子纠错理论中最重要的结果,阐述了在量子计算机中,对于每个门都会以P概率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如果P小于某个阈值Pc,那么就有可能实现任意长、任意精确的量子计算。但是大多数高容错阈值(10—4~10—2)的量子容错计算都要求粒子间的长程强相互作用,因此在实验上很难实现,而仅需要局域相互作用的容错量子计算方案又通常对应于很低的容错阈值。对于传统的基于二维晶格量子比特和最近邻逻辑门的级联编码,目前所知的最高容错阈值为2.02×10—5。
在这样的二维晶格中,进行基于簇态拓扑量子计算的理论框架下的拓扑量子纠错是非常有优势的。该方案利用了三维(3D)簇态的拓扑性质,它本身具有一种对错误有很强鲁棒性的结构,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局域测量来实现量子计算,并且同时实现纠错。通过把主动纠错和拓扑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得到高达0.7%~1.1%的容错阈值和高达24.9%的容失阈值。拓扑量子纠错方案大大降低了对操作精度的要求,达到了现有实验技术可以实现的水平。为了进行实用化的拓扑量子计算,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具有更多量子比特的拓扑簇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