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故事的道德前提:怎样掌控电影口碑与票房:harnessing virtue & vice for box office succes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215177
  • 作      者:
    (美)斯坦利·D. 威廉斯(Stanley D. Williams)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身为编剧,如何写作真实可信的人物和情节
  ·身为导演,如何准确把握一部电影的整体基调
  ·身为制片人,如何选出最有含金量的银幕故事
  ·身为观众,如何提炼精致画面背后的深思熟虑
  《故事的道德前提:怎样掌控电影口碑与票房》是一本专业的电影创作指导书。在内容上,它较为偏向电影专业教学,但是从可读性上来看,本书的语言相对通俗易懂,如此一来,不仅专业的读者会需要本书,较为大众品味的读者可能也会对这本书有兴趣。
  书中主要是在讲剧作法上的东西,但是它的内容又不局限于剧作,它对于制片人对剧本的筛选、导演对影片的构思,以及演员把握角色状态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因此本书有推广到整个电影创作的前期人员手中的潜力,如制片、编剧、导演。
  书中涉及到了几本剧作上的经典《故事》《电影编剧创作指南》《编剧的艺术》。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和补充了这些经典,搭配在一起推广会对编剧有一定的连锁吸引力。书中独创的一个概念“恩宠时刻”也可以作为一个买点来宣传,这个概念是在之前的剧作书中有所体现,但是没有真正提出的一个概念,大致的意思就是故事中的角色在心理上的一个拐点,某个事件对于角色产生了触动,以至于他开始做出改变,从而让故事更有趣味性也更有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斯坦利·D·威廉斯(Stanley D.Williams),备受赞誉的国际电影创作者、作家,拥有物理学、传播学以及电影制作等多个学位的大学教师。在过去的30年中,他参与制片、编导、拍摄以及剪辑了400多个影视项目,其中包括为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的公司与娱乐机构制作的直播节目。他撰写的关于电影、传媒以及传播领域的评论文章已在北美及欧洲多国发表。威廉斯博士同时也是一名编剧和大学电影制作教师。

展开
内容介绍

  《故事的道德前提:怎样掌控电影口碑与票房》是对以往经典剧作法的一个完美补充与扩展。它从经典剧作结构入手,另辟蹊径,独创了新的概念——“道德前提”,详细阐述了在铺陈角色的困境,串联曲折的情节,以及构思那些期望引起观众共鸣的故事时,道德前提如何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故事的道德前提:怎样掌控电影口碑与票房》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道德前提的历史、理论、组成结构以及在情节设置中具体应用的分析,使读者对其产生明确的认知;第二部分则展示了一套具体的操作方法,并用影片实例加以说明,有助于编剧、导演、制片人以及其他电影创作者,更直观地理解如何运用道德前提,使故事更具有吸引力。而身为观众,通过阅读本书,也能明白一个好故事是如何让你逐步深陷其中的。这本书将成为指引故事创作者一路披荆斩棘的明灯,也会是一本观众读解影片时作为参考的随身手册。

展开
精彩书评

  《故事的道德前提》一书具有深刻的洞察力,观点发人深省,并且新颖独到。我一直希望有人能够写出这样的著作,而斯坦做到了。我们需要这样实用的作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了解编剧创作的艺术和技巧。
  ——埃德·所罗门,《乞赎的灵魂》、《黑衣人》、《比尔和泰德历险记》,编剧、导演
  
  非常棒的一部著作!斯坦·威廉姆斯为编剧书写了一部全新的圣经。每一个好莱坞编剧,或者初级入门者,都应该阅读这本书,并深入研究它的内容。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帮助你开阔思路,原因与结果、行为与动机、夏娃手中的禁果与人类的原罪,在广阔的叙事体系中永远有这些恒久不变的基本元素。
  ——布赖恩·伯德,《逮捕》、《圣诞好疯狂》、《天使在人间》,编剧、制片人
  
  道德前提——主题、精神主线、主控思想、潜藏的普遍真理、贯穿始终的情感脉络、信息图景——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你将会如何定义它!所有成功有效的电影作品都拥有道德前提。威廉姆斯帮助所有的电影编剧以及批评理论家们理解了故事的核心真谛。这本书,给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论述:理论曲线、图解例证以及实践建议,对于编剧、电影制作人员甚至是电影批评家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
  ——罗伯特·约翰斯顿,富勒神学院博士
  
  对于坚持不懈进行创作的编剧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讨论意义和研究意义的工具,它能为你提供充足的燃料!斯坦·威廉姆斯将电影票房的成功与持久的人类美德结合在一起。《故事的道德前提》提供了一个颇有指导意义的方法,让编剧们能够从容不迫地从电影的第一幕淡入工作到最终的结束画面。
  ——克雷格·德特韦勒,编剧,《矩阵的意义》作者,拜欧拉大学影视广播学院教授
  
