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此心安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463111
  • 作      者:
    高春林著
  • 出 版 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高春林(1968—),当代诗人。作品有诗歌、散文随笔、评论等,出版有诗集《夜的狐步舞》《时间的外遇》《自然书》等,以及随笔集《说是又非》等。主编诗歌选本《21世纪中国诗歌档案》,以及《三苏》杂志。曾获第三届河南省文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此心安处》中先前的人,在这儿躲过灰尘;我什么也躲不过。呼吸着松柏的气味,为体伪的黑暗找软梯朱红色的木窗后,有一个蛛网安静地垂著。收拾杂念时间取道静止。只有光轻跑着,像一些思想的衣饰……
展开
精彩书摘
  也许不必探究这些所谓的来源?也许一切都是自然生成的,没有前因也没有后果。广庆寺,作为一种精神停留在无涯的岁月里,远离尘嚣,接纳着阳光和来者。
  苏轼,最终选择了这里,这小小的寺院和一方水土。
  这里原本是一个村子,《苏轼年谱》上说此地“宋为钧台乡上瑞里也”。上瑞里,一个很美的名字。瑞,吉祥之意,加上一个“上”字,就是说这是上好的、祥瑞的地方。这里成为苏轼的最终归宿地——苏坟寺。我在寺院行走,苏轼的身影总是隔着时间不可避免地到来。苏轼到过这个小小寺院吗?这个自称“佛门弟子”的诗人,他曾经途经此地,他曾经指着这里的山说,美似家乡峨眉山,遂命名为小峨眉山。他曾经在不远的叶县写下《双凫观》、《昆阳赋),在龙兴寺写下《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刘继增编著的《苏东坡与平顶山》对此诗文的题解中说: “此事在《苏轼年谱》有记载:二十一日,大雨,留襄邑。抵汝州,视弟辙。题汝州龙兴寺吴画壁。弟辙分俸使迈等就食宜兴。别弟辙,至陈留,得旨舟行。苏轼何时到汝帅l,何时离开汝州,《年谱》不详,但据《年谱》记载其行踪大概应在四月底五月初。苏轼素来自称佛门笛子,况龙兴寺又是其弟施百嘱修之,苏辙必引其游览拜谒。”我接着想,据有关人士考证,苏轼在小峨眉山下过往有五次,山下的广庆寺巍然肃穆,诵经声在微风中飘荡,苏轼能不信步走进来以微笑看佛笑吗?也许是失去了记载,毕竟那个年代没有新闻联播和互联网,知者不多。
  说到吴道子画壁,想起苏辙在《龙川略志》中这样描述他, “往往匹马入寺,循壁终日”。当然这是说苏轼看凤翔的吴道子、王维画的情景,就此把话题绕开一次——在普门寺和开元寺,吴道子画的是释迦牟尼在两棵菩提树下灭度前,最后一次讲法的场面,听者形态各异;王维画中的释迦弟子是形容清癯,眉目间有一种淡泊超然,面对尘世的荣辱,静如止水,冷若死灰。苏轼写道: “嘉祜癸卯上元夜,来观王维摩诘笔。时夜已阑,残灯耿然,画僧踽踽欲动,恍然久之。”(《题凤翔东院王画壁》)。那种灯烛之下,画上的僧人都~个个动起来了,迷离恍惚。苏轼说: “吴生虽妙笔,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王维吴道子画》)。他对画作的评判是以艺术的眼光,道出了画工和艺术家的分野,据说这一说为宋代文人画派提供了理论根基。
  ……
展开
目录
走进广庆寺
碑林,和那些刻上记忆的文字
寺院青竹
东坡湖的波光
荡漾
那来自传说的夜雨
走在神道上
视线
一个无上清凉的石坊
飨堂,和那些曾经的祭祀
在寺院的明亮中,世界空旷了
清明,在苏轼墓前
灰瓦的明澈
一个通道上的蛙鸣声
布衣苏轼
小柏树的侧影
松柏的一次隐喻
寺院雨声
有朋自远方来
声音
请允许我把这个路途叫做东坡路
时间之上的村庄,上瑞里
灵魂之诗绽放在宁静中
是处青山,与神圣之土
墓地
魂归处,有未来之境
孤立
那延伸到天涯的一抹境界
此心安处是吾乡
虚空
小峨眉山南麓苏轼最后的流连
拒绝
从容
石碑
提醒
黄楼上飞扬的身影
祠堂
二十四桥上的旧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