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认知心理学:applying the science of the mind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5541581
  • 作      者:
    (美)布里奇特·罗宾逊-瑞格勒(Bridget Robinson-Riegler),(美)格雷戈里·罗宾逊-瑞格勒(Gregory Robinson-Riegler)著
  • 出 版 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了解和认识思维运作过程的百科全书,研究感知、注意、记忆、语言和推理等思维的科学。

1.经典心理学著作:研究我们的思维(THINKING),用科学方法来回答有关心智运作原理的基础问题。《认知心理学》初版中文版本曾被列入“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广受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专业学生和老师以及大众的认可,豆瓣评分高达8.2分。
2.专业审校: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韩布新教授审校
3.教授推荐: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魏坤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彭华茂推荐
4.涉及领域广:认知心理学本身跨学科,应用面广,涉及哲学、神经科学、人工智能、语言学、人类学
5.结构新颖:本书写作方式与认知系统中发生的直觉进程一样,在对认知心理学的历史有了初步了解后,就会从感知阶段(初步感知)前进到注意和即时记忆(注意),然后再前进到模式识别和概念表征(从记忆中提取特定标签)。从这个地方开始,你会前进到高 级心理过程,包括自传体记忆、语言、决策以及问题解决。
6.阅读轻松:《认知心理学》包含大量趣味实验、现实思考板块,帮助读者更易掌握知识点

为什么考试中我总是觉得那些问题的答案呼之欲出,却又说不出来?
为什么我们在地下车库找不到自己的车?
为什么大脑会自动补全或修整未说完或说错的话?
目击者记忆是如何被重塑的?
口误是怎么产生的?
哪些心理过程让你决定起床去上课?
AI是如何思考的?

对于“思维”是如何进行的,以及该如何加以改善,一般人知之甚少。不过,对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的思维过程,成千上万的“认知心理学家”的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数不清的研究,并对思维机制有了极大的了解。在阅读完本书后,你就不会再是“一般人”了。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美]布里奇特·罗宾逊-瑞格勒
-美国普渡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奥古斯堡学院认知心理学教授,已有25年教龄。
-研究方向聚焦于记忆领域,尤其关注奇异图像效果(bizarre imagery effects)及前瞻性记忆(prospective memory)。
-法庭目击证人证词可靠性鉴定专家。

[美]格雷戈里?罗宾逊-瑞格勒
-美国普渡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圣托马斯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已有29年教龄。
-研究方向为记忆领域,特别关注生成效应(generation effect)、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和自传体记忆,目前也关注技能效应和多任务注意以及正念。

译者简介
凌春秀
-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图书译者。
-译有《孤独》《我战胜了抑郁症》《焦虑者自救手册》《告别成瘾》。

审校者简介
韩布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导、学位委员会主任,亚洲心理协会(APsyA)主 席,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
-《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应用心理学》《中国老年学杂志》《本土咨商心理学学刊》《心理学通讯》编委。
展开
内容介绍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相对抽象、也相对有趣的重要分支,研究的就是思维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语言和推理等方面如何工作。
本书对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组织与整理,并且遵循思维过程设计了写作结构,内容包括信息加工、知觉、意识、记忆机制、即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重构、语言加工、问题解决等 12 个方面。本书在介绍基本理论和研究范式的基础上,讲解了认知心理学各领域的多元化研究成果和重要实验,并且强调学以致用,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设计了贴近日常的思考与实验栏目。
希望本书能够帮各高校的心理学教师与学生、心理学爱好者了解自己的思维与行动,更好地工作与生活。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 1章 信息加工与认知 // 001
1.1 什么是认知 // 001
1.1.1 跨学科观点 // 003
1.2 前认知心理学时期 // 004
1.2.1 心理物理学 // 005
1.2.2 结构主义 // 006
1.2.3 机能主义 // 007
1.2.4 行为主义 // 007
1.2.5 为认知心理学打下基础 // 009
1.3 认知心理学出现 // 011
1.3.1 S-R 解释大错特错吗 // 012
1.3.2 科技影响力 // 018
1.4 后行为主义时代 // 019
1.4.1 重新审视行为主义 // 019
1.4.2 信息加工与认知 // 020
1.4.3 联结主义与认知 // 020
1.4.4 隐喻之外的大脑 // 022
1.4.5 生态考虑和当前趋势 // 032

