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穿越:文坛行走三十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656159
  • 作      者:
    张石山著
  • 出 版 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张石山,祖籍山西盂县,1947年生于太原。曾任《山西文学》主编、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山西文学院一级作家。张石山以小说创作知名文坛。两度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出版有小说集《母系家谱》《神主牌楼》。长篇纪实《商海炼狱》,长篇文化散文《洪荒的太息》等著作。近年涉猎影视剧本写作.独力创作了《后水浒英雄传》(20集),担纲改编了《吕梁英雄传》(20集)。正在热播中的《手足》(20集)电视剧,亦是张石山原创并亲自改编的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背影文丛·穿越:文坛行走三十年》是一本极富个性的当代文坛真实历史记录。作者曾为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在文坛摸爬滚打三十年,亲历的事件非常丰富:

  文坛名宿赵树理“拼刺刀”,马烽“摽罗锅”

  大院出了“女间谍”,作协评出“四大坏人”

  作协选举,青年才俊集体发难,白发泰斗拒不缴械

  选举完毕,“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结果出人意料……

  文坛好似战场,作协也是官场。作者依据回忆,直面历史,将一个省份三十年文坛的怪现状一一道来。这是一部泣血之作,也是一部光明之作,是新时期中国文坛的缩影。

展开
精彩书评

  ★张石山以中短篇小说名世,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登上文坛,至今笔耕不辍。他见证了文学界的兴衰荣辱,目击了作家群的世相百态。本书细节鲜活,文笔洒脱,让人切实感受当代文坛的时代脉动,填补了诸多历史记载的空白。在中国当代作家的回忆录中,可称独树一帜。

  ——丁东

  ★这是一本极富个性的当代文坛真实历史记录。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这样的另类文献更有价值。如果研究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山西文学,必读此书,因为作者提供了常态文学史中不可能提供的史料。

  ——谢泳

展开
精彩书摘

  冈夫,本名王玉堂。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投身文学,发表诗作。由于思想进步、鼓吹革命,于抗战爆发前夕被北京执政当局逮捕,关押在著名的草岚子监狱。狱中入党,介绍人是薄一波。日寇占领东北之后,对我华北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大举侵略中国。为了保护干部、应对日益严峻的形势,组织决定我被捕同志一律填写所谓“自首书”,以便出狱投身抗战。

  这本来是一种机智权变,后来“文革”中被说成是集体叛变。搞出“六十一个叛徒集团”惊天大案。

  据说,“文革”初起,造反派搞打砸抢,王老曾经拿出宪法与打家劫舍的暴徒理论。人们当笑话来说。我想,王老久经运动,竟然没有看透运动,足见其天真诗人气质。

  我们进入南华门,王老年届七旬,已经退休。老人家渐渐成了巷子里年龄最大、最和善的老人。但王老记忆力相当好,每有集会之类,往往要提前作诗一首;诗是现代诗,长短句,几十句诗歌,王老能够当场依靠默记背诵出来。

  对于机关工作,仅就我的记忆,王老至少立下两大功劳。

  一件,是帮助解决年轻人的调资问题。我们调入机关之后,迎来了一次全国性的调资。但调资面儿只有百分之四十。狼多肉少,即便马烽带头,老作家们都表态不要这一级工资,年轻人普遍调资依然困难。领导上便推举王老出面,上省里去争取指标。当时,省长王谦负责这方面的工作,见了王老,好生客气。听说作协名额不够,需要多少呢?王老说,“也就差那么五七六个的。”王谦大大给面子,痛快答应道,“给你十个!”张石山、李锐等二级工,这才人人得以提升一级工资,每月赚到了四十五元人民币。

  再一件,更了不得。作协现今不是有一个文学院吗?专业作家编制十来个。曾经荟萃了并将继续荟萃我省优秀作家;凡专业作家,享受全额工资、定期体检等优厚待遇。这个几乎是“世袭”一般的名额编制,也是王老争取来的。据称,是王老到北京找到薄一波老领导特批下来的。

  全国第四届作代会,王老作为特邀代表参会。会上,他曾经专诚去拜访过薄一波。回到宾馆后,李国涛老师同:王老,薄老给你说了点什么呢?王老笑呵呵地回答:呵呵,是说了点子什么来!李国涛回过脸,对我们讲:王老呀,已经有些糊涂了呀!当时,我在想:王老哪里糊涂!他的记忆力惊人,他的眼神是那样睿智。他只不过是不便说。或者不宜说罢了。此刻,恐怕糊涂的不是王老,而是包括你李国涛在内的年轻人呢!王老九十华诞,上级部门为老人家过寿。老人家不太乐意,他伸出一根手指,道:这个时候再过吧!王老的目标是起码活到一百岁。我们也期望、都相信,王老能够活到百岁。他是我们南华门的人瑞啊!王老却突然辞世了。听家人说,老人家笑呵呵的,坐在沙发上,突然不再言语。那真正是无疾而终。

