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傅雷经典作品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009062
  • 作      者:
    傅雷[著]
  • 出 版 社 :
    当代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上海人。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1年回国,受聘于上海美专。后致力于文学翻译工作。1949年后,曾任作协上海分会理事、书记处书记。译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嘉尔曼》等,文艺理论著作有《艺术哲学》,另有《傅雷家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译文集》(十五卷)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文库:傅雷经典作品选》主要内容包括:文艺评论、研究文学史的新趋向、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论张爱玲的小说、《历史的镜子》、评《三里湾》、评《春种秋收》、翻译经验点滴、对于译名统一问题的意见等。
展开
精彩书摘
  这些学者对于“真”,较之“美”更为重视:
  “的确,这是我们整个的时代除了极少的例外,大家对于‘真’的观念,宛如什么具体的、普遍的、永久的东西;而对于‘美’的观念,只是个人的、渺茫的、暗昧的、变易无定的事物。自文艺复兴以来,‘真’的本能在人类社会中发展到把智慧的力量都吸住了。人们不息的发明证实、剖明、创立的新方法。这些方法到末了成为如是的确切,以至予人以绝对的印象。”
  所以,一种文学的研究价值,须视它能否获得某种切实的结果或某项事实而定。可是,相信在过去的文学作品中能够获得某项事实,必须要认定这过去是死的、固定的、凝结的、完全可以理解的才行。
  然而我们不能把过去认作还是半生存的么?我们对于过去,能不能以机械式的眼光去瞩视,而在一瞥之中可以吸收到一种现象?生命,生人的生命,并非在生人的眼睛与对象之间,放人不断的变易的色彩玻璃,使人们称为“他们的过去”的风景与装饰时时变换吗?过去自有它的生命,其一部分正是我们的生命的反映。
  那么,过去是否那样的可接近?对于我们的智慧,又是否那样的可理解?说过去是我们的一种食粮,——我们吞咽它以重新创造我们的生命的食粮,岂非更为切当?
  过去,不但是不能把它当作凝固的材料来研究,而且在文学的园地中,一切属于人的,一切有人性的,一切关于意见、品性、印象或感觉之类的东西,都不能以数字来估量。
  而且,所谓事实,也是从错综的现实中主观的割裂下来的片段,这种割裂的片段已经成为一种假设了。
  “……我觉得科学的文学史的最大的缺陷之一,是不知道假设的用途而要想法避免它。”
  这里,裴尔那·法伊氏接触到极精微的部分而明白地攻击莫尔南氏对于“真”的探讨了。莫尔南氏只欲减少错误,故他限制对象,以便更能抓住它的本体。他仔细的剪裁对象,使他的分析更为准确。
  ……
展开
目录
傅雷家书
傅雷书简
致杰维茨基
致梅纽因

文艺评论
研究文学史的新趋向
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论张爱玲的小说
《历史的镜子》
评《三里湾》
评《春种秋收》
翻译经验点滴
对于译名统一问题的意见

美术论
观画答客问
《宾虹书简》前言
薰琹的梦
塞尚
莱奥那多·达·芬奇(上)
莱奥那多·达·芬奇(下)
拉斐尔
格勒兹与狄德罗

音乐论
乐曲说明(之一)
乐曲说明(之二)
乐曲说明(之三)
与傅聪谈音乐
傅聪的成长
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
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

著译序跋
《夏洛外传》译者序
《人生五大问题》译者弁言
《恋爱与牺牲》译者序
《约翰·克利斯朵夫》译者献辞
《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二卷译者弁言
《幸福之路》译者弁言
《贝多芬传》译者序
《文明》译者弁言
《高老头》重译本序
《贝姨》译者弁言
《搅水女人》译者序
《艺术哲学》译者序

小说散文
梦中
回忆的一幕
法行通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