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用勤奋筑起云梯
一个作家一辈子其实只能干一件事:把自己的血肉连同自己的灵魂转移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第二章
经历是写作的富矿
我为什么成了一个这样的作家,而没有成为像海明威、福克纳那样的作家,我想这与我独特的童年经历有关。
第三章
用眼睛思考
当他和牛孤独地置身空旷辽阔的田野中时,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感到孤独和寂寞的莫言,会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云、飞过的鸟,还会看湛蓝的牛眼和映在牛眼里他的倒影。
第四章
用耳朵阅读
声音比音乐更大、更丰富。声音是世界的存在形式,是人类灵魂寄居的一个甲壳。声音也是人类与上帝沟通的一种手段,有许多人借着它的力量飞上了天国,飞向了相对的永恒。
第五章
用鼻子写作
有气味的小说是好的小说,有自己独特气味的小说是最好的小说,能让自己的书充满气味的作家是好的作家,能让自己的书充满独特气味的作家是最好的作家。
第六章
用想象力构思
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没有想象的文学就像摘除了大脑半球的狗,虽然活着但没有灵气,虽然是狗也是废狗。
第七章
把好人当坏人写
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好人有阴险的一面,同时坏人也有善良的一面。
第八章
把坏人当好人写
作家可以把所谓的坏人物当作小说或者剧本主要的人物来描写。作家在写这些人的时候,也可以把他们当人来写,这也是一代又一代作家获得的最真切的道理。
第九章
化虚为实
长篇小说应该是鲸鱼,在深海里,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着,波浪翻滚地交配着,血水浩荡地生产着,与成群结队的鲨鱼,保持着足够的距离。
第十章
化实为虚
在一篇题为《白狗秋千架》的小说里,莫言第一次战战兢兢地打起了“高密东北乡”的旗号,从此开始了“聚啸山林,打家劫舍”的文学生涯。
第十一章
多元化的叙述视角
我不愿意四平八稳地讲一个故事,当然也不愿意搞一些过分前卫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我希望能够找到巧妙的、精致的、自然的结构。
第十二章
表达要直白浅显
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向人们传达许多最基本的道理,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没有发明空调之前,热死的人并不比现在多。
第十三章
方言土语的腔调
要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和写作特色,只能在创作实践中自己去探索,别人总结的东西未必是适用的。
第十四章
用个性写出风格
一个写作者应该关注并且将其作为写作素材的,应该是与众不同的,表现出丰富个性特征的生活,一个写作者观察事物的视角,应该是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视角。
第十五章
七嘴八舌话莫言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
附录
莫言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2012年12月8日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领奖演讲,在约40分钟的演讲中,莫言追忆了自己的母亲,回顾了文学创作之路,并与听众分享了三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展开
在众多研究莫言、写莫言的书中,本书独辟蹊径,从教学生写作文的角度谈莫言、写莫言,令人耳目一新。不仅会对青少年学生及家长们有所帮助,而且对众多喜爱莫言、研究莫言却不知从何处着手的同志们也是一个启示。
——莫言的大哥、高密一中原副校长 管谟贤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阅读和写作对一个人成长的作用。现实中的人和事、书中的人和事,都在我的成长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写作更是促进了我的成长,我写我知、我写我思、我写我愿,写作清晰了我的思维,凝练了我的思想,丰富了我的人生。
《跟莫言学写作》让我们在阅读中读懂莫言的写作之路,通过阅读莫言的作品,学习如何写作。我深知,学校的阅读和写作训练远远不够,阅读和写作应该成为每一名学生自觉的追求。莫言的写作之路,也是他的人生之路,向莫言学写作,更要丰富自我、体验人生、感悟美好、追求真知。
我希望学生们不仅为了得高分而写作,更要为了心灵成长而写作,为了追求人生理想而进行创造性表述。
所以我认真地向大家推荐《跟莫言学写作》。
——北京育才学校校长 刘继忠
成功来自勤奋,读书开启智慧之门。《跟莫言学写作》开辟写作新境界,探索并总结了莫言的14个创作之“道”,为热爱文学和写作的年轻人走向成功递了一把金钥匙。
——山东省政府督学 贾玉德
本书打开了了解莫言小说创作的另一扇窗,从中窥见了莫言行走在文学道路上的独特身影。
——潍坊市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 陈雪梅
作文水平有高下,写作境界有高低。本书揭秘大师级的创作思想,总结14个写作秘籍。我相信,阅读完此书,你会瞬间开悟,从而让你爱上写作,学会写作,创作出更多佳作,写作境界会更上一层楼。
——《课堂内外》杂志社主编、副总编 郝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