  《故事的道德前提》恰到好处地解释了为什么那些最出众的故事,通常都表现得比故事讲述者更加智慧与高贵。我非常相信斯坦·威廉姆斯如此专业描述下的现象,能够告诉我们关于人类自身的最真实的哲理。
  ——克里斯托弗·赖利,编剧,《好莱坞标准》作者
  
  这本书太棒了!《故事的道德前提》做到了许多大学、研究院的电影教育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它将“一部电影如何获取成功”简明扼要的提炼出来,形成了一个可操作的理论,用来指引电影中每一幕场景的发展。我曾经阅读过大量的主流剧本,而他们的操作方式都是立足于一个固有的道德前提之下的。多么希望当我还在电影学校学习的时候,就能够遇到这本书,这将为我节省下大量的时间。为何曾经在编织某个故事场景时痛苦万分地做了诸多无用功,因为实际上它们根本就缺乏一个道德前提。
  ——吉姆·罗索,《惊狂好莱坞》编剧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章 现代写作指南中的道德前提
  主题和道德前提对电影具有重要意义,一些有关剧本写作的书籍也同样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帮助。当我们讨论“道德前提”这个概念时,不同的学者采用了不同的词汇,并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释。所以,我想是时候来界定并巩固一下这些错综复杂的概念、定义以及手法,确定出来一个代表性的语汇。我的建议是称之为“道德前提(The Moral Premise)”,而本书也正是我对其进行梳理和巩固后的成果。因而请允许我花一点时间,来点评一些当代学者的著述,看看他们是怎样运用自己的方式、语言来定义“道德前提”的。然后我会将这些理论都归结在同一面旗帜之下,并对它的实践操作步骤给出建议。
  3.1 罗伯特·麦基的“主控思想”
  罗伯特·麦基(Robert McKee)在《故事》(Story)一书中,用“主控思想(controlling idea)”来指代电影中的道德前提,他将其定义为“故事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动作以及最后一幕高潮的审美情绪,所表达出来的终极意义。”
  麦基在书中也同时描述了主控思想是怎样通过主要人物的诉求,来引导故事主线构建的,无论这条主线是有意识的欲望还是无意识的欲望,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主角在实现自己诉求的过程中,通常会发生两类事情:一类是推动着主角更加靠近自己的目标(“积极的推动”),一类是对于这一变动的阻碍(“消极的推动”)。指向目标的历程就像一次上下起伏的过山车之旅,而它正是由主控思想进行控制的:
  故事的主控思想可以被概括成为一句简单的话,它描述了从最初状态直到最终状态的途中,生命个体是如何经历改变,以及为何经历改变。这是故事最淳朴的意义形式,在探寻“如何”以及“为何”改变的路上,生命的图景逐渐被观众接纳,并吸收进他们自身的生活中。
  麦基的主控思想理论,为我将要论述的道德前提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桥梁。相较于道德前提来说,麦基传达的概念有一些不同,并且相对狭窄了些。但可贵之处在于,他非常明白现实中存在着某一个观点、一个概念、一个单一的思想,能够用于总结归纳甚至是控制整个故事以及所有的铺垫情节——这一点我将在后文中更明确的点出。换句话说,麦基的主控思想描述了故事的“轨迹(arc)”。他还给出了一些例子:
  在后文中我将要论述,道德前提与麦基的主控思想并没有非常大的区别——除了道德前提并不仅仅只是作用于主角与故事主线上,它同样作用于每一个细节人物以及所有的铺垫情节。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考察其他的编剧指导书籍,通过这种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前人的智慧,并将他们汇集在一起,以加强巩固。
  3.2 迈克尔·蒂耶诺的“行为思想”
  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对编剧的启示》(Aristotle`s Poetics for Screenwriters)一书中,迈克尔·蒂耶诺(Michael Tieron)总结归纳了成功戏剧的关键元素。蒂耶诺认为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位电影故事分析者,并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阐释为“对于戏剧故事讲述的无时限的普遍真理。”蒂耶诺为我们列出了亚里士多德讲故事的第一条原则:“讲故事需要内容。”为了给这个概念一个明确的实指,蒂耶诺随即引出了“行为思想(action-idea)”的概念,并被他称之为是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精髓。
  亚里士多德的“行为思想”指的是“主导着主角客观现实目的的那个简单的念头”,从始至终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另一种对行为思想论的阐释可能更加“高概念”一些——它是一个可以被几句话描述的情节性的观念,能够引发听者情绪上甚至是深层意识的反映。例如电影《大白鲨》(Jaws,1975)讲述的是“阻止一头杀人的鲨鱼”,这句话很简单,并且带有情绪化,但整部电影恰恰就归结在其中。
  故事讲述者的目的,就是带领着观众经历一段情绪的、精神的历程,并在其中揭示出有关人类经历的尖锐真理。这种历程对于观众来说应该是畅通无阻的,并且能够引发出深刻的共鸣。然而正如蒂耶诺阐释的那样,要让整部电影都围绕着一个简单的“行为思想”,需要主角在努力履行所有的动作行为同时,做出一个“道德的选择”。
