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爱默生传:生为自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1691419
  • 作      者:
    (美)詹姆斯·埃利奥特·卡伯特著
  • 出 版 社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大师馆】全系精彩图书:

  《【大师馆01】贝尼尼传:他的人生他的罗马》

  《【大师馆02】全新的但丁:诗人·思想家·男人》

  《【大师馆03】不寻常的男人:塞万提斯的时代和人生》

  《【大师馆04】魔戒的锻造者:托尔金传》

  《【大师馆05】理查德·瓦格纳:作品-生平-时代》

  《【大师馆06】阿尔贝·加缪:自由人生》

  《【大师馆07】吸血鬼家族:拜伦的激情、嫉妒与诅咒》

  《【大师馆08】威廉·福克纳:成为一个现代主义者》

  《【大师馆09】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他的文学人生》

  《【大师馆10】E.E.卡明斯:诗人的一生》

  《【大师馆11】蒲宁与纳博科夫:一生的较量》

  《【大师馆12】查理·卓别林自传:喜剧梦想》

  《【大师馆13】父与子:信仰与偏见》

  《【大师馆14】洪堡兄弟:时代的双星》

  《【大师馆15】永恒:埃德加·爱伦·坡与其世界之谜》

  《【大师馆16】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创造者:刘易斯·卡罗尔传》

  《【大师馆17】爱因斯坦自述》

  《【大师馆18】发明世界的巫师:托马斯·爱迪生传》

  《【大师馆19】里尔克和女性:挚爱诗心》

  《【大师馆20】马基雅维里:一个被误解的人》

  《【大师馆21】打造玛丽·居里:信息时代的知识产权与名人文化》

  《【大师馆22】在骄阳和新月之下:伊塔洛·卡尔维诺讲故事》

  《【大师馆23】用人生写作的J.M.库切:与时间面对面》

  《【大师馆24】领悟年代:卡夫卡的一生》

  《【大师馆25】一段未被记录的历史:E.M.福斯特的人生》

  《【大师馆26】爱默生传:生为自由》

  《【大师馆27】意志力:海明威传》

  《【大师馆28】斯陀夫人传》


  爱默生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尼采等人都公开承认从他那里受益匪浅;当代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卢姆干脆宣称:“爱默生就是上帝!”。

  爱默生在文学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散文和诗歌上。本书可以让读者与朋友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爱默生的外在与内在形象,书中对爱默生的生活背景、大学生涯、怎么成为牧师、婚姻状况、他在欧洲旅行的见闻以及晚年光景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还原了一个别样的爱默生。


展开
作者简介

  詹姆斯·埃利奥特·卡伯特,美国作家、哲学家,出生于美国波士顿市,1845年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学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教授哲学,是“美国文艺复兴运动”(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核心成员。1848年起担任《马萨诸塞季刊》主编。他是梭罗的报道记者,也是爱默生的学生及一生的朋友。

  佘卓桓(译者),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历史专业,专职翻译。研究领域:英国文学、历史,本森著作等。出版译著有:《抵抗全敌》《勇敢的心》《销售就是玩转情商》《过好每一天》《心灵的富足》《大学之窗》《仰望星空》《查理·卓别林自传》等。

  孔谧(校对),加籍华人,MBA硕士,英美文学及语言学学士,辅修国际经济与贸易。现任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外籍专家、国际交流与合作主管。作品有:《无畏的希望——奥巴马通向白宫之路演讲集1》《改变才有机会——奥巴马通向白宫之路演讲集2》《在组织中工作》《向前看·在路上》《缔造帝国经济的50位巨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爱默生传:生为自由》这部传记是爱默生先生生前授权传记作家詹姆斯·埃利奥特·卡伯特撰写的,是目前公认的权WEI版本。本书通过书信、日记的形式记述了爱默生的一生,书写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爱默生。卡伯特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跟老师同住一处,他在爱默生的晚年及去世后整理老师的信件和作品全集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因长期与老师相处和共事,让卡伯特的这本传记成为其代表作及后世了解爱默生先生的一生无法绕开的一部经典。