  王老故去后,他的孩子还给过我一件王老的手迹。王老在一张便条上书写下了关于我的作品《血泪革台班》的评价,他认为:这部作品,即便列入中国极富传统的“说部”文学中,也毫不逊色。

  这样的评价,对我而言,无疑是够高的了;而评价的准确、到位,包括使用“说部”一词,显示了王老深厚的学养。

  山药蛋派祖师爷赵树理,不仅开解放区通俗文学之先河,行为举动、待人接物也最具平民化色彩。可惜我无缘认识这位前辈大师。我调入作协前,大师已经被残酷批斗致死。正如他在“文革”深入进行中,看透了运动的本质、曾经有过的无奈希望那样:历次运动,总要损失一些人;如果一定要损失,那就损失我吧!马烽、西戎他们还年轻,还能写点东西!得庆生还的几位老作家里,依照我的服光看来,孙谦老师最具平民化色彩。当然,比起几位战友,他的文化底子更厚一点,作品的文笔雅致优美,甚至带凡分洋气;把他归人山药蛋派,实在有点勉强。

  在院子里,人们说起孙谦,多半在前边冠之一个“老”字,叫他老孙谦。孙谦面相偏老。参加抗日的时候,不过二十来岁,下乡的时候老乡们会说:这个老同志总有四十几了吧?和年轻人一样跑跳,精神头儿不错哩!真到了四十多,下乡的时候老乡们偏又这样说:听说是个老作家,看去也不过五十多!总而言之,老孙就几乎从来没有年轻对。

  ……

展开
目录

自序你将如何走过历史
开篇 所谓文坛

第一章 文坛五老
1.诗人冈夫无疾而终
2.孙谦像个乡下人
3.关于胡正的几个段子
4.马烽,对人是不错的
5.长人西戎

第二章 借调生涯
1.编辑部格局
2.周宗奇说:你有什么权利享受安逸的生活
3.胡帆:北京人天天吃油条
4.何家骅的国际玩笑
5.顾全芳竟然比我还懒

第三章 编辑群像
1.忻州四俊杰
2.大同两老小
3.诗坛三巨头

第四章 阎氏故居
1.山西文坛与阎老西
2.南华门原是阎氏故居
3.从文联到作协

第五章 从文苦旅
1.被逼从文
2.巧遇邓撇子
3.欣逢刘大头

第六章 东阳笔会
1.扒车赴会
2.群英聚会
3.虱子大会

第七章 走近文坛
1.邂逅李锐
2.邸家河的插队生
3.恩师西戎
4.初识韩石山

第八章 噩梦醒来
1.调动噩梦
2.工作狂热
3.郑义与蒋韵

第九章 当年逸事
1.赵树理“拼刺刀”
2.马烽摞罗锅
3.跟踪女间谍
4.四大“坏人”
5.侯招笔会

第十章 北京领奖
1.南华门里的“石狮子”
2.被刺激起来的幸运儿
3.京西宾馆的“上等华人”
4大会众生相
5.王蒙,“大写的人”
6.周扬与会

第十一章 风雨变奏
1.青岛,笔会花絮
2.西安,与会诸公
3.话说唐达成
4.张石山:《老一辈人》的遭遇
5.张平:《祭妻》到《姐姐》
6.郑义:《远村》和《老井》
7.韩石山:《磨盘庄》被批

第十二章 决定因素
1.李锐,赵树理文学奖
2.张石山,孙谦的狗的干粮
3.成一、焦祖尧作品讨论会

第十三章 求学京城
1.徐刚,万年副所长
2.所长李清泉
3.传奇所长丁玲
4.张石山,当代陈世美
5.副主编,你不当都不成
6.郑义,献上致敬信

第十四章 分家波乱
1.分家大动荡
2.挽留周景芳
3.揪回燕治国
4.嘉奖何家骅
5.分解诗歌组

第十五章 为官一任
1.一个空抽屉
2.一群好编辑
3.五对打离婚
4.一纸军令状
5.一张辞职书

第十六章 换届风波
1.张石山:北大毕业的边缘人
2.韩石山:突然变成陌生人
3.马烽:不幸失算
4.忘恩负义的一票
5.触目惊心的一幕
6.成一、韩石山、周宗奇的遭遇

第十七章 十年纪略
1.李锐上五台
2.田中禾来山西
3.油漆风波
4.秀才造反

第十八章 世纪曙光
1.作家参政
2.换届
3.从刘巩时伐到周振义时代
4.第三次高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