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述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50827
  • 作      者:
    李慎明总撰稿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慎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十一和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副主任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国际问题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政治组成员。中国政治学会会长、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共党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顾问等。
  主要研究方向:党的建设、民主政治、国际战略。主要著作有《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战略》《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主编《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且听低谷新潮声》(系列)等数十部。
展开
内容介绍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已过去20多年,但克里姆林宫上空红色的带有镰刀锤子图案的苏联国旗悄然落下的那令人叹息的一幕,却仿佛永远定格在眼帘。20多年以来,对苏联亡党亡国原因的寻探和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改革”的评价一直是众说纷纭。然而,列宁的“对谁有利”和毛泽东的“为什么人的问题”这一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依然为我们提供着观察、剖析的锐利武器。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六集党内教育参考片解说词·大字本)》从六个方面记录了20年前那场剧变的亲历者、当事人和普通民众对那场剧变及其后果的诉说,特别是对戈尔巴乔夫时期六年多的“改革”所做出的反思。诚如普京所说,“苏联的崩溃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对俄罗斯人民来说,它是一场真正的悲剧”。
  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驻俄罗斯原大使刘古昌指出:“这部片子很好,资料翔实,且很多第一手资料,说服力强,应当让更多的人看看这个片子。”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确认识和科学总结苏联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对于搞好这一活动,对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伊·雷日科夫:“他们无所不用其极,目的就是让国家的局势变坏,给中央政权脸上抹黑,以此来证明,他们代表的才是新的、进步的思想。”
  “跨地区议员团”还接过戈尔巴乔夫提出的“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口号,要求苏共交权。
  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伊·雷日科夫:“我记得很清楚,有萨哈罗夫的一些照片。如果有必要可以在网上找到这些照片。他脖子上戴着一个硬纸板,上面写着:一切权力归苏维埃。”
  1917年9.10月间,布尔什维克党恢复“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这是因为在全国各地夺取和建立属于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国家政权的条件业已成熟。70多年后戈尔巴乔夫等人提出“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这一口号,是要全盘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引入其多党制,从根本上取消苏联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面对“民主派”掀起的修宪狂潮,此时的戈尔巴乔夫审时度势,决定迎合。
  1989年11月26日,戈尔巴乔夫撰文赞赏西方议会民主,宣扬效仿西方式的三权分立。文章还提出,“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①这是苏联领导人向社会乃至世界释放苏联准备搞西方民主制度的明确信号。
  1989年12月12日,第二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萨哈罗夫代表跨地区议员团再次提议取消宪法第六条。
  萨哈罗夫发言同期声:“根据权力分立的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应作出以下决议:一、取消苏联宪法第六条;二、改变苏联法律制度。苏联的法律如果要在加盟共和国境内产生法律效力,就必须经加盟共和国最高立法机构批准才能生效。”
  戈尔巴乔夫:“我提议对宪法第六条的动议进行表决,请各位代表进行表决。是赞成,是反对,是弃权?”
  投票的结果是这项提议仍没有被列入大会议程,但却得到超过1/3的支持票。
  两天后,萨哈罗夫突发心脏病去世。所谓“民主派”知识分子借机将葬礼演变成一场政治示威。
  1990年1月,戈尔巴乔夫发表讲话:“我认为实行多党制不会是悲剧”,“我们不应该像魔鬼怕烧香那样害怕多党制”。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集 政治“改革”与多党制
第二集 经济“改革”与私有化
第三集 “公开性’’与指导思想“多元化”
第四集 外交“新思维”与“和平演变”
第五集 “改革”为了谁
第六集 “改革”的领导者
结束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