展开
精彩书评

  ★这部传记让我更加确定:爱默生不仅在伟大诗人和作家行列里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伟大哲学家的行列里也赫赫有名,在这个行列中的大师还有西塞罗、柏拉图、培根、帕斯卡、斯威夫特和伏尔泰等……
  ——马修·阿诺,英国诗人、文学评论家
  
  ★这部传记知识丰富、思想深刻且意义深远,有助于我们了解爱默生的时代及其一生。该书不只是卡伯特先生的成果,它已上升到了哲学探究的高度。
  ——《印第安纳波利斯》杂志
  
  ★爱默生不是专属美国的伟人,他是全世界的伟人。《爱默生传:生为自由》不仅展示了爱默生的信件、日记,从中更能读出这位伟人的思想之博大和人文精神之深厚。
  ——《滑铁卢日报》

展开
精彩书摘

  《爱默生传:生为自由》:
  第一章 出生地,血统,童年时期
  1803一1817年
  1808年7月17日,星期天,波士顿第一教堂的威廉·爱默生牧师就关于放弃之前在城镇中心的教堂,而选择在郊区那个“更为宽敞与便利”的教堂一事,对教众发表演说。他表示,他们这样做,绝对没有违背耶稣基督的戒律,因为“将原先那座位于喧嚣城镇中心与集市大街的教堂,迁移到远离城镇商业与娱乐中心的地方是正确的”。在接下来的星期四,当宗教仪式第一次在全新的教堂里举行的时候,他提醒教众们,要感谢“在之前那座古老且衰败的教堂里礼拜”,也要为拥有这座宽敞、充满美感的全新教堂而心存感激。他说:“在这座人口密集的城市里,让我们有这样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去做礼拜,这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
  第一教堂是波士顿地区历史最古老的教堂,甚至要比这座城镇本身的历史还要古老。因为,这座教堂是在之前的查尔斯镇上建立起来的,当时这里还在一片树丛的阴影覆盖之下,这发生在温斯罗普与他的同伴穿越河流之前的事情了。他们在来到这座建筑的第三天之后就离开了。当这座教堂在1713年建立起来的时候,波尔特会长就表示,这座教堂是新英格兰地区造价成本最高且最为精美的教堂。按照当时的情况,这座教堂坐落在玉米山(也就是现在的华盛顿大街)。现在,这里耸立着罗杰斯大楼,在距离州立大街不远的街角处。但是,随着城镇的不断发展,玉米山地区的人口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喧闹了。到了1808年,这座老砖建筑的所有者(当时,人们就是这样称呼这座教堂的)接受了本杰明·乔伊先生的提议,准备建造一座全新的教堂与牧师住所,并且还要在夏天大街的教区土地上建造三座砖制的住所。作为回报,他得到玉米山地区原先教堂的所有权以及13500美元的现金。
  古老的教区房子是木制建筑,耸立在这片土地的中央(其覆盖范围大约有1英亩),其所有权属于教堂,但“坐落(按照理查德·霍林斯黑德与他的妻子安在1680年的话来说)在波士顿镇的南端”。也就是在夏日大街上。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昌西大街的一个街角,距离教堂有半里路左右。
  这座充满乡村气息的房子就坐落在大街的后面,一直延伸到现在的埃文大街,附近有一座果园与花园。在昔日大街的两旁种植着一排排的榆树与伦巴第白杨树。拉尔夫·瓦尔多是威廉·爱默生与鲁斯(哈斯金斯)·爱默生的第四个孩子(第三个男孩子),出生时间是1803年5月25日。
  时至今日,那些想在同一个地方找寻“隐居的安静感觉”的人会发现,这里与华盛顿大街其实没有什么区别。这些人要不是有多年前对这里的记忆,他们很难单靠印象想象出这里已经有了一排排遮蔽着天空的仓库建筑。在这片繁忙喧嚣当中,是一大片开阔的花园与牧场。这里夏天阴凉,冬天则阳光明媚。爱默生的童年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德雷克说:“在1815年前,夏日大街有一个面积为两英亩的牧场,牛铃发出来的叮当响声经常可以听到。这一带附近的盖尔、柯芬思、罗素、巴雷尔、莱德斯、普雷勒斯等人的房子,就隐藏在果园与花园当中。这些热情好客的人家会用自制的苹果酒或是自制的奶油,去招待来客。”
  爱默生在1872年5月26日的日记中写道:
