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岭坡高地上辟出的这块开阔地,实在堪称一流构思,命名为米开朗基罗广场,就更使人为之肃然起敬。从广场上鸟瞰,直觉就会告诉你这是一座古旧的城市:红瓦灰墙的建筑物似仍残留着中世纪的积尘;圣母百花大教堂里的“天堂门”这个位置自然看不到,但教堂的巨型圆顶和相隔不远的高耸塔楼无疑显示着昔日的气派;一座廊桥默默坐落在阿诺河上,本来造型一般,但你也会被告知:亨利-豪里达的著名油画《但丁与贝特丽丝邂逅》正是在此取材,但丁痴恋贝特丽丝而终生尽显单相思的故事印痕,在桥上仍然可以检索……从山上下来,走在已经磨蚀得见了麻粒的石板街道上,仍然兴致勃勃,即使嘀嘀嗒嗒下着小雨,也绝对不会心情抑郁。佛罗伦萨市内基本见不到任何现代建筑物,仗着一城老街道老房子老教堂老陈迹老人物……来自各国的游人就终年络绎不绝。
应该是上帝太青睐阿诺河,所以给这座河畔城市派生了一系列分量超重的人物——当然也可说是历史明显给佛罗伦萨以重负,所以刻意地纠集了这么一窝子名字注定着必然写进各种史册的名人: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薄伽丘、彼德拉克、阿尔伯蒂、维尼奥拉……并各得其所地将他们安置在文学、美学、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里,还选择在中世纪末端让他们各自发力——于是一场被史家誉为“文艺复兴”的人文景象,最先就在这座城市里煮得沸滚。
从山坡一路看下来:广场、街市、教堂、艺术学院、博物馆、名人故居,最后来到市政广场——千万别以为来这参观人家的市政建设——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艺术广场或露天美术馆。它和它后面的乌菲兹美术馆聚集了数不胜数的珍品雕塑,当然它还有另外一些称呼:总督广场、市民广场或者锡尼奥里亚广场。
巡览每一件作品后,谁都由衷喝彩,反复赞叹;谁都倾情不已,感慨不断。但,我却总被一个古怪的词缠绕着:那是嫉妒……在佛罗伦萨,谈论美术造诣绝对是班门弄斧;评价雕塑作品也可能沦为不知天高地厚,反正我是没有这个胆量。但既然已经被嫉妒二字纠缠,于是就打算沿着这个路线图去倒腾一番。
按照我们的传统,嫉妒是贬义词,羡慕是褒义词,但据说在欧洲各个语种中,羡慕与嫉妒都属于同类表意词语,加上历史的行进一般会使词语更趋中性化,于是这两个词语就基本鱼目混珠得一塌糊涂了。
所以,这里说的嫉妒,必须声明是采用中国用法。嫉妒意味最为明显的是在广场中心最最抢眼的位置——《大卫》,又是《大卫》!在米开朗基罗广场高地上,已经随着《大卫》目光俯瞰了整个城市;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已经欣赏了《大卫》的真品;现在锡尼奥里亚广场,又是《大卫》领衔着一群同样出类拔萃的艺术雕塑……《大卫》出自米开朗基罗之手,作品主人公原型是以色列大名鼎鼎的大卫王,这个早年当过牧羊人的少年,在一次两军对垒的阵前,沉着冷静地用甩石打翻巨人哥利亚,从而成功击败非利士人咄咄逼人的进攻……1501年开始动工,1504年正式落成的《大卫》,一下子就享誉欧罗巴,此前能以男子身体语言阐释形而上主题的只能上溯古希腊的《拉奥孔》或者《掷铁饼者》等寥寥几座。当然,《大卫》绝非米氏的最早雕塑作业,远在罗马教廷内,《哀悼耶稣》等雕品早已经使这位20来岁的佛罗伦萨小伙子声名鹊起。所以,说《大卫》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成名作或者扛鼎之作都对,但也未必都十分准确。但说这是男人们最引为自豪的标本或者最为之骄傲的完美体图,就不应该存有异议。《大卫》集力量、健美、坚定、从容为一体,从形到神,从姿势到蕴蓄,从气概展现到风度指数……都无不尽情地释放着男性的原始魅力和真正昂扬。如从作品的实体解读,或许还有更多角度来佐证力的意涵,美的感召和英气的合理流泻……如此倜傥强劲的男子形象,谁人敢来嫉妒?也许连大卫自己都没有察觉到:在它的北面,就有这么一双眼睛。表面看,好像是他对众多朝拜的美女不屑于看一眼而有意把头偏向左侧,其实,他日日夜夜向大卫射出的目光都交织着恨与怨,他每时每刻显示出来的挑衅,无不流泻着嫉妒与不服。之所以说日日夜夜,每时每刻——那是因为它由另一座雕塑作品发出。
射来敌对眼神的不是别人,乃是比古罗马更早的希腊半岛上的一尊巨神——海神波塞冬的雕像,海神的座基是一个巴洛克式的意大利喷泉,和《大卫》像一样,都用白色的大理石为材料,且都是一样的精雕细琢,匠心独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