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导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6560109
  • 作      者:
    孙建江著
  • 出 版 社 :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理论精华书系: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导论》应该还有三编,即创作主体、艺术形式和美感形态三编。但考虑到一套丛书有一定的篇幅限制,也考虑到写作时间的限制,本书未将这三编写人。好在创作主体和艺术形式两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后可另成专书,而美感形态一编我则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插入了各具体编章的论述之中。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节新文学的历史进程(下)
  一、封闭与断裂
  应该说,在中苏关系破裂以前的20世纪50年代,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新文学的对外开放,显然有别于五四时期,但是与苏俄文学的交往却是一直保持并发展着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新文学受苏俄文学(特别是苏联文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别车杜”(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文艺观点不仅广为传布,而且常常被当作经典性的定论,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等人的艺术实践可以说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作家的创作思想。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等等问题的提出和讨论几乎就是苏联文坛所关心问题的中国再现。而古丽雅、保尔·柯察金等文学形象的影响则早已越出了文学的范围。其实在当时,除了文学,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政治的、哲学的、伦理的、经济的……都与苏联文化保持着联系,深受对方的影响。然而,即使是这样一种单一的交流,随着中苏两党关系的破裂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及至“文化大革命”一切都发展到了顶点。中国彻底地向世界关上了大门。东西文化的交流全然隔绝。
  可以说,“文化大革命”的10年,是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以来,中国的又一次全面的文化大封闭。由于文化大封闭,使得本来就起步已晚的中国新文学与世界文学潮流的距离拉得愈发大了。中国新文学进入了可怕的荒芜时期。
  在我们进行文化大封闭时,世界各国的文学却没有停止自己的探索和发展。欧美文学在物质文明与精神隔膜相对垒的背景下,探讨着存在主义、表现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探讨着人的失落、孤独、苦闷、惶惑、内省、寻找、荒谬……形式上意识流、超现实、无情节等等,借以丰富文学的表现力。而在经济还较落后的拉美国家则出现了以魔幻现实主义为代表的文学流向。人们面对现实,又不满足于现实,将冷峻严酷的现实和源于远古的神话故事结合起来,创造出一幅幅光怪陆离又不乏现实根据的图画。变幻想为现实,从而获得了文学自身的发展。
  然而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文化的大封闭必然要导致文化自身的大倒退。中国文化大封闭的直接后果即是封建文化的复辟。
  这我们不妨从中国封建传统文化自身的特征来看。由于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是直接建立在中国千百年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而自然经济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格局使得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必然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绝对平均主义”、“大一统”、“扼杀个性”、“蔑视人格”、“唯我独尊”(比如,“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们对物质繁荣的冷淡,对经济价值尺度的鄙视,“何必日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对任何商品因素,都毫不留情地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当作“资本主义法权”加以批判,“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很显然,文化大封闭导致了强烈的排他性,而排他性的最终结果则是全面复辟封建传统文化。
  在“文化大革命”中,新文学的品格可谓丧失已尽。当时文艺界批得最凶的是“黑八论”(“写真实”论、“现实主义的深化”论、“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论、“反题材决定”论、“中间人物”论、“反火药味”论、“时代精神汇合”论、“离经叛道”论)①。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文化背景
第一章  20世纪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中国新文学
第一节  新文学的历史进程(上)
第二节  新文学的历史进程(下)

第二章  20世纪世界儿童文学格局中的中国儿童文学
第一节  20世纪世界儿童文学的消长与演进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选择与发展

第二编  儿童本位与儿童文学
第一章  传统人伦关系对儿童本位观形成的制约
第一节  血缘网络中的人伦关系
第二节  蒙学教育与人格培养

第二章  儿童文学观的确立
第一节  儿童的“发现”
第二节  儿童文学观的确立

第三章  儿童本位与儿童文学
第一节  鲁迅儿童观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意义
第二节  周作人与中国儿童文学的自觉化进程
第三节  “儿童本位论”、“童心”说及其影响

第三编  儿童文学思潮
第一章  世纪初存照:翻译与改编 
第一节  翻译的风靡
第二节  改编  的盛行
第三节  草创时期的价值观

第二章  文以载道:教育性
第一节  教育性的生成背景
第二节  作为一种思潮的教育性
第三节  教育性的即时效应和历时效应

第三章  游戏精神的凸现
第一节  前期游戏概说
第二节  游戏精神与新时期儿童文学
第三节  热闹派童话的风靡及其他

第四章  少年文学的崛起
第一节  艺术的自觉时代
第二节  作品对理论的实证
第三节  小说、童话、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寓言:全方位新态势

第四编  作品的价值取向
第一章  同情与爱
第一节  母爱原则
第二节  人格的力量

第二章  塑造未来民族性格
第一节  塑造未来民族性格意识的确立
第二节  迎接挑战
第三章  游戏精神
……
第五编  台港儿童文学
后记一
后记二
后记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