第 2 章 知觉与意识 // 035
2.1 知觉的基本问题 // 035
2.1.1 感觉与知觉 // 036
2.1.2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 036
2.2 视知觉的基本任务 // 037
2.2.1 知觉组织过程 // 037
2.3 多感官互动与整合 // 044
2.3.1 联觉 // 044
2.3.2 跨通道对应与相互作用 // 046
2.3.3 知觉与行动 // 051
2.4 意识与认知 // 061
2.4.1 主观意识觉察与认知 // 062
2.4.2 阈下知觉 // 066

第3 章 记忆机制 // 071
3.1 什么是注意 // 072
3.1.1 前注意加工与后注意加工 // 073
3.2 视觉注意 // 074
3.2.1 视觉注意的类型 // 074
3.2.2 视觉注意的限制 // 082
3.3 听觉注意 // 089
3.3.1 选择性注意 // 090
3.3.2 分配性注意 // 093
3.4 自动加工 // 097
3.4.1 斯特鲁普效应 // 097
3.4.2 自动化加工的特点 // 098
3.4.3 自动化解释 // 099
3.4.4 自动化成本 // 100
3.5 驾驶与注意 // 103
3.5.1 驾驶与听觉注意 // 104
3.5.2 驾驶与视觉注意 // 105

第4 章 即时记忆 // 109
4.1 控制执行注意的重要性 // 109
4.2 即时记忆的基本特点 // 112
4.2.1 持续时间限制 // 112
4.2.2 记忆容量限制 // 112
4.3 即时记忆的理论框架 // 115
4.3.1 模态模型 // 116
4.3.2 工作记忆模型 // 117
4.3.3 记忆的整体观 // 125
4.3.4 遗忘 // 129
4.4 谁是老板?执行控制问题 // 133
4.4.1 心智游移 // 133
4.4.2 控制的反讽过程 // 135
4.4.3 压力的影响 // 139
4.4.4 加强执行功能 // 140

第5 章 物体识别的概念与分类 // 147
5.1 识别与分类概述 // 147
5.1.1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识别 // 148
5.1.2 视觉物体识别 // 149
5.1.3 非视觉识别 // 158
5.2 面孔识别 // 161
5.2.1 人脸倒置 // 161
5.2.2 整体加工 // 162
5.2.3 面孔识别“特殊”吗 // 163
5.2.4 个体差异 // 165
5.2.5 自我识别 // 166
5.3 网络与概念 // 168
5.3.1 语义网络 // 169
5.3.2 概念与分类 // 171
5.3.3 关于概念/ 分类学习和表征的观点 // 173
5.3.4 当前问题与趋势 // 179

第6 章 长时记忆的基本过程 // 185
6.1 根本问题与区别 // 185
6.1.1 长时记忆的类型 // 186
6.1.2 用于编码、存储和提取的描述性框架 // 188
6.1.3 获取和使用的LTM 模式 // 189
6.2 外显长时记忆的编码过程 // 193
6.2.1 注意与重复 // 193
6.2.2 复述 // 197
6.2.3 加工水平 // 200
6.2.4 自我参照 // 201
6.2.5 生存加工 // 203
6.2.6 组织性与独特性 // 206
6.2.7 行动记忆 // 208
6.2.8 迁移适当加工 // 210
6.2.9 测试效应 // 211
6.3 长时记忆的提取过程 // 212
6.3.1 可用性与可获取性 // 213
6.3.2 编码特异性 // 213
6.3.3 内隐记忆 // 219

第7章 记忆的重构本质 // 225
7.1 建构记忆 // 225
7.2 记忆之罪 // 229
7.2.1 疏忽之罪 // 230
7.2.2 所犯之罪 // 231
7.3 目击者记忆 // 233
7.3.1 影响编码和存储的事件相关因素 // 233
7.3.2 影响编码和存储的事件后因素 // 241
7.3.3 提取因素 // 244
7.4 错觉记忆 // 250
7.4.1 简单事件 // 250
7.4.2 复杂事件 // 253
7.4.3 虚假记忆的理论框架 // 262
7.5 记忆恢复之争 // 266
7.5.1 创伤性事件记忆会被遗忘,然后又被想起吗 // 266
7.5.2 创伤记忆过程是特殊的吗 // 268
7.5.3 对创伤事件的虚假记忆 // 271
7.5.4 问题的答案 // 271