  我们在电影中,时常会看到主角挣扎犹豫,难以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每逢此刻,我们便会对人物形成认同甚至尝试着代替他做出选择。当然,从根本上说,这样的选择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往往呈现出一个进退两难的道德困境,牵涉着并不明朗化的道德对错。一旦主角做出了一个决定,结果有可能会是好的,但是也同样存在着巨大的遭受厄运的风险。
  蒂耶诺在书中也探讨了行为的集结,或者称其为“经历线(through line)”,它指代的是电影创作者是否将故事所有不同的离散事件都汇集在同一个主题(one subject)之下,将它们按照逻辑的因果关系一个个绑系起来,贯穿电影始终。
  亚里士多德曾说,戏剧必须是关于“一个单一的,而非多重的问题。”也就是说,所有的人物都是在为同一件事情挣扎,只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罢了。在电影《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1999)中,所有的角色都在追寻一个始终逃避他们的美梦,而纵观整部电影,每一个角色都做出了一个道德选择,这个选择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解读并且收获这个美梦。
  电影通过一系列的情节事件展现,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人物对“美”的理解:莱斯特(Lester)对安吉拉(Angela)的欲望,珍妮(Janey)对里奇(Ricky)的爱慕,卡罗(Carol)与巴蒂(Buddy)的情愫,以及菲茨上校(Colonel Fitz)对莱斯特的复杂情绪,等等,电影创作者设定了一个核心观念并将其影像化,让我们得以通过不同角色的段落获得整部电影的主题。
  蒂耶诺这样评论电影《早餐俱乐部》(The Breakfast Club,1985):“从故事的每一个分子中,你都可以感受到行为思想,因为情节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在不断的唤起它。”这也是我在本书中的研究所要揭示的:如果一部电影想要获得成功,那么道德前提必须始终存在于每一幕场景中,存在于每一个主要人物的轨迹里。“整体永远都存在于每一个单独的部分之中。”在道德前提的语境里,每一个场景都要反映出道德前提,每一个人物、设定以及其他所有的元素都要如此。部分能够加固整体,电影主题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在任意一个独立场景中被反复的验证,并清晰的表达。“故事中所有引发改变的行为都必须能够引发核心的道德问题……观众想要看到的是确实的对与错,因为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这就是人类的本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
  这一观点,与拉约什·埃格里的“前提”、罗伯特·麦基的“主控思想”不谋而合——而它恰恰就是我所言的“道德前提”。正是道德前提,引发了行为与情节,让它们都朝着必然的结论前进。当我们以观众的身份,看着英雄人物经历一连串的行为与决定,在他的历程中接受无数的挑战与阻挠时,我们会全力支持他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电影创作者做的足够好,那么我们就好像拥有了一扇开向主角心灵的窗子,我们对故事的积极投入与关心将会点燃主角的动力,驱使着他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将情节和故事都推往我们想要看到的轨道上去。道德思想是起因,而情节是结果。正是这些符合道德的思想、决定以及行为带给了我们一种情绪上的感官体验,让我们能够认知到主角所有挣扎中存在着的美德与缺陷。
  本书之后的第八章,讲述实际操作的第一步中,我会要求你选择一种美德,而在第九章第二步中,当你设定一项与之对立的道德缺陷时——你必须选择一组真正的美德与缺陷,它们不仅对你而言是真实可信的,也需要你的观众们都能认可。电影创造出情绪的历程与通畅自然的结局,并不是因为表现了某种全新的道德观点或真理,而是因为它将人物放置在了观众自身的精神认同里,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原型经历(archetypical experiences)”。故事的客观现实情节,或者显性前提可以是虚假的,就像电影《惊爆银河系》(Galaxy Quest,1999)一样(外星人招纳主角拯救宇宙),但是电影的精神主观前提必须是真实可信的(我们的宇宙呼唤责任、勇气以及担当)。
  ……

展开
目录

推荐语 

推荐序 克里斯托弗·沃格勒 

自序 

导论 

第一部分 历史与理论

第一章. 前提与价值观

第二章. 苏格拉底与“宋飞”的共通之处.

第三章. 现代写作指南中的道德前提.

第四章. 讲故事的自然法则与过程.

第五章. 道德前提的结构设置.

第六章. 认同与道德前提 

 

第二部分 应用

第七章. 策略过程.

第八章. 第一步:确定主宰的美德.

第九章. 第二步:确定主宰的道德缺陷.

第十章. 第三步:确定故事的道德前提.

第十一章. 第四步:确定电影的类型.

第十二章. 第五步:确定主角的现实目的.

第十三章. 第六步:确定主角的现实障碍.

第十四章. 轨迹情节表与主要戏剧点.

第十五章. 第七步:确定主要的戏剧点. 

第十六章. 第八步:为戏剧点排序.

第十七章. 终极案例:电影《勇敢的心》. 

第十八章. 结.论.

第十九章. 

结语 

附录一:研究摘要

附录二:道德前提与主题索引 

参考书目 

参考片目

出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