  昨天是我的69岁生日,我要到夏日大街上办点事。虽然这里距离我当年出生的地方非常近,但我来到这条大街的时候,内心还是感到了一些疑惑。当我看到“金斯顿大街”的路牌之后,我感到非常惊讶。我发现这里的花岗岩房屋根本没有透露出一丝奈斯·戈达德农场以及长长的木制栅栏的气息。同时,在距离我出生地非常近的昌西大街的角落里,我也同样感受不到之前的感觉。我突然想到一点,应该只有少数一些活着的人,对这座人口迅速增长的城市的过去有一定的了解。因为当我读到玛丽姑姑的手稿时,发现她对过去贵族的品格以及生活品位有着强烈的认知。我在年轻时期乃至壮年时期能够在这里听到她曾在信中所说的这一切。
  即便当我在20年之后回想起来的时候,这条夏日大街区域仍然是孩子们游玩的天堂。每个假日的下午与中午休息时,我们都会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开阔的土地、栅栏与大道,有错综复杂的小屋与木制房屋,有被废弃的谷仓以及许久没有人触碰过的干草堆。这里甚至还有一个池塘。冬天的时候,一位初学滑冰的人甚至会穿上冰鞋在这里试着练习滑冰。这里距离咸水河也很近,孩子们可以在码头上捉到比目鱼与鳕鱼。在附近不远的平民居住地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开阔的运动场所。但是,爱默生对这些都一无所知。他后来跟我说,他小时候根本没有雪橇,也从来没有胆量去滑雪橇,因为他害怕“那个名为圆点的地方”——来自风车角与南角的粗鲁男孩始终都会来这里找碴儿,因此他们只能沿着夏日大街来到普通民众居住的地方。然后,他们会在那里与来自城市西边地区的男孩打架。母亲之前警告他,不要与大街上那些粗鲁的男孩产生矛盾,因此他经常只是站在家门口,想要看看那些粗鲁的男孩是什么样子。
  在爱默生的日记中,一些内容是讲述“当他还是一个圆胖男孩,在昌西大街上转动轮圈,在拉丁学校朗诵着从斯科特到坎贝尔的诗歌的事情”。但是,我没有发现可以证明爱默生进行这些玩耍或是体形圆胖的证据。“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一起的,”威廉·亨利·弗内斯牧师在他对爱默生的一些回忆里谈到这点,他的回忆也证实了我的想法。“但是,我只能想到爱默生小时候玩耍的一个情景,那时在我母亲房间的地板上。我认为爱默生小时候根本没有参加其他男孩的游戏,这不是因为他的身体从小比较孱弱,而只是因为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思想就沉浸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关于这方面,我最深的一个印象就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当他沉浸在阅读书籍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都会逐渐离开。我还记得,当我第一次认识他的时候,他当时尚没有产生对文学方面的追求。”
  鲁夫斯·达维斯是爱默生在拉丁学校的同学。他将爱默生描述成一个“穿着蓝色花布衣服,一脸高深的男孩形象——相比于其他同学给我留下的印象,他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认识他之后,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同学,我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我只是觉得他身上散发出一种天使般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是那么的强烈”。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出生地,血统,童年时期
第二章  大学生涯、学校任职及人生前景
第三章  为牧师而准备,前往南方的旅行,返回家乡
第四章  第二教堂时期的爱默生及其婚姻
第五章  欧洲旅行的见闻
第六章  返回家乡,定居康科德
第七章  先验主义
第八章  康科德的生活
第九章  宗教
第十章  在康科德生活期间,拜访朋友
第十一章  《日晷》杂志,爱默生的先验主义
第十二章  改革
第十三章  演说,经济状况,与孩子的相处方式
第十四章  第二次前往英国、法国
第十五章  前往西部发表演说,反奴隶制的冲突
第十六章  成为哈佛大学的校监并发表演说
第十七章  第三次前往欧洲,出版随笔,晚年光景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