第8 章 自传体记忆 // 273
8.1 日常记忆 // 273
8.1.1 研究自传体记忆 // 274
8.1.2 什么是自传体记忆 // 275
8.2 自传体记忆的发展 // 276
8.2.1 童年期遗忘 // 277
8.2.2 怀旧性记忆上涨 // 282
8.2.3 遗忘 // 284
8.3 自传体记忆的提取 // 289
8.3.1 自传体记忆的编码特异性 // 289
8.3.2 自传体记忆提取的模型 // 292
8.3.3 无意识自传体记忆 // 294
8.4 情感与自传体回忆 // 297
8.4.1 闪光灯记忆 // 297
8.4.2 压抑与闪光灯记忆 // 303
8.5 自传体记忆的功能 // 304
8.5.1 自我功能 // 304
8.5.2 社会功能 // 306
8.5.3 指导功能 // 307

第9 章 语言和言语加工的基本问题 // 309
9.1 语言的基本原则 // 309
9.1.1 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 // 310
9.1.2 词语与规则 // 310
9.1.3 语言的设计特征 // 310
9.1.4 分析层面 // 312
9.2 音系学 // 312
9.2.1 音素和音位 // 313
9.3 词法 // 317
9.3.1 口语词汇的产生(或“变形”) // 318
9.3.2 口语词汇的感知 // 319
9.4 句法与语义 // 328
9.4.1 转换语法 // 329
9.5 语用学 // 336
9.5.1 会话结构 // 336
9.5.2 性别与会话 // 337
9.6 语言生成与知觉 // 338
9.6.1 言语生成 // 339
9.6.2 言语知觉 // 345

第 10 章 阅读与理解文本 // 349
10.1 阅读的机械部分 // 349
10.1.1 眼动 // 350
10.2 词语识别 // 354
10.2.1 阅读障碍 // 356
10.2.2 阅读应该如何教学 // 358
10.2.3 以英语为中心的语言研究 // 359
10.2.4 关于阅读的传说 // 361
10.3 句子层面的加工 // 364
10.3.1 句子解析 // 365
10.4 语篇理解 // 368
10.4.1 表征层次 // 369
10.4.2 结构与连贯性 // 370
10.5 文本记忆与表征 // 376
10.5.1 语篇记忆 // 376
10.5.2 语篇理解的模型 // 380
10.5.3 元理解 // 385
10.5.4 速读 // 386

第 11 章 判断与决策 // 389
11.1 基本概念 // 390
11.1.1 聚焦错误 // 390
11.1.2 双重过程观点 // 392
11.2 推理 // 393
11.2.1 演绎推理 // 393
11.2.2 归纳推理 // 401
11.3 判断 // 403
11.3.1 可获得性启发式 // 404
11.3.2 代表性启发式 // 408
11.3.3 锚定与调整启发式 // 414
11.3.4 对判断的评价偏向 // 416
11.4 决策 // 420
11.4.1 期望效用理论 // 420
11.4.2 前景理论 // 422
11.4.3 情绪与决策 // 425
11.4.4 决策不是偏向而是适应 // 427

第 12 章 问题解决 // 431
12.1 什么是问题 // 431
12.1.1 定义明确与定义不明的问题 // 432
12.1.2 常规与非常规问题 // 432
12.1.3 问题解决研究中的方法论挑战 // 433
12.2 问题解决的研究方法 // 435
12.2.1 问题解决与联想学习 // 435
12.2.2 问题解决与顿悟 // 436
12.2.3 问题解决与信息加工 // 437
12.3 问题表征 // 438
12.3.1 问题表征中的刻板性 // 440
12.3.2 问题表征中的个体差异 // 443
12.4 问题解决方案 // 446
12.4.1 算法 // 446
12.4.2 启发式 // 446
12.5 专家 // 455
12.5.1 专家优势 // 456
12.5.2 专业优势与年龄相关缺陷 // 457
12.5.3 专家劣势 // 459
12.6 顿悟与创造力 // 460
12.6.1 顿悟 // 461
12.6.2 创造力